摘 要:時常聽到教師同行感嘆:“現在的孩子怎么這么難教啊!現在的孩子怎么了?……”的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多元化價值觀的滲透,現實的小學教育工作給小學教師帶來很多嶄新的課題。如何適應新的形勢,做好小學教育工作呢?以案例的形式談談學習和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小學教育;愛心;教育藝術
陶行知先生“四塊糖果”的故事在我國教育界可謂家喻戶曉。筆者認為,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并不是普通的“糖”,而是“精神的糖”。他用四塊糖就讓學生認識到了錯誤,發(fā)掘了學生的四個優(yōu)點:守時、尊人、正義和責任。我們在感嘆陶先生高超的教育藝術的同時,就不能不思考,如何學會給孩子“精神的糖”。
案例一:尊重和理解之糖
今天上課時我沒收了三塊橡皮泥,放在講桌上。中午少了一塊,下午又少了一塊。我知道是誰拿走的,可是如果我直接挑明,恐怕拿的同學迫于害怕的心理不會承認是他拿的,相反還會給他造成一種心理負擔。于是,我在班上說:“小朋友的東西都放在桌子上,老師不能隨便去拿,我要用的話,必須向小朋友去借,你同意了,我才能用。同樣,老師的東西放在講桌上小朋友也不能隨便拿,你要用的話,必須向我借,我同意了,你才能拿。對嗎?”“對?!甭曇籼貏e洪亮。我接著說:“今天,老師桌子上的橡皮泥被一個同學拿去玩了,沒有告訴我,我希望你玩過后及時還給我,如果你覺得自己做錯了的話,請在今天下午放學前把橡皮泥放到講桌上。
老師相信你不是故意的?!钡搅讼挛绲谌?jié)課,當我看到三塊橡皮泥整整齊齊地擺在桌子上時,我就知道我成功了。
小學生的心靈是稚嫩的。如果老師說話不考慮后果,不講求方法,就極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當他們犯錯誤時,不能只是簡單地批評,甚至訓斥體罰,應該對他們犯錯誤的具體情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相信他們,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案例二:賞識和鼓勵之糖
在我的班級中有一位叫帥×的學生,上課時常不遵守紀律,經常跟周圍的同學講話。不但耽誤了自己,還影響了其他同學。他機靈、鬼點子多,因此在男同學中有一定的威信,教室里有七八個學生成了他的“忠實部下”,下課了他經常帶著一些同學到處瘋玩,常常帶著滿頭大汗進教室。他的這些表現讓我頭疼不已。我給他擺事實、講道理,也找他的家長告過狀,可收效甚微,他常常堅持不了幾天,就又會犯老毛病。我漸漸開始對他失望了。但有時想起,又不免為他惋惜,我下決心要幫助他改變。
一天晚飯后,我撥通了小帥家的電話。他爸爸接了電話,第一反應就是:孩子又在學校里闖禍了。沒想到我會告訴他:“帥×在學校表現很好,連續(xù)幾次默寫都很理想。最讓我欣慰的是,我從他的表現中能夠感覺到,他已經想要改掉自己身上的壞習慣,努力學習了,我們要鼓勵他,幫助他……”我能夠感覺到電話的另一頭,一位父親有多么快樂。而這種快樂也必定會傳遞給他的兒子,會帶給他積極進取的動力和信心。
第二天,我果然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帥×,整堂早讀課,他都神情專注地朗讀。晨會課上,我把昨天給他家打電話的經過講給學生聽,學生都很羨慕地回頭看他,而他也更加自豪了。我當即表示:以后不管哪位同學,只要他有突出的表現或較大的進步,我都要把好消息告訴他的爸爸媽媽。我看到學生的臉上有一種按捺不住的欣喜和向往。
一個電話,它的威力比我想象的還要神奇。它讓我深深體會到,家訪活動必須報憂亦報喜,而且報喜往往比報憂更有效。表揚對于孩子具有神奇的作用,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學生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越高,學習也就越努力。
案例三:寬容和體貼之糖
剛上完美術課,幾個女同學沖到辦公室哭著說美術課上男生×暢把蟲子塞到她們的書本中。
我按捺住心中的火,把他叫到學校的花壇邊,笑著問道:“中午閱讀時發(fā)現你經常閱讀科普類的書,你肯定特別喜歡這一類的書吧!”“是的?!币娢覜]有批評他,他頓時整個人放松了許多。我接著說:“怪不得你對昆蟲特別了解,同學們特別佩服,我也為有你這樣的學生而自豪。但是,你也應該遵循學生的常規(guī)要求?!彼犖疫@么一說,有點不好意思了。于是我進一步跟他溝通:“如果你能遵守紀律,關心同學,再加上你的學習成績不錯,你肯定能成為班干部。你告訴老師,你最想做什么班干部?”他激動地說:“我想當體育委員?!蔽艺f:“可以。我已經答應你了,一切就看你自己了。”每當他再不遵守紀律的時候,我仍然不會批評他,只是惋惜的對他說:“老師本來打算過了這個星期選你當體育委員的,可是你沒有完成和老師的約定,真可惜呀!”他紅著臉說:“老師,再給我一次機會。”“好呀,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夠堅持下去?!蔽宜斓卮饝?。臨放學時,我不忘提醒他說:“別忘了和老師的約定,老師等著表揚你呢!”他笑著答應了!一個月后,他如愿成了班級的體育委員。班里從此也少了一個搗蛋鬼。
小學生犯錯誤是難免的,班主任要虛懷若谷,寬容學生的錯誤,有時寬容引起的德育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更有效。
筆者認為,要做一名心中裝著“糖果”的老師,隨時隨地用好“愛的糖果”。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用心靈呼喚心靈,用童心去理解孩子,用愛心去感染孩子,用耐心去引導孩子,才能事半功倍,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胡曉風.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