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名男性時尚雜志邀請?zhí)飿悻B開專欄,寫她自己與眾多“男閨蜜”之間的故事,田樸珺寫得絕不手軟,挑釁到陳可辛的正牌太太吳君如要出來示威。而另外一本新聞類雜志里,男性主編親自出馬對談田樸珺,最后奉上“她絕不是小鳥依人型的女人,如果一定要和鳥放一起比,她更像是一只海燕”這樣的殷殷贊美。在眾多女性眼里,這些來自男性世界的殷勤,簡直讓人難以忍受——這個時候,人們似乎忘了,對于此類女性的追捧,是自古以來男人的天性。交際花、名媛、名妓、沙龍女主……擁有此類身份的女性是被女性群體票選出來的嗎?不是,是男性。被選中是因為她們特別漂亮、學識出眾嗎?也不是,而是因為她們身上的故事性:她們認識誰,交往過誰,誰想與她交往,她打算交往誰……所有這些,構(gòu)成了女性身上一種隱約的魅力。
美劇《外星鄰居》里有這樣的情節(jié):一個小姑娘新轉(zhuǎn)學到了一所學校,為了成為最受歡迎的那個人,她必須搞定全校最受歡迎的那位二分衛(wèi)帥哥??上У氖?,這位野心勃勃的小姑娘并沒有與自己野心所匹配的外貌。不過,她的朋友幫她虛構(gòu)了一段她與電視明星的愛情故事,立刻,二分衛(wèi)帥哥便對她刮目相看,她成為他渴望約會的女生,最后,這位女孩如她所愿地成為了全校最受歡迎的姑娘。
這是一種極為復(fù)雜的男性心理。經(jīng)濟學上有個名詞叫“錨定效應(yīng)”。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shù)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當男性們面對田樸珺的時候,王石變成了“特定數(shù)值”,然后便構(gòu)成這樣一種心理路徑:田樸珺是王石的女人——她擁有王石——她擁有被王石欣賞、認同的個性與眼光——可見她眼光也很高——她注意到我,并欣賞我——我也是王石那個級別的男人,至少,我擁有和王石的某種相通之處。
女性即田樸珺本人如何,在這個心理路徑其實毫不重要。她只是一種媒介,構(gòu)成了通往王石的橋梁。她像一枚王石的私人印章,由王石親自授權(quán),然后,這枚印章,給了其他男性一個輕輕贊許,這讓這位男性,感覺獲得了一個和王石進行比對的機會。
張愛玲有名言,“所有女人都是同行”,其實男性們何嘗不也是同行,圍聚在這些女性周圍的殷勤與贊美,同樣是為了競爭——她成為他與其他男性競爭的戰(zhàn)場,尤其是,當她背后的那位男性是如此著名如此成功的時候,哪怕是爭奪到她一個微笑、一句贊美,在他心里也會引起巨大的震蕩——像弱水三千,而他,也有幸分得了一瓢。所以,交往過普通男性并不會幫助提高女性身價,但交往過優(yōu)秀男士,卻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名媛效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