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十分晴朗,水霧中不時映出道道彩虹,微風吹過,人便穿行在霧中,與彩虹共舞,片刻之后云霧消散又沐浴在陽光中了。
非洲的土地是金色的,有著陽光之下的豐厚,充滿了熱情與純樸,似乎孕育著生命原始的律動。“津巴布韋”一詞在班圖語中取“石頭城”之意。津巴布韋位于非洲南部,周邊與南非、莫桑比克、馬拉維、贊比亞和博茨瓦納接壤,屬內(nèi)陸國家。1980年津巴布韋獨立,擺脫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該國曾經(jīng)是非洲僅次于南非的富庶國家,與南非同樣有“非洲糧倉”的美稱,是非洲人均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有世界上最好的高爾夫球場和美麗的自然風光。
津巴布韋可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非洲,蠻荒遍野,土著衣衫襤褸,饑餓民遍地。這里是拓荒者的家園,就像開拓美國西部一樣,在上個世紀初,百十來名先驅(qū)者乘著牛車從南非穿過連探險家和傳教士都無從知曉的荒僻小徑,忍受著動物的騷擾和野獸的襲擊,以及土著部落的阻撓,第一次來到索波力茨,就是現(xiàn)在的首都哈拉雷,升起一面英國國旗,蓋起木屋,開墾土地,在早期英國人的經(jīng)營下,這里成為了撒哈拉以南最富饒的國家之一,當時的名字叫羅德西亞,一個試圖像美國一樣走向獨立的殖民國家,在一個試圖在非洲這片大陸上,造就另外一個自由和富足的天堂。
當我進入津巴布韋,見到這塊寧靜如世外桃源般的土地時,內(nèi)心迷戀起異鄉(xiāng)人的生活。當然,對游客而言,到北部著名的維多利亞大瀑布和到南方去看撒哈拉以南最重要的古城遺跡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津巴布韋大遺跡在南部小城mashvingo附近,我和一個頭天在旅館遇到的西班牙人一起租車前去,門票是5美元,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這么著名的遺產(chǎn)卻沒有幾個游人參觀。津巴布韋大遺跡,從外觀上看就是一座古城的遺址,大概占45畝大小,比較集中分為三個區(qū)域,山頂圍欄、山谷圍欄和大圍欄。所謂圍欄,有些像石頭砌成的墻,高的可達到三米,石間不用任何粘合材料,德國人卡爾·莫合最先發(fā)現(xiàn)這塊遺跡,公布于世,研究者發(fā)表證明,這里曾經(jīng)是高度發(fā)達的城市,歷史可以追朔到10000年前,當時統(tǒng)治地域一直延伸到西面的波斯瓦那,東到莫桑比克,以及南非。后來就同世界上其他古跡,像柬埔寨吳哥古城和南美的古城,最終破落,而期間的歷史緣故,卻眾說紛紜。殖民時期有人對此有異議,認為中世紀的土著部落是不可能有這樣的工藝建造城堡的,可是如今遺跡已經(jīng)成為了津巴布韋獨立的精神源泉。
我和西班牙人越過大片的石頭墻區(qū)域,試圖探究它本來的面貌,看著蔓延在山谷間的花岡巖塊,我猜想這里可能是當時人們生活和生產(chǎn)的地方,它的規(guī)模是三個圍欄中面積最大的,當然說明當時聚集的人最多,考古家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制造于13世紀的金屬工具,我也搬動石塊,看看能有什么驚人的發(fā)現(xiàn),要知道,津巴布韋皂石鳥,就是在這一代的某個角落發(fā)現(xiàn)的,如今它是津巴布韋的國寶,這個國家的象征,我在旁邊的博物館里看到它的時候,倒是覺得它頗有些好萊塢的卡通感。除了石頭下溜走的蜥蜴,我什么也沒有發(fā)現(xiàn),爬上南面的小山,穿過曲折狹小的石墻通道,山頂?shù)木吧砣婚_朗,山頂?shù)拈_闊處,兩座巨石下,建有一個石墻圈,墻厚有一米,上面奇怪地每隔幾米就插著尖利的石柱,不知道是什么功用,不過把頭伸在前面,讓風吹開頭發(fā),倒是讓我聯(lián)想到這里在古代可能是用來懸掛頭顱和戰(zhàn)利品的地方。圍欄里面弄巧成拙地建立了一個茅草房子,里面空無一物,從高處俯瞰,如果給它加個頂,再和那么曲折難登的小徑聯(lián)系起來,這里應該是統(tǒng)治者居住的地方。而山谷的另外一側(cè),有一處保存完好的巨大圓形圍欄,也就是所謂的大圍欄,氣勢是最壯觀的,直徑有100米,石墻高達11米。里面矮墻縱橫,猶如迷宮一般,再靠近西邊,建造有一座10米高的石塔,煙囪狀,我研究了半天,確定這個肯定不是用來做飯的,里面是實心,文獻說是紀念物,不過我覺得它實在是不夠氣派和華麗,具體的功用還有待研究。整個大圍欄建造于700年前,是撒哈拉以南最大的人造古跡建筑,這里就像吳哥一樣,隱藏在莽莽的南部非洲平原中,一旦重現(xiàn),仿佛再次帶我們回到久遠的時代,狩獵武士,阿拉伯商人,葡萄牙旅行者,所羅門王和姍巴皇后。
從布拉瓦約到維多利亞瀑布城大概6個小時,一路風景美麗,令人舒心歡暢。維多利亞小城位于津、贊、博三國交界處,是一個完全依靠旅游發(fā)展起來的城市。小城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多,卻有眾多的旅游公司和三個五星級的飯店。我入住的是當?shù)刈罡邫n的酒店,許多來此地的國外政要均下榻于此。酒店的設計極富非洲風情,華而不奢,周圍與大自然相融合,后面是一個十八洞的高爾夫球場,周邊經(jīng)常會有野生動物出沒,后來知道,我實際是住在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qū)的國家公園里。
津巴布韋盛產(chǎn)石頭,因風化形成的奇巖怪石比比皆是,全國各地皆觸目可見。在前往瀑布城的路上,道路兩旁奇石林立,大小不同,表面光滑形狀各異。每塊巨石上又自然壘堆,臥著數(shù)量不等的不規(guī)則石塊。這些石頭一般重達數(shù)噸,甚至幾十噸。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底部的支撐點很小,看似刮起一陣風便會被吹倒,但實際上它們穩(wěn)如泰山,經(jīng)過千萬年風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走近了仔細觀察,各種顏色的蜥蜴穿行于石縫間,渾然天成。據(jù)歷史學者分析,非洲大陸原來是處于海平面下的,在洋流的沖刷及冰川作用的影響下,經(jīng)過長時間的地殼變化才凸顯于地表,于是便有了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樣子。
維多利亞瀑布是非洲第一大,全世界第三大瀑布,蘇格蘭傳教士和探險家戴維·利文斯敦在1855年發(fā)現(xiàn)并以當時英國女王的名字命名。大瀑布當?shù)厝朔Q“莫西奧圖尼亞”,取“雷聲轟鳴的水霧”之意。主瀑布寬約1400米,最大落差150米,水流量最大可達5萬立方每秒,最經(jīng)典的是,整個瀑布都在大草原上,然后咔嚓地裂上一道縫,瀑布就出現(xiàn)了。距離瀑布很遠便能聽到那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騰空而起的水霧??諝庵芯奂舜罅康乃畾?,人仿佛穿行在濛濛細雨之中?,F(xiàn)在這個瀑布一半屬于贊比亞,一半屬于津巴布韋。也就是說必須從兩個國家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起初我看的是左邊的小瀑布,不過逆光看去,小瀑布襯著彩虹更秀氣些,再往后走就是主瀑布啦。這里是主瀑布最左端,基本往右1公里多都是。真的好寬啊!再往后走基本上就是這個造型,雖然我穿著雨衣,但失誤的是沒有穿涼鞋和短褲。結(jié)果一陣風過來,瀑布的水汽基本上就是暴雨。從胸以下全部濕透。再往后都基本只能看到水霧啦,不過聽起來確實壯觀。由于我來的時候正是這里的雨季,水量充足,所以瀑布這個時候也是最猛的!瀑布顯得更壯觀,從瀑布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坐直升機看瀑布全景啦。瀑布城的飛機會在瀑布的上空盤旋一周,從舷窗往下看,整個瀑布一覽無余,聽導游介紹,它是因贊比西河流經(jīng)地殼變動造成的大裂谷而形成的,周圍是郁郁蔥蔥的叢林。從飛機上看瀑布壯觀之極!寬闊的水面直接在大陸上劈開一條縫,然后瀑布就來了!天氣十分晴朗,水霧中不時映出道道彩虹,微風吹過,人便穿行在霧中,與彩虹共舞,片刻之后云霧消散又沐浴在陽光中了。站在這里,你會再一次感到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
后來,我就上了贊比西河游船,贊比西河是非洲第二大河流,僅次于尼羅河,不過好像因為沿途沒什么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聽說是沒有航運業(yè)了,這樣也好,這樣才是天然野生動物天堂!
其實上船就是為了看沿途的動物,河兩岸綠草茵茵,大象、犀牛、長頸鹿在自由自在地漫步,河里的水鳥、鱷魚和大河馬都各自在覓食。好一派悠然自在的生活啊。大概到晚上6點半,太陽就要落了,我們的游船關(guān)閉了發(fā)動機,然后靜靜漂在贊比西河上,大家就這么安靜地看日落。贊比西河的落日太美了,半邊天都紅了!
到了首都哈拉雷,我驚訝于該城市的美麗。原來它是英屬的殖民地,基礎(chǔ)設施多是英國人建設的。聽說在80年代,它甚至還比我國還富裕。它有世界最好的煙草,有豐富的銅礦,有世界第三大的祖母綠礦脈,還有著世界著名的維多利亞瀑布。自然風光美麗,卡里巴湖、尼安噶風景區(qū),都是非常美的景區(qū)。而且他們的風景區(qū)不會被過度開發(fā),這里還是一種很自然的狀態(tài)。在哈拉雷許多的樹種都會開花,而且是那種滿樹的鮮花,很大很茂密,整條街都是?;ò曷湓诘厣希利悩O了。感覺是只有在畫上或是電影里面才會看到的場景。
“哈拉雷”在當?shù)匦ぜ{語中意思是“不睡覺的人”。它由內(nèi)哈拉瓦部族的酋長的名字轉(zhuǎn)化而來的。這個酋長英勇善戰(zhàn),且機智警覺,從來不打瞌睡。人們都叫他“哈阿拉雷”,即“不睡覺的人”。后來簡化為“哈拉雷”,成為部族聚居地的名字。津巴布韋共和國把首都命名為“哈拉雷”,表示它將保持高度的警惕,時刻準備為捍衛(wèi)民族獨立和自由而斗爭。在哈拉雷到處都能看到“津巴布韋鳥”的標志,它被定為國鳥,繪在國旗國徽上,學名叫“紅腳茶隼”,是遷徙于南亞和南非之間的候鳥,早在1000多年前,當?shù)厝说淖嫦染鸵褜⑦@種鳥的形象刻在祭祀場的石柱上了。由于哈拉雷生長著各種開花的樹木,所以又有“花樹城”之稱。從每年的花開季節(jié),全城就籠罩在花香之中。人們在公園里,藍花樹下,朗誦詩歌,表演舞蹈……藍花還未敗,報夏的火焰花就從高大的鳳凰樹梢伸出了枝頭,雨季來臨時,鳳凰樹已是滿樹“火光”了。在火焰花怒放的季節(jié),黃花樹已是含苞待放,這秋天使者的花朵,一串串像金鈴似地挺立枝頭,告訴人們金秋季節(jié)的降臨。冬天的哈拉雷亦不寂寞,一種開桃紅色花的喬木,又將紅里帶紫的花朵撒滿了大街小巷。不僅是樹花,哈拉雷一年四季鮮花常開,五顏六色爭奇斗艷,在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你都能看到怒放的鮮花。
(編輯 劉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