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民國范的精髓,便是那股卓爾不群的遺民氣。對1949年后出生的大陸iBer 來說,這遺民氣好比是山寨Chanel N°5,仿得好的倒也不至于讓人過敏。但若粗制濫造得過了,就難免令人目眩頭暈,避之不及。
走文藝路線的民國Ber 大多在精神上自視為徐志摩或林語堂轉(zhuǎn)世。閱讀面寬點兒的都看過幾本民國散文,逼格高點兒的也許還讀過中研院史語所出的集刊。平日說話寫字總愛孱點兒清末舊白話的味道:“我非圣人,只是芥子凡夫,造夢、做事大抵是被動的,把心境、夢想記下來是不多的自主之一,另外我要說的是我歡喜民國!沒原因,就是歡喜?!?/p>
他們的文章里要是不出現(xiàn)“大抵”和“歡喜”這種字眼兒,就譬如X 功夫出品的雞湯里忘了擱雞精。據(jù)說某些民國B在空調(diào)房里不穿長袍就沒法創(chuàng)作,但絕大部分愛好者都用簡體中文版Office 取代了蠅頭小楷和梅花箋。
民國Ber 們聊起清華國學研究院的梁王陳趙,就像談自家至親好友一樣親切。初級B津津樂道陳寅恪的“恪”其實是念“que”的去聲。初級Ber+ 除了陳寅恪外還會聊聊陳垣和西南聯(lián)大的南渡北歸。中級Ber 說不定會考你“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的中文名是啥,如果你望文生義回答作《中國人的精神》就落入了圈套,他將會語重心長地告訴你,辜鴻銘先生的自譯其實是《春秋大義》。
沒錯,在成為高級Ber 之前,你只需多知道點兒八卦與掌故就夠了。比如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情史,比如郁達夫到底得過幾次梅毒,又比如梁實秋在哪家館子吃的西湖醋魚。如果你會用對岸的注音輸入法打“正體字”,書架上還恰好擺了套《共和國教科書》或《開明國語課本》,就離高級Ber 更進了一步。
高等民國Ber ,是要談“那個時代”的整體風范和集體人格的。知識分子的情懷、民主共和的精神、憲政法治的理念、公民教育的濫觴……等等等等。唯有這樣,才可以從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失落中抽離出來。這就像有病要嗑藥,稍微磕兩??梢陨硇目堤?,磕得多了,就成為痛心疾首的精神自虐。
絕大部分民國Ber 其實都活得身心滋潤,因為他們沉湎于并只沉湎于扮演精神遺民,且服藥劑量恰到好處。都說現(xiàn)世艱難,但只需和這個時代劃清界限便可獨善其身。
就像《東邪西毒》里歐陽峰的獨白:“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奔热混`魂早已破產(chǎn),那就牢牢“記住”吧,好像真的擁有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