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詹瑞文與影星梁洛施合演的《快樂勿語》在香港公演?!拔枧_劇才能將演員的天分發(fā)揮到淋漓盡致。”梁洛施如是說。 明星介入舞臺劇早不鮮見。隨著話劇熱的持續(xù)升溫、表演情結不斷被強調,舞臺這方被演藝界“老人”們看做最神圣最崇高的修煉臺,也儼然成了演員素質的“金名片”。
黃渤、金星:
話劇就是一場修行
2013年9月3日,繼劉曉慶的《風華絕代》之后,由金馬影帝黃渤和袁泉主演的話劇《活著》9月3日在青島大劇院完成了該劇巡演的最后一場,一票難求的火熱場面令記者印象深刻。
9月3日青島“嶗山藝術講堂”上本刊記者曾面對面采訪黃渤。“為什么一年這么多的時間用在話劇舞臺上?” 一派低調打扮的黃渤幽默的壓壓鴨舌帽,玩笑說:“人得有街頭的打扮,也得穿正裝。這些年演電影、拿獎,把我早年經歷的積累掏空了,我是來舞臺上充電、補課來著?!?/p>
舞蹈演員出身的金星近兩年同樣是話劇舞臺的寵兒。1997年金星參演《斷腕》,絕佳的表演功力不僅紅了這部作品,也讓導演一舉成名,“她是天生的表演家!”田沁鑫導演對金星的表現,稱贊不已。
2012年起,李伯男攜手金星、關棟天打造《曖昧》、《尬尷》紅遍滬上,成為當年的“票房寵兒”?!拔也皇敲餍俏沂撬囆g家”,金星在無數采訪中對記者強調。從舞劇到話劇頗有類似,對現場的掌控能力的考驗、藝術上可發(fā)揮余地的最大化是金星熱衷話劇的原因之一?!霸拕∈敲半U,不可重來,現場驗貨?!?/p>
對舞臺藝術的熱愛是促使很多明星回到話劇舞臺的主要動因之一。以劉曉慶參演過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為例,雖然謝晉僅擔任監(jiān)制,并不親自執(zhí)導,但《金大班》的每一個場景、每一段臺詞都是他與編劇幾經探討的成果。導演熊源偉、編劇趙耀民、原著白先勇、作曲陳鋼……這樣的創(chuàng)作班底,在藝術上較之那些國產大片的班底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同樣,臺灣導演黎煥雄在創(chuàng)作舞臺劇《地下鐵》之前,就對漫畫家?guī)酌鬃髌愤M行了深刻的理解,他曾經以幾米繪本作為素材,制作過四張音樂專輯。并早在兩年前就開始醞釀將《地下鐵》搬上舞臺,完成一出結合戲劇、舞臺裝置、音樂與舞蹈的跨領域演出。于是他成功的締造出了一個魔幻和富于層次變化的舞臺,帶給觀眾從眼球到心靈的愉悅。
舞臺上逼真地展現地下鐵的月臺場景,層次起伏的月臺里面藏匿著各種奇幻的角色。他還利用多媒體影像轉換時空場景,讓灰白的場景,逐漸轉變?yōu)椴噬牡叵妈F之旅。透過巧妙的舞臺設計,讓觀眾得以從本劇主人公的視覺角度看待這世界:從未知的疑惑,黑白的無色彩的真實,到開啟心中的繽紛世界。
由于近年來影視界藝術水準的下降和粗制濫造,很多有追求的演員和明星都把舞臺劇看成拓展自身藝術生命的另一片天空。出演《地下鐵》的臺灣才女歌手陳綺貞是用“有史以來最掏心掏肺的演出”來形容她在舞臺上的表演。
著名演員劉威說過:“在我心里,我是傾向于話劇的。話劇不允許你帶著思想的雜質去創(chuàng)作。在拍電視的時候,感情是割裂的。演話劇則是對演員心靈的一種凈化,洗去我們心靈上的污穢。每過幾年,我就想演話劇,只有在舞臺上,你才能發(fā)現自己在表演方面的差距,你才能不斷進步?!?/p>
市場化迷思:
明星真能拯救話???
當然,除了明星要修煉。話劇市場也需要明星的金招牌。
著名話劇導演林奕華曾在專欄文章中對“明星話劇”提出反對意見,認為話劇的舞臺不是明星們的秀場。
孟京輝一方面他在制造明星,郭濤、吳越、段奕宏、郝蕾等都從他的話劇中獲得鮮花和掌聲;另一方面他也享受著“明星反哺”,從2005年《琥珀》的劉燁、袁泉,到2007年《艷遇》里的夏雨、高圓圓,再到《活著》里的黃渤、袁泉等等。
但對于“明星話劇”,孟京輝則有非常鮮明的態(tài)度:“我不看好明星話劇,雖然我跟明星合作,這是兩碼事?!?他表示,跟自己合作的明星,首先得是“藝術家”,“比如黃渤,他是一個奇葩,一個出色的演員,一個藝術家。舞臺對每一個演員都是公平的,你往話劇舞臺上一站,真正看戲的人,不在乎你是不是腕兒?!?/p>
要說起“明星話劇”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姜文1998年主演的《科諾克醫(yī)學的勝利》,但業(yè)內很多人都認為真正成功的 “明星話劇”來自上海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葉惠賢從2001年起推出的多部戲,《霓虹燈下的哨兵》、《七十二家房客》、《非常任務》、《家》、《雷雨》等,每部都是非常耀眼的“明星組合,比如《霓虹燈下的哨兵》召集了尚長榮、倪萍、廖昌永、黃豆豆等,而經典之作《雷雨》則包括潘虹、達式常、雷恪生、田海蓉等等。
這些明星話劇最后的結局都是票房與口碑的雙贏,不僅如此,葉惠賢的明星模式很快贏得行業(yè)內爭相效仿,包括國家話劇院、北京人藝等單位以及孟京輝、林兆華、賴聲川等話劇大導演在內,紛紛推出自己的 “明星話劇”,陳佩斯主演并制作的 《托兒》、《親戚朋友好算賬》和 《陽臺》,葛優(yōu)主演的《西望長安》,夏雨、高圓圓主演的《艷遇》,黃磊、袁泉、謝娜、何炅全明星陣容的復排經典話劇《暗戀桃花源》等等……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數據,從2001年至今,共有近百臺“明星話劇”產生和出現,更讓人驚喜的是,“明星話劇”的出現似乎成了低迷的話劇市場的 “興奮劑”,票房紀錄不斷被刷新:2009年集結了何冰、宋丹丹、濮存昕、徐帆、楊立新等明星的 《窩頭會館》首輪36場便創(chuàng)下了1020萬的票房奇跡;2012年,北京人藝五代同堂的《甲子園》26場演出票房突破820萬,陳道明聯(lián)袂何冰的《喜劇的憂傷》開票首日2小時內便票房售罄,數字定格在504萬的同時也攀升至單日峰值……
影視明星能否適合舞臺表演的標準?導演林奕華給出了自己的標準,以前考舞臺劇演員的時候需要考核聲音條件,就是怕話劇舞臺上觀眾聽不見?,F在科技條件發(fā)達了,耳麥等普遍應用,對聲音天生的條件就可以降低。以前硬要培養(yǎng)觀眾接受話劇演員大聲用力說話的方式,甚至訓練觀眾、暗示觀眾不接受這種方式就沒有文化,所謂的舞臺文藝腔。但恰恰是這把觀眾趕跑了,現代科技反而讓表演自然。
葉惠賢的觀點很直接,“就像看電視一樣,以前是普遍收視,大家沒有選擇;現在是選擇收視,余地大多了。因此,拯救話劇,明星是不是惟一的方法不好說,但現在他們是讓話劇市場熱起來最有效的方式,這個大家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