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的父親孫元良、劉若英的祖父劉詠堯皆為黃埔一期生——黃埔后代有他們的獨特氣質,這些家教傳承在秦漢、劉若英等人身上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秦漢:
和父親在1937年的南京重逢
臺灣媒體曾捕捉到秦漢手不釋卷的畫面:秦漢從住家獨自走出來,穿著背心,戴漁夫帽和墨鏡,手里還拿著一本《思想的原點》,徑自走向家對面的中醫(yī)診所。這是一本由日本作家荒木清所著,主要讓讀者以新的觀念及方式進入哲學思想的圖書。
“我喜歡讀書都是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父親就教導我們,讀書能通古今、變氣質?!鼻貪h回憶說,父親庭訓甚多,主要是要求子女們多讀書。
秦漢的父親孫元良,原名孫仲祥,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曾參加“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在這場戰(zhàn)斗中,孫元良率800壯士苦守四行倉庫,名揚中外。他參與過東征北伐、抗戰(zhàn)、內戰(zhàn),曾擔任國民黨第5綏靖區(qū)司令,一生戎馬。
孫元良到臺灣后報請退役,領了微薄的退休金,改行經商,一路走得相當辛苦。秦漢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那時,我年紀還小,記憶中父親曾穿過軍服,忙進忙出。我們住在臺北北投區(qū),家里養(yǎng)雞、養(yǎng)豬,和大多數(shù)當年的臺灣人一樣生活。后來,父親離開臺灣到日本經商,一度賣面維生。有人說他是‘賣面將軍’,但父親不以為意,他說這是自力更生。”
孫元良生性豁達,加上重視養(yǎng)生,活到了103歲高齡。秦漢回憶,父親嗜好園藝,喜歡栽種修剪花木,好讀史書。在這點兒上秦漢繼承的極為優(yōu)良,對同為藝人的兒子孫國豪時常吐出:“一日三省吾身”的勸誡。
對于秦漢從事演藝工作,孫元良非常開明,他尊重秦漢的選擇,并沒有按老觀念將演員視為不入流的戲子。孫元良不僅同意兒子從影,連秦漢的獨子孫國豪投身演藝圈時,他也沒有任何反對意見。孫國豪透露,他第一次到香港參加電影拍攝時,爺爺就寫了幾封信讓他隨身帶著。信里除了勉勵他要好好工作之外,還特別叮囑:“不要遲到,不要因劇情需要而抽煙、喝酒?!庇捎趯O家的家教開明中不失規(guī)矩,秦漢、孫國豪在演藝工作上的表現(xiàn),向來為圈內人所肯定。
晚年的孫元良很少提及當年的風風雨雨。1985年,是他最后一次高調亮相。由于日本軍國主義否認1931年后日軍在華大屠殺的事實,作為歷史的見證人,當時已經81歲高齡的孫元良在臺灣高雄市發(fā)表了一份抗議書。
受父親孫元良影響,幾年前,秦漢接受了很低的片酬,參加了電影《南京大屠殺》的拍攝。秦漢說:“那年,我在南京拍攝這部電影時,想象著父親當年奉命率第72軍據(jù)守南京,打一場不可能贏的仗;想象著當時傷亡慘重的場景,格外傷感。”
劉若英:祖父母的愛情和優(yōu)雅,影響我一生
年過40才嫁人結婚的劉若英,多年在努力尋找祖父母的愛情。
祖父劉詠堯是當年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員,國民黨陸軍上將。劉若英兩歲時父母離異,她被祖父帶回身邊撫養(yǎng)。
“祖父很威嚴,要不就不出聲,一出聲就整條巷子都能聽到他在罵我。”在劉若英眼里,祖父永遠都是座大山,壓倒一切,但她卻從來都不怕這個威嚴的祖父。
祖父特別省電,他認為省電是一種愛國行為,但劉若英小時候總是丟三落四,上洗手間出來常常都忘了關燈,所以常常被罵,但罵完祖父也只好無奈地在墻上貼紙條,上面寫著“記得關燈”、“記得隨時關水”等等。
到了上學的年齡,劉若英開始慢慢懂得“利用”祖父的威嚴。臺灣的教學制度是允許體罰的,頑皮的劉若英常常會因不聽話而被老師打手板,“那時我特別壞,每次被打,我就很希望祖父能幫我出氣,吃晚飯時,我就老在飯桌底下搓手……我演戲,祖父問我怎么了,我說手疼被老師打,好痛……”
祖父知道小孫女被人打,拍案而起,“誰打你?!來人,拿槍出來!”家里的五個副官就齊刷刷地站到了他面前。
劉若英的祖母是老一輩淑女的典范,90多高齡時依舊不穿絲襪就不出門?!八呗罚€是把腰桿挺得筆直筆直的。在重要場合,她絕對要穿旗袍、絕對要穿有跟的鞋?!?/p>
7歲那年,祖母牽著劉若英第一次去學鋼琴。劉若英問她:我為什么要學鋼琴?她說,如果有一天你老公不要你了,你還能有一技之長,可以養(yǎng)自己、養(yǎng)小孩?!拔夷莻€年紀,連男人長什么樣子都不太知道,但就已經開始要學習‘他有可能會離開我’這一點?!?/p>
每次,祖母只要看到劉若英穿睡衣跑出來,就會馬上牽著她的手,帶著她往房里沖,幫她換好衣服。
盡管劉若英從來不聽老人家的話,但祖父母的那些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地種在她心里,她說,自己受他們的影響太大了,以至于長大后,會覺得自己有些“不合時宜”,“我對于一些事情的看法(跟別人不一樣),譬如說,我從來不會主動跟男生表白……連我身邊的朋友們都覺得我這樣的想法太過時了,但我就是這么覺得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