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企業(yè)都會對冰桶挑戰(zhàn)帶來的經濟效益與品牌知名度感到羨慕嫉妒恨吧。研究者認為,這項活動在社交媒體引發(fā)轟動的原因在于提升了個人價值。
互聯(lián)網讓每一家企業(yè)都能成為媒體,而推特與臉譜的出現(xiàn)則讓“自媒體”的概念無限延伸到個人。到2014年,個人化的自媒體已經很普遍。使用著推特和臉譜的個人事實上都在運作一家屬于自己的媒體企業(yè),面對著自己的“兄弟姐妹們”,“下一個引人注目的故事在哪里?”成為每天要思考的事情。原創(chuàng)太過費時,于是模仿成為必然,時尚也就在模仿中自然成型。
模仿什么呢?所有能夠創(chuàng)造個人或社會價值的事物都開始被模仿。內容最宜簡約不簡單——不像大清早的一杯卡布奇諾那樣容易被模仿。例如,某人在多倫多自拍拍到了頗具爭議的市長羅伯?福特。于是一夜間, “追獵”Rob Ford成為全多倫多的時尚,如果你的臉旁邊有福特市長的臉蛋,那就是加拿大的社交通貨!
有人可能對這種“數字化的自戀”嗤之以鼻,但它們確有市場營銷方面的價值。福特的再次競選團隊不得不承認臉譜較之傳統(tǒng)新聞報道更有宣傳效果。與福特一起自拍讓大家覺得福特是他們中的一員,是一個風趣而且靠得住的家伙。
各大品牌也在尋求這種病毒式傳播的支點。問題在于品牌很難找到合適的介入點,總有一種僅僅是隨大流的感覺,很快被遺忘。譬如在臉譜風靡一時的“planking”,除了“來看我吧”以外的其他附加目的都將最終被弱化。
冰桶挑戰(zhàn)卻不同。其為利用“自戀”的社交網絡擴大品牌影響力提供了一個成功典型。常見的社交媒體社交元素有三點:另類、不容易做到、大喊“看我”。而冰桶挑戰(zhàn)更融入了個人價值,使得低成本、高能量的商業(yè)宣傳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