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炫,1984年生于湖北天門,2006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為你讀詩”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總策劃。
“借我一個暮年,借我碎片/借我瞻前與顧后,借我執(zhí)拗如少年/借我后天長成的先天,借我變?nèi)绮辉淖?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借我可預知的臉/借我悲愴的磊落,借我溫軟的魯莽和玩笑的莊嚴/借我最初與最終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見/借我一場秋啊,可你說這已是冬天?!?/p>
采訪張炫,是在11月11日。當天,“為你讀詩”公眾微信平臺里,推出了才女樊小純寫給木心先生的《借我》一詩,最后那句“借我一場秋啊,可你說這已是冬天”,瞬間就揪住了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的心。
選詩可謂應景。立冬剛過4天,看街頭滿樹的金黃,不免有仍在秋中流連的錯覺。
記者把這首詩貼到朋友圈和微博,有人點贊,也有人調(diào)侃“你就裝吧”。張炫聽記者“訴苦”后,深有同感?!叭缃駥懺?、讀詩好像不再正大光明,要么覺得你小情小調(diào),要么說你很酸腐。其實詩是很真的。”
“人,充滿勞績,但仍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荷爾德林《在柔媚的湛藍中》
《借我》這首詩,是“為你讀詩”推出的第529期。由知名律師彭雪峰朗讀,背景音樂舒緩而深情,同時配有一幅木心先生色調(diào)灰暗的畫作,一截草木搖落的樹干和幾只略顯孤單的鳥兒。
這就是“為你讀詩”每天的標配:一首詩,一段音樂,一幅畫,一段評論,一位嘉賓。記者查了一下,這期閱讀量顯示為100000+,還不包括網(wǎng)上的音頻點播量。
“人,充滿勞績,但仍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钡聡娙撕蔂柕铝值倪@句詩,是創(chuàng)始人潘杰客和張炫給“為你讀詩”確定的主旨,也是他們的美好愿景。
這種冀望來自張炫早年頗有詩意的生活經(jīng)歷。她成長于山明水秀的湖北天門,“我有段特別美好的鄉(xiāng)村生活經(jīng)歷,成為我對美好認知的源頭?!?/p>
那時的她,每天會和小伙伴在河邊玩耍嬉戲?!拔绾笞谛“宓噬?,舉把傘,捧著一本唐詩,這是我最早的詩歌啟蒙?!彼貞浾f,“體驗自然成為了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我種過花果蔬菜,聞過剛割下的青草香味……這些都特別容易豐富自己的觸感,就像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的那段詩:若我能咬一口整塊土地,嘗出它的滋味,我會在片刻間更覺幸?!?/p>
中學時,她喜歡上了文學,“看三毛小說,讀林語堂散文,也喜歡寫詩。有次作文大賽,我就寫了首詩交上去,后來被老師責問,我反駁:作文里不是寫的題材不限嗎?”上大學時,她開始瘋狂地看詩、寫詩。有件事讓她印象深刻,“有次我的一首詩發(fā)表在校報上,朋友就來問我怎么不多花點時間考四六級,寫詩不是耽誤時間嗎?當時我想,詩歌這么美好,是可以帶你去遠方的東西,為什么非要只顧功利呢?”
對詩意生活的追求,以及撥正人們對詩歌誤解的想法,讓張炫有了創(chuàng)辦詩會的念頭。2007年大學畢業(yè)后,張炫進入文藝活動推廣機構Be My Guest(與君同樂,簡稱BMG)?!懊繄龌顒?,我們都試圖將音樂、詩歌、繪畫等多種藝術樣式以一種主題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但是這種活動只是在會員內(nèi)部,相對小眾。”
2009年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白宮成功舉辦的一場詩會,張炫深受觸動?!拔覀冏鳛橐粋€詩歌歷史悠久的國度,更應該去探尋詩歌和藝術在生活中可能產(chǎn)生的巨大能量。”此后她開始嘗試把詩會推向大眾。
2012年,BMG在倫敦舉辦一場以“美麗、藝術與和平”為主題的音樂詩會,邀請了莫文蔚、莎拉?布萊曼、郎朗等人?!爱斕煳覀儧]有確定朗誦者,但大家熱情非常高,很多人搶著讀一首詩?!蹦奈祵堨耪f:“這是我參加過的活動里最特別的?!?/p>
相聲演員姜昆是讀詩活動轉(zhuǎn)向微信公共平臺的直接促成者。2013年的一場活動上,張炫提到希望人人都能來讀詩,姜昆特別激動,滔滔不絕背了半個多小時的詩,把旁人都驚到了?!爱敃r我就覺得,這樣一種情懷應該讓普通人也能感受到。”當年6月1日,“為你讀詩”正式推出微信公眾號。第一期邀請到企業(yè)家沈南鵬、主持人李靜等5位嘉賓,共同朗讀《給我未來的孩子》。張炫說,之所以選在兒童節(jié),就是希望以一顆天真之心去開始并堅持這樣一件事。
“一棵蒲公英秘密地生長在某個角落,風帶走了它的種子,許多種語言,在這世界飛行?!薄睄u《語言》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為你讀詩”請來的嘉賓有楊元慶、黃怒波等企業(yè)家,有基努?里維斯、夏雨等明星,也有航海家郭川、作家張梅等人,還有加拿大、意大利等國駐華大使。2014年4月25日,“為你讀詩”獨家播出了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與彭麗媛分別用丹麥語和中文朗讀的《丑小鴨》。
張炫總是津津樂道和嘉賓之間的故事?!皼]人問過酬勞多少,在哪播,多少人聽;只會說,你們干了件好事,我們愿意支持。”
“邀請王剛老師的時候,我發(fā)短信給他。他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為你讀詩’,但還是很爽快地說:‘把你希望我讀的詩發(fā)我看看?!覀冞x的是猶太詩人阿米亥的《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每一個欲望……錄制時,他穿戴很講究,有一種儀式感?!蓖鮿傉f:“其實這詩念給誰聽,有多少人來聽,不重要。我的收獲是獲得了一首好詩,而且讀詩就像給靈魂洗澡?,F(xiàn)在大家記得給自己洗澡,但給靈魂洗澡這個事很少做?!?/p>
請嘉賓、選詩歌,找配樂、找配圖,錄音加后期剪輯,“為你讀詩”每首詩的發(fā)布最少需要兩三天。其中,對于詩歌挑選,詩歌編輯會針對不同的對象精心準備。
張炫坦言,請這么多名人來讀詩,不是為炒作,主要是為打破人們對詩歌的偏見?!耙郧霸娎收b大都是在慶典、紀念活動上,有人可能會比較排斥,覺得特別舞臺化。我們讓各行各業(yè)的名人參與,就是想讓人們看到,不光作家、詩人可以讀詩,運動員、科學家也可以讀詩。就像北島說的那樣:一棵蒲公英秘密地生長在某個角落,風帶走了它的種子,許多種語言,在這世界飛行。詩歌就像蒲公英,而我們就像風一樣,讓更多人能感受它、愛上它?!?/p>
如今,他們還會每周推送兩首從普通聽眾投稿中篩選出來的作品,“七夕時,我們用微信推送了很多聽眾讀詩,有表白愛慕的,有送祝福的。”
“詩歌在生長,如星辰如玫瑰?!薄木S塔耶娃《詩歌在生長》
環(huán)球人物雜志:你讀了那么多詩,也幫別人選詩。你自己最喜歡哪首詩?
張炫:最喜歡茨維塔耶娃《像這樣細細地聽》:像這樣細細地聽,如河水凝神傾聽自己的源頭。像這樣深深地嗅,嗅一朵小花,直到知覺化為烏有……生活的奔走和忙碌,很難讓人可以做到聽和嗅的狀態(tài),甚至許多感官都封閉了。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如能聆聽河流、嗅到花香,開放感官感受一些細微之處的美好,是難得的詩意。
環(huán)球人物雜志:在當下,你覺得怎樣的生活才算得上你們提倡的詩意棲居?
張炫:我理解的詩意棲居,不是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而應當是一種生命的追求。海德格爾做過解釋,詩意是棲居的根本,它既是人自由自在的存在狀態(tài),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tài)。就像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家,桌上有碗面等著你,熱騰騰的,美滋滋的,這就是生活的詩意。
環(huán)球人物雜志:你希望“為你讀詩”能給聽眾帶來些什么?
張炫:它讓我們在繁忙生活里變得內(nèi)心柔軟,感受到更多本真的東西;也能讓更多人愿意接近詩歌、了解詩歌。很多聽眾把它當成一種溫暖的陪伴,坐車聽,刷牙聽,洗腳聽。有位聽眾發(fā)來兩張照片,一張是陽光下泛黃的書,另一張是暖暖的枕頭。其實,這就是詩歌帶給他們的感受:拋開了生活中的麻木、浮躁,內(nèi)心很溫軟、純粹。
環(huán)球人物雜志:如今,微信上有不少讀詩的公眾號,是詩歌的復興?還是試圖在挽救詩歌?
張炫:“詩歌在生長,如星辰如玫瑰?!边@句詩很能形容目前詩歌在中國的成長。涌現(xiàn)出這么多讀詩的節(jié)目,是很好的現(xiàn)象,至少說明這個社會的詩意情懷越來越濃厚。
我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在拯救詩歌,為什么做這樣一件事,只因詩里面的句子打動了我,也打動了你。如今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能每天和這么多的聽眾一起,摒棄浮躁,回歸詩意生活,我感覺這種努力本身就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