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絕大多數(shù)家境普通的工薪族小夫妻來說,新婚階段無疑是一生中手頭最緊的時候。原因很簡單,這個階段花錢最多,掙錢卻最少。
先來看看花錢和掙錢這兩個硬性條件。新婚前后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除了婚禮的費用,可能還要包括買房買車的錢。結(jié)婚之后,維持家庭的固定開支有增無減,如果生了小孩,更是花錢的無底洞。面對越來越多的開支,大多還處在事業(yè)緩慢上升期的年輕人常常難堪重負。要如何“減負”呢?很多人最直接的反應是“開源節(jié)流”??墒?,掙錢的源頭真有那么容易開?花錢的水流真有那么容易節(jié)?正如前面所述,新婚小夫妻收入往往是硬性的低,開支卻往往是硬性的高。已經(jīng)加班到暈頭轉(zhuǎn)向的小職員,很難再搞份副業(yè)去“開源”;年輕人追求生活品質(zhì),還沒事愛搞個“說走就走的旅行”,省錢太難了,如果生了孩子,更不能犧牲寶寶的安全健康來“節(jié)流”。
我認為,更適合新婚小夫妻的理財思路是“量入為出”,即根據(jù)收入來決定開支的限度。
首先,最敏感的問題是房子該不該買、該買多大。現(xiàn)在,買房似乎已經(jīng)上升到了一個家庭倫理問題,但我還是奉勸年輕人把它看做一個理財問題。在房價飛漲的今天,年輕人即便能夠貸款,也往往需要雙方父母資助首付,而這筆首付,很有可能是父母的養(yǎng)老錢。所以,當你向長輩要錢買房的時候,除了要考慮他們能拿出來多少,還要幫他們考慮好該留下多少。如果是傾兩代人全部積蓄才能買下的房子,實質(zhì)上已經(jīng)屬于負擔不起的房產(chǎn)投資,房價要是上漲自然皆大歡喜,萬一遇到房價下跌,那就真是三個家庭的災難了。
其次,手里要多留些活錢以備不時之需。吳曉波曾在文章中寫道:“在商業(yè)社會中,一個敢于負債的人,其實是一個敢于對未來負責的人?!边@句話我非常認同。還是以買房為例,房子總價確定之后,貸款比例不妨盡量提高一點。有人會認為,貸款要付給銀行利息,不如全款劃算。還有人一開始付不了全款被迫貸款,可一旦手頭有點閑錢馬上提前還貸。這都是典型的不會理財?shù)乃季S。貸款是借力銀行維持現(xiàn)金流的工具,手頭有錢可用是最重要的,一來萬一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救命,二來用作投資賺回來的錢也夠付利息了。而且現(xiàn)在公積金貸款的利率低到和很多理財產(chǎn)品相仿,能貸到就是賺到。
第三,謹慎追求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然而實現(xiàn)它比想象的要困難很多。財務自由的一個目標是,僅依靠理財收益就能代替薪水,這需要多少本金呢?巴菲特的長期收益不過20%出頭,普通人比他差一點,按15%算,扣掉5%的通貨膨脹率,也就是說你要有年收入10倍的本金,才可以靠投資實現(xiàn)財務自由。假設(shè)你一年的收入是10萬元,為了實現(xiàn)財務自由,你需要攢夠100萬元。如今年收入10萬元的年輕人一年能攢下一兩萬就不錯了,攢夠100萬元實在太難實現(xiàn)。因此對于普通人來說,要考慮財務自由,至少要到35歲以后,年輕的時候還是要靠自身的人力資本掙工資。
還有很多年輕女性渴望成為全職太太,理由也很充分——照顧孩子、打掃衛(wèi)生得請保姆,這筆費用也要幾千塊,跟自己工資差不多了,不如辭職自己做。但這么考慮忽視了兩個問題:第一,上班除了工資之外,還有各種社會保障,辭職之后這部分的隱性收入就不存在了;第二,一直在職場打拼,未來工資增長的可能性很大,幾年后就會遠遠超過雇保姆的錢。所以奉勸各位小夫妻,僅從財務的角度考慮,如果不是丈夫的工資比妻子高很多很多,妻子當全職太太是不劃算的。
最后我想說,這篇文章其實是在教大家用理財?shù)乃季S對待生活,而不是怎樣靠理財來發(fā)財。對于新組建的小家庭,踏實工作、努力積累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作者微信公眾號:理財實驗室)
編輯/孫夏力 美編/苑立榮 編審/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