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讀過作家馮德英的長篇小說《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那么就不會對昆崳山感到陌生。這三部小說描寫的就是昆崳山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昆崳山是享譽華夏的歷史名山,也是老革命根據地,它橫亙于山東膠東半島的煙臺、威海兩地,方圓百里,林深谷幽。
國慶節(jié)期間,我和丈夫沒有外出旅游去看所謂的“人山人?!?,而是選擇探訪在昆崳群山環(huán)抱之中的九龍池。
車入昆崳山中,空氣立刻清新起來,沿溝谷向上盤行,道路曲折而悠長,周圍山環(huán)水轉,山巍峨,水潺潺,叢林遮掩,可謂只聞其聲,不見其影。一天前剛下了一場小雨,天空干凈而清透,白云不時幻化著各種形態(tài),如扯開的絲,如散落的花。
到達景區(qū)后,我們攜手沿青石鋪就的小徑拾級而上。潭水清澈見底,魚嬉其間,隨處可見一種細而小巧的紫色蜻蜓,結著伴兒點水嬉戲。
從山下仰頭看去,大大小小九個深潭沿山而下,瀑布從山上層層瀉入潭中,宛如撒珠噴雪,激蕩洶涌,頗有氣勢。遠遠看去,它如一條銀色的巨龍,尾擺東北,腰部幾曲向南,呈巨龍過山之勢,真是天生地就,奇險妙絕?!熬琵埑亍北闶堑妹诖?。
沿瀑布而上,路乍平乍陡,陡峭處坡度很大,一塊塊崖壁大石上鑿了淺淺的小階。好在一旁建有欄桿扶手,可以抓握著向上。抬眼望去,山上游人不多,水依山勢而下,原始而自然。我和丈夫小心翼翼地行至第四池處,眼前頓覺寬廣。向山下俯視,一座小巧的石拱橋立在遠處。橋精致,水清澈,樹蒼翠,仿佛一幅天然的畫卷鋪陳在眼前,讓人心曠神怡。
終于,我們臨至山頂。有一處險地,陡而峭,窄而滑,亦是沿天然的大石鑿階而成,有“一線天”之稱。此處是最接近瀑布的地方,水聲嘩然,喧鬧不止。轉彎處,有木橋相連,橋下便是流動的溪水,手向下探,即感清涼。
而龍王閣便是此行的最高點。沿龍王閣向下數步,便看到瀑布的發(fā)源地,一處大而深邃的水潭倒映著蒼天綠樹,如一塊渾然天成的老玉。水隨山勢跌入潭下,瀑布自然而生。
看許多人用瓶接水,我也掬起一捧送到嘴邊,真是甘甜清冽,妙不可言。我忍不住與丈夫一起接了一瓶又一瓶,要帶回給家人品嘗。一位當地的老人笑呵呵地打趣:“閨女識貨,咱這九龍池的水是神水!”
昆崳山的美,原汁原味原生態(tài),野趣橫生,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