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白 何星
何星(以下簡稱何):如果人們在觀察過程中帶有預想目的,固然可以因為注意力高度集中而發(fā)現(xiàn)許多與之符合的事物,但會不會錯失一些與預想目的不符,卻又很有意思的事物呢?
李少白(以下簡稱李):你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有目的的看在攝影觀察與發(fā)現(xiàn)中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我們都知道,攝影的主要魅力之一就是不可預見性。一些事先無法預料的事物,雖然可能與你的預想目的不一致,但卻可能更精彩或更值得關注。
何:兩種彼此矛盾的觀察方式如何同時進行?
李:從我個人的攝影經(jīng)驗來說,每次外出拍攝時,通常會帶有某種目的,因此常常采用有目的的看這種觀察方式。但我從來不是只觀察與預想目的相同的事物和現(xiàn)象,而是時時以無目的的眼光注意眼前的事物,盡量不放過那些事先沒有預期,也無法預期的突發(fā)事件或突然出現(xiàn)的事物。
何:所謂無意識的看,是不是指不做預想,不死心眼,隨時留意是否存在更精彩的畫面呢?
李:大致如此。
何:看來您在拍攝時,兩只眼睛同時進行著不一樣的工作:一只是有目的的看,另一只是無意識的看。
李:你的比喻很生動。如果想要拍出更多好照片,兩只眼睛就要同時進行不一樣的觀察,這樣效果才更好!也就是說,攝影觀察時,既要集中注意力,又不能死心眼!美國攝影家愛德華·韋斯頓就是這種時時保持兩種觀察目光的人。有一次,韋斯頓在海邊的懸崖上拍攝心儀已久的云彩,理所當然,他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觀察天空中的變化。但拍攝過程中,他無意識地朝懸崖下看了一眼。此時他寵愛的模特泰拉正俯身臥在沙灘上曬太陽,姿態(tài)令韋斯頓眼前一亮。韋斯頓在海邊懸崖上拍攝云朵,這是由有目的的看引發(fā)的,但并沒有妨礙他從有意識的觀察轉化為無意識的觀察,并且因此拍攝了他的名作《沙灘人體》。
何:原來這幅作品的背后有這樣的故事。您是否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呢?
李:雖然不能和韋斯頓舉世聞名的作品相提并論,但也曾有類似的經(jīng)歷,如《月升時的夕照村莊》就源自于無意識的看。有一次我從佳木斯乘火車回北京,正值深秋?;疖囆旭傇跂|北大平原上,車窗外展現(xiàn)的大多是收割后的田野景象。我守在窗口,有意識地觀察那些收割后捆成捆的農(nóng)作物。它們排列在田野上,形成幾何狀的組合,當時的確拍到了一些具有形式美的農(nóng)田照片。雖然如此,我的眼睛并沒有完全被有目的的看所控制,同時也在進行無意識的留意,生怕錯過意外的風景。這種源自無意識,但卻警覺的留意,終于有所發(fā)現(xiàn):車窗外有一處村莊(并非我特別留意的排列成行的田野)正被夕陽染紅,而它上面的天空中懸著一輪初升的月亮,我的腦海中立即浮現(xiàn)出亞當斯的名作《月升》。雖然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旦發(fā)現(xiàn)了可拍的畫面,我馬上就在直覺的驅動下,按下了快門。于是一張不錯的照片就在無意識的觀察中誕生了。
何:雖然您的觀察是沒有目的的、無意識的,但在您的潛意識中一定有類似的審美期許,才會在無意識中做出反應。
李:的確如此。另一張照片《拍雨的人》,背后也有類似的故事。不久前,我在上海講課時,聽說下午要下大雨,當然非常興奮,決心不要錯過這次機會,還選好了以東方明珠附近的過街天橋作為拍攝地點。當我來到正大廣場附近時,大雨如期而至,我立刻冒雨來到正大廣場與東方明珠之間的過街天橋上,專注地拍攝雨中天橋上形形色色的路人。當我拍攝了足夠多的雨中行人照片后,緊張的神經(jīng)開始放松,于是四下張望,開始無意識的看。突然發(fā)現(xiàn)在我身后,一間商場的門口聚集了許多避雨的人。他們中大多數(shù)和我一樣,面對突如其來的雨景異常興奮,紛紛用相機和手機進行拍攝。面前的情景并不是我預先設想的畫面,但更有趣、更有新鮮感。盡管這個發(fā)現(xiàn)是無意識觀看的結果,但卻不容錯過。于是我迅速按下快門,才有了這張照片。
何:有意識的看和無意識的看能不能理解為:一個是專心注意,一個是隨時留意?
李:你的概括更易于理解。進行攝影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