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孟霞
摘 要 人類已經邁入了信息知識時代,計算機的應用普及化使電子信息的安全存儲和利用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怎樣對計算機信息進行安全的存儲和有效的利用也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本文就計算機信息的安全現狀針對性地提出了安全存儲和有效利用措施。
關鍵詞 計算機信息 安全 存儲利用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深入至人們的學習和工作,以某種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使我們的學習、工作突破了以往地域、時間帶來的阻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計算機在給我們帶來益處的同時,也給我們的信息安全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挑戰(zhàn),因此,信息安全存儲成為當今人們日益關注的熱點話題。
1計算機信息的概念
顧名思義,計算機信息就是一種在計算機使用中傳播和獲得的以電子形式存在的信息。換而言之,電子信息就是能經過計算直接處理得出的信息,如經過復制拷貝而獲得的文件或軟件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以印刷體或紙質版形式存在的非電子格式的文字信息不能歸類為計算機信息,正如UCITA中說明,數字形式存在的信息就是電子信息,因此我們可以說計算機是電子信息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
2計算機信息的安全問題
一個公司或企業(yè)的信息泄漏和外傳往往也會對它來說會導致極大的經濟損失,造成企業(yè)競爭力下降。我們或許還經常會聽到有關于“信息大戰(zhàn)”的新聞,這里指的是一個國家的信息安全與國家的安全密切相關,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國的信息安全問題也不容樂觀,造成信息安全問題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2.1電磁波的輻射
計算機設備在工作運行時會產生電磁波,若是有人在這種情況下非法使用一些儀器設備很有可能獲得計算機正在處理中的信息,從而對計算機信息造成了外泄情況。
2.2網絡
網絡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信息網絡化的普及使得計算機信息外露的幾率增高,信息安全性降低。一些技術人員通過在計算機系統中插入黑客、木馬,而計算機用戶對與網絡的權限沒有設置,這時候他們很容易竊取網絡系統中的計算機信息,造成信息的泄漏。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常聽到某人的QQ被人盜號,某人的私密信息被偷等等。
2.3存儲的媒介
常見的存儲媒介有U盤、光盤和移動硬盤。我們可以利用存儲媒介將計算機相連,對計算機中的電子信息復制黏貼,存入媒介當中,以存儲私人信息或者秘密信息。但一旦這種信息落入非法分子或者居心不良者的手中,他們會盜取其中的私密信息用作非法用途。
3計算機信息的安全存儲和有效利用方法
我們處于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電子信息具備其他種類信息沒有的方便快捷的、儲存量大的特點,若不能掌握好電子信息的安全會直接或間接給我們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會危及我們的自身的人身安全。如何有效保障計算機信息的安全存儲和利用,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電子信息的安全性。
3.1加強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管理
我國現有的計算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無法與網絡接軌,存在很大漏洞,這給了居心叵測分子一些機會利用漏洞進行非法信息竊取,失去了法律的權威性。因此,我國應該加大法律法規(guī)調整,及時跟進網絡的步伐,加強對網絡安全立法??梢越梃b別國的成功經驗,同時結合本國的一些實際情況,制定出一系列地適合我國國情的網絡法律法規(guī)。同時,加強各級別部門的網絡監(jiān)管,嚴厲打擊網絡犯罪,提高網絡法律法規(guī)的實效性和權威性。
3.2提高計算機使用者安全管理意識和能力
可開展一些全民性的信息管理技術培訓和宣傳,提高計算機使用者對信息管理水平,計算機使用者可針對不同的信息運用不同方式進行管理,對信息的類型、私密程度、文種進行分類,不僅方便自己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電子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使用率。
3.3做好網絡安全預防工作,防止信息泄漏
通過木馬、黑客進行網絡盜竊信息的非法現象在生活中屢有發(fā)生,我們應該提高網絡信息安全防范意識,通過對計算機設置開機密碼、設置入網權限、設置訪問權限、刪除不必要的插件、定時進行計算機殺毒等措施來保障計算機信息的安全性。特別是在企業(yè),計算機信息的安全性對企業(yè)成敗、經濟利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yè)可以專門組織計算機和網絡使用培訓,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
4結語
總之,在當今計算機信息日趨重要的時代,只有把握好計算機信息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才能在這個瞬息變換的經濟社會立于不敗之地。通過加強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提高計算機用戶的安全意識和能力,做好安全預防工作,才能做好計算機信息的安全防護工作,保障自身利益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胡忞. 2010年影響美國政府信息安全的十大事件[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1(02)21-22.
[2] 邵芳. 計算機信息安全存儲與利用的淺談[J].電子世界,2013(10):11-13.
[3] 李春泉,尚玉玲,胡春楊.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及其關鍵技術研究[J].計算機信息運用與人力資源管理,2011(07):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