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慶欣
引言:近年來我國職中教育大力推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輿論各界也開始對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產生了興趣并引發(fā)了討論。本文在此基礎上著重闡述了職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相應對策來解決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問題。
進入21世紀,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站在社會就業(yè)最前線的各大職中,教學水平業(yè)務必得到更加有效的提高。作為當今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必修科目,計算機教學有著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對于畢業(yè)就將就業(yè)的職中學生而言,學好計算機技能已然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將就如何提高職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效率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現(xiàn)有職中計算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教育方法是教育中一直存在的問題,計算機教育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通病,課堂上以老師為中心,對學生也只是單一地進行書本知識的灌輸。就算有專門的時間來開展實踐,也只是老師做一遍,學生依葫蘆畫瓢般簡單復制操作。職中學生的由于在之前的學習生涯中遭遇了一些挫折,或者是自身的條件不足,對自己要求不夠高,導致在學習上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障礙,這讓他們更難掌握相關計算機應用技能。另外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所謂的“劃重點”教師們不注重過程的教授而只是對考試重點進行通知一般的教給學生,這使得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非常低。學生學到的并不是計算機應用基礎,如何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考試。這樣一來也許能通過計算機考試,但并不能掌握應有的計算機技能。同時,教師幾乎不和學生互動,只是單一的根據(jù)教學計劃進行知識灌輸,對學生的興趣不夠了解。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沉悶無興趣,教師的教學水平發(fā)揮不出來上且不說,學生也會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只能是事倍功半。常用辦公軟件和一些基礎工具軟件本身就比較單調,若再不從教學方式上尋找突破點,學生將徹底失去興趣。計算機應用能力是現(xiàn)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基礎,更何況職中學生在畢業(yè)后就將找工作,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產出的學生根本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產生非常不良的影響。
二、提高課堂效率的相關應對方案
(一)掌控課堂討論的方向
1、要想進行富有成效的討論就必須認真選取問題。討論的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問題的難度不宜太高,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適應不了難度,會讓他們知難而退;而問題太簡單則會讓學生感到無聊,喪失思考的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所選題目應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連,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同時也要是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具有相當?shù)拇硇?;有一定的迷惑性,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去探究問題的答案;幾個問題同時討論時,應該讓問題之間有一定的層次性,使學生分析問題時條理清晰,便于得到答案。
2、要事先給學生提出討論目標,讓學生明白這個問題大概要討論到什么程度力,有目標才會有動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討論都能夠獲得最終的一致,甚至有些都沒有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這時就必須要認識到問題的開放性,和結果的動態(tài)性。老師不能一味的期待學生去達到教師原本制定的一個討論目標,這有可能會使學生的思維無法得到發(fā)散,而在這過程中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會大大降低,這么一來,討論的真正意義便失去了。教師只有事先設定一個自由的,開放性的目標范圍,讓學生自主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才能產生出寶貴的教學成果。
3、提供優(yōu)質的討論材料,比如視頻,學案和多媒體閱讀材料。職中學生本身的知識面相對就比較窄,外加他們對外界信息不夠關注,對知識的欲求不夠強烈,讓教師提供的資料顯得更加重要?,F(xiàn)在很多學校具備的學案就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十分豐富的資料進行討論和研究,這對課堂效率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也可以為后期進行討論成果評價提供依據(jù)。
4、許多教師認為,教師不應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過多的參與,因為教師的參與容易形成原先擔心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情況,教師在討論時的發(fā)言往往起到了一錘定音的效果,這大大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這不無道理,卻也存在著弊端,而道理和教師參與式差不多的。教師不參加討論,學生們的討論就容易失去方向,眾說紛紜,亂作一團,使得課堂討論無法行進在一個正常的軌道上。所以,教師在討論之中應該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適時地給予學生一些適當?shù)慕ㄗh和引導,讓討論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
(二)師生共同重視實踐應用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興趣愛好的了解,從而設計出多次的極具針對性的時間操作練習。不管什么時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是一味的進行真理的灌輸而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會極大的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是不可取的。在實踐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再加以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達到一個理想的教學成果。
(三)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注重實踐
教師在學生實踐操作的同時需要冠以正確的,恰如其分的引導。同時,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具有相同的,較高的學習能力。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用方便易懂的教學語言對他們進行追加的輔導。這樣才能讓教學標充分完成。另外,教師要敏銳的觀察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備課時在這一點上多下功夫,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們能夠自己打心底接受所學知識,并對這些知識有著強烈的擴展之心。在課后利用學生的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另外要精講精練,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總而言之,在當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計算機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社會對人才的質量提出更高要求。走在就業(yè)前線的各大中職學校就更加需要通過對計算機課程的高要求,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相關實用知識,使他們在進入工作崗位時能夠熟練運用。通過對其興趣的調動,使師生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通過自己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思考解決問題,再加上教師的從旁協(xié)助與引導,學習效率必然得到極大的提升,最終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為社會提供更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大龍.淺談打造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2,9.
[2]洪清林.中職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教學活動策略探微.福建教育研究(綜合版),2012,3.
(作者單位:敦化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