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玨
夏季對紐約人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你發(fā)送的幾乎所有郵件都會收到一個自動回復,說自己正在休假,從歐洲到美洲大陸所有的辦公室聯(lián)動效率極其低下。
意味著沒有人再愿意躺在家里做宅男宅女,紛紛出門參加各類社交活動。從郊區(qū)溫馨的家庭BBQ,到城市中心各種各樣的雞尾酒會、美術(shù)課堂以及百老匯劇目。
意味著這是一年當中藝術(shù)圈的演員們最為忙碌的工作季。無論是劇院匯集的時代廣場區(qū)域,還是散落在城中大大小小的不知名的劇院,都有無數(shù)的劇目上演:各類百老匯或者外百老匯的音樂劇、林肯中心的莫扎特紀念演奏會、巴克萊中心的太陽馬戲團的經(jīng)典演出。
不用擔心這里的劇院戒備森嚴,或者太多莫名的陽春白雪撲面而來。劇院文化從進入這座城市以來,越來越具有紐約人豪放的品質(zhì)。
當我走進位于曼哈頓市中心的無線電城音樂廳(Radio City Music Hall)的時候,這種感覺愈加強烈。每當夏季以及圣誕季節(jié)的演出階段,這里的人聲鼎沸完全不亞于一兩個街區(qū)外的時代廣場上的任何一個劇院。以至于從劇場出來的門廳走廊地面上,設(shè)計師用上了鉆石型的圖案,據(jù)工作人員說,這種圖案對觀眾有心理暗示,可以讓他們自覺地稍微放低一點音量。
這座無線電城音樂廳的歷史,是波普藝術(shù)與傳統(tǒng)劇院的融合,能體現(xiàn)上世紀上半葉紐約人民在大蕭條時期如何尋找樂子。1929年股市崩盤,小洛克菲勒看著自己租下的曼哈頓中城黃金地段,十分發(fā)愁,原先打算在這里建一家高檔劇院的計劃眼看打了水漂。然而貴族家庭出身的確視野不一般,他反其道而行之,靠近五大道的一邊設(shè)計成辦公和居住區(qū)域,而留下靠近六大道的一側(cè),建造這個音樂廳。
洛克菲勒相信,盡管經(jīng)濟蕭條人心抑郁,但是符合大眾審美的讓人眼前一亮的娛樂方式,可以讓人們振奮精神,類似“紅唇效應”。于是各類有趣幽默的劇種紛紛上演,最有名的就是根據(jù)安徒生童話改編的音樂劇《堅定的錫兵》。一排演員如多米諾骨牌一樣連著倒下的情節(jié),讓在場的小孩子都看得熱鬧歡欣,顛覆了過去劇院的安靜嚴肅的假象。
而在近年,紐約人對劇院又進行了一次革命性的改造——你甚至不用進入劇院。中央公園的露天莎士比亞劇場、布萊恩特公園和林肯中心外邊的各類免費音樂會,都是“開放劇院”概念的最佳詮釋。
在傍晚陣陣爽快的涼風之下觀看一場一百多年前貴族才能欣賞到的巨著,和在下班之后走近任何一家電影院一樣隨意。許多人甚至帶了瑜伽毯和各類野餐食品,和著好聞的青草味道享受莎翁名劇《李爾王》。我相信,每當這樣的美妙時刻來臨,許多人對紐約這座城市的依戀就加重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