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訓練,使更多的人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yǎng)群體意識及協(xié)調、合作能力。在合唱過程中,合唱者之間無論從情感、旋律、節(jié)奏等方面都必須要“合”,有了“合”才能有合唱的效果,可以說,“合”是合唱過程中的核心內容。注重對“舍”的訓練,才能夠確保合唱過程的完美,才能夠確保合唱作品藝術魅力的充分展示。文章通過開展音樂欣賞活動,引導歌唱者感悟“合”、深入認知音樂作品,探究情感“舍”、加強合唱訓練,促使個體與他人的完美融合、升華合唱訓練,凸顯共鳴“合”等方面來探討合唱過程中“合”的訓練方法。
[關鍵詞]合唱;合;訓練方法
合唱作為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表現形式都是通過音符來傳達情感。隨著社會的變遷,合唱藝術也隨之變化、創(chuàng)新,在我國,合唱藝術文化源遠流長,可追溯到遠古時期。那么何為合唱?合唱指的是:對兩個或者是兩個以上的聲部,在根據本聲部的曲調的基礎上,演唱同一首歌的過程,簡單說來就是連在一起演唱,但又不是單純的、毫無聯(lián)系的湊合。根據合唱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合唱的核心內容在于“合”,即:通過多人合唱來展示音樂豐富多樣的表現力,展示音樂效果等等。因此,想要提升合唱音樂的藝術效果,就不能夠只注重對個體演唱的強化,而應強化集體之間的融合性、協(xié)作性,如情感、節(jié)奏、與他人的配合等等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合唱訓練的經驗,粗略地探討一下合唱過程中“合”的訓練方法。
一、開展音樂欣賞活動,引導歌唱者感悟“合”
合唱訓練不同于單一的歌唱訓練,不只是需要某個人的音樂藝術超強,而是需要歌唱團隊整體的一致性、融合性。這就要求在合唱訓練過程中注重對“合”的訓練,一位音樂家曾經說過:“所有的技巧都沒有氣息重要,所有的方法都沒有感情重要,所有的發(fā)聲狀態(tài)都沒有自然重要。應追求在理解之上的歌唱,追求句式上有韻味的處理,追求對作品表現出的意境真實地體味與感覺?!焙铣獔F隊想要每個人都能夠表現一致,其在對作品的理解上必須保持一致,如作品的表達內容、韻味、情感等等,進而才能夠使集體之間找到“合”。對此,筆者嘗試首先開展音樂欣賞活動,引導合唱的人員感悟“合”,即:通過欣賞了解作品內容、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旋律、想要表達的風格等內容,促使合唱人員之間達成某種共識,感悟“合”,如:在合唱軍歌《一二三四》歌曲時,筆者讓合唱團體首先欣賞這部音樂作品,感受其歌曲的節(jié)奏、聲音的強弱部分、歌唱的停頓、想要表達的內容、歌唱過程中情感的激昂等內容;其次,引導學生感悟合唱過程中表情的一致、停頓的一致。這樣通過欣賞來初步了解作品,感悟“合”,進而才能夠促使合唱團隊人員在合唱過程中做到一致性。
二、深入認知音樂作品,探究情感“合”
情感是音樂作品的靈魂。合唱作品雖然是多人演唱,但其情感的統(tǒng)一性仍是重中之重。我們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作品,不同人閱讀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而合唱需要將合唱團隊中個體的情感相統(tǒng)一引導,就必須要做出某種措施。對此,筆者嘗試著誘導合唱人員深入認知音樂作品,以深層次的音樂作品內涵以及音樂的語言來啟發(fā)他們對作品領域的相似性,只有合唱人員對作品領悟的相類似,其探究出的合唱作品情感才能夠呈現出一致性。一般來說,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其藝術魅力不僅僅是創(chuàng)作者構思的美妙,更重要的是演唱者對其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即:充分的展示音樂作品藝術內涵,形成自我的演唱風格,如彭麗媛的歌曲、宋祖英的歌曲、張也的歌曲,她們雖然都是民族唱法,但是其風格不一樣??梢哉f,作品是歌唱的基礎性內容,想要更好地表達出合唱的情感,就必須對所要演唱的作品有個認知,這樣才能夠確保合唱團隊在合唱情感上表現出統(tǒng)一。因此,筆者認為,在合唱訓練中,應促使合唱者深入認知音樂作品,體驗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而使得自我的情感與歌曲的情感相融合,之后,才有意識的探究情感之“合”。如:在訓練《我們走在大路上》合唱時,筆者首先以多媒體的形式讓合唱者初步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搜索與歌曲相關的內容,并將信息分享給合唱集體,這樣讓所有人員對作品都有個深入的認知和了解;其次,確定情感的統(tǒng)一、即:在合唱過程中感受自我與他人演唱的不合之處,并記錄下來,筆者引導探究;最后,通過探討來確定情感的統(tǒng)一、展示合唱過程中的情感之“合”。
三、加強合唱訓練,促使個體與他人的完美融合
合唱的藝術魅力之一在于合唱過程中整體的協(xié)調性、歌唱團隊節(jié)奏、力度、速度控制的一致性,情感表達的統(tǒng)一性等等。從欣賞合唱的角度來說,其第一條件便是合唱團隊是否統(tǒng)一。由此可以看出,合唱講究的是整體性,而非是個體的凸顯。然合唱團隊的人員之間畢竟存在差異性,因此,筆者認為想要確保合唱訓練過程中的“合”,需要加強合唱的訓練,在實踐中,促使個體與他人的完美融合。合唱的“合”,本身有著合作、協(xié)作的意思,對此,筆者在合唱訓練過程中,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強化合唱人員個體與他人的融合:
(一)團隊合唱者與指揮者的“合”
合唱不同于一般的音樂歌唱形式的卻別之一在于需要團體來共同歌唱,需要指揮者來指揮、正確引導歌唱者來進行對節(jié)奏、旋律的把控。這樣一來在合唱過程中團隊合唱者與指揮者之間就需要做到“合”。如:在合唱訓練過程中,可以引導指揮者與團隊合唱者共同深入了解音樂作品,進而初步形成二者之間的契合,實現指揮者與團隊合唱者之間對音樂作品把握的統(tǒng)一性。指揮是團隊合唱實現統(tǒng)一演唱、完美展示合唱藝術魅力的指明燈。如:通過指揮可以讓團隊合唱者了解什么時候需要什么樣的表情、進行什么樣的發(fā)聲、什么時候分層演唱等等,是推動合唱順利、有效進行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合唱過程中,個體與他人“合”的最基本的便是合唱團隊與指揮者之間的“合”的訓練和磨合。
(二)合唱團隊與伴奏之間的“合”
合唱團隊不僅僅需要整個團隊歌唱、需要指揮者指揮,在某種場合還需要伴奏者。伴奏者的作用和價值在于輔助、豐富合唱團隊的音樂藝術形象塑造。一般來說,伴奏者不僅僅能夠有效地吸引聽眾的眼球,同時其本身能夠構建一定的音樂情境,更好地引導合唱團隊進入歌曲。因此,在合唱訓練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合唱團隊與伴奏之間的“合”,借以來確保合唱團隊藝術魅力展示的全面性。
(三)合唱團隊之間的“合”
合唱團隊的顯著特點在于整體性歌唱的美,講究的是集體意識。而合唱團隊的組成是由不同的個體組成的,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如對作品的了解情況、自我音樂技能水平等等都是不同的,對此,想要展示合唱就必須要使得合唱團隊之間的融合和統(tǒng)一。筆者嘗試從兩方面進行:第一、引導合唱團隊產生集體意識。有意識地滲透合唱團隊“合”的本質意義,讓合唱團隊每位人員都了解合唱的展示不是某個人的凸出,而是整體性的一致,進而對自我的行為和意識進行把控,與合唱團隊其他人員進行相互磨合、配合等等,產生一定的集體意識;第二,指出合是合唱順利進行的關鍵。合唱注重的是合唱團隊歌唱、表達的統(tǒng)一性,追求的就是歌曲的整體和諧,強調的是合唱團隊協(xié)作,配合默契,整體意識。在合唱團隊進行磨合的過程中,要明確的指出合唱的關鍵所在,即:合,進而給合唱團隊人員心理上產生“合”的壓力,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約束合唱團隊之間形成音量、音色、聲音大小的平衡,凸顯整體的“合”。
四、升華合唱訓練,凸顯共鳴“合”
共鳴“合”可謂是合唱訓練的最高境界,即:要從深入感知以及感悟,與音樂作品產生的對話等都表現出一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產生共鳴也就是要求合唱團隊呼吸的“合”。我們知道,合唱團隊是由不同的個體組成的,其呼吸也是各種各樣的,想要達到合唱的最高境界,就要強化他們合唱訓練的過程中,把握和運用好呼吸,加西亞說:
“應當認為歌手真正的嘴是咽……因為音色是由咽部出來的。面部的嘴不過是嗓音通過的門而已,但是,如果這個門打開得不夠充分,音響就不能自然地流出?!边@里也強調了咽部在共鳴中所起的作用。一般來說,產生共鳴的腔體從下往上依次為:胸腔;喉腔;咽;口腔;鼻腔;頭腔;左右竇和額竇及所有連接上述腔體的通道。這樣一來,就需要合唱團隊人員結合音樂作品把控好呼吸,進而才能夠確保聲音一致,產生共鳴。如:筆者認為,對于共鳴“合”的訓練,第一、可以借助指揮者,即:讓指揮者對歌唱作品的呼吸技巧進行記錄,并通過指揮來進行提示;第二,培訓合唱團隊人員進行呼吸技巧的學習,諸如:正確的哼鳴應該是:嘴巴閉上唱哼鳴,之后,張嘴,隨意的動嘴巴但聲音不受影響也沒有變化等與共鳴相關的呼吸知識。
總的來說,合唱過程中“合”的訓練是合唱順利展示音樂藝術魅力的核心內容,同時對于合唱團隊整體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合唱訓練不同于單一的歌唱訓練,不只是需要某個人的音樂藝術超強,而是需要歌唱團隊整體的一致性、融合性。有效的合唱,其合唱團隊的各個方面都是一致l生的,其聲音、情感表達都好像是一個人,然而卻帶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合唱本身屬于合作藝術,因此,在合唱訓練過程中應注重對“合”的訓練方法進行深入探究,借以來多方面地強化合唱團隊人員之間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意識,進而來促使自我個體音樂素養(yǎng)、合作技能、團隊意識等綜合技能的提升,真正地感受合唱獨特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秦遠強(1970-),男,廣西臨桂人,廣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