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出生,四川眉山人。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首屆“中國畫名家班”。曾任三蘇博物館館長?,F(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法國國家獨立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巴黎文化藝術研究創(chuàng)作中心研究員及客座教授、法中藝術家創(chuàng)作交流協(xié)會名譽主席、蘇軾水墨藝術館文化總監(jiān)。
我生于蘇東坡故里,常感“有幸生于斯”,曾經(jīng)有過快樂童年,然而父親用心良苦,未及總角,便令我備嘗生活的艱辛。陳綬祥先生在一篇序中有如實記敘:“五歲習川劇,六歲學武功,演少年英雄,藝名遍及鄉(xiāng)里。然天鑄英才,必使其難,二十余年內,世事浮沉,歷盡滄桑。搞體育,事農桑,提籃小賣,自立于人事之間,鑄體魄、煉肝膽、鍛心胸、融情懷?;斓刂髿?,默識于心,亦畫之形、亦文之理……”
皇天有情,不期與書畫結下了不解之緣,愛之彌深,不知不覺便把書畫當作了今生的“生涯”。
我對于藝術,可謂半途出家以討“生活”?!吧睢笔亲约旱模腋J谴蟊姷?,若不能在內心營造“世界”渡越藝術生涯,如何向大眾忠耿以奉?藝術不可以占為己有而終歸于大眾,通過藝術我愿寄托“不是疏雨不尋訪,天涯何處無芬芳”之情 ,所幸相知往往是不期而遇。
我未投拜名門大師,乃求“大自在”。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而言,生活亦并非一個慷慨的施主,它把藝術的精華深深隱藏在美麗的誘惑之后,只有那些超越各種誘惑的探索者才有可能得到。誰真正做到熱愛“生活”,就不難創(chuàng)造出與時代同步的杰作。那些老抱怨沒有“生活”的畫家顯然不是生活的主人。他們不配稱作藝術家,因為他們沒有憑借藝術家獨特的心靈領略大千世界—閃爍的星空是否使你想到洪荒世界的博大與無垠?一片紅葉在清泉中蕩漾,你可曾發(fā)現(xiàn)誘惑之情?旭日初升,一架漆黑的山脊上兩個人與一條牛的剪影在移動,你有沒有思謀到生命正在萌生?
我認為歸根結蒂藝術源于生活,而創(chuàng)造思維的產生正是對生活有了深刻的體驗。因而作為藝術家如果沒有熱烈的真摯情感就永不能真正進入創(chuàng)作階段。那些迸射火花激動人心的圖畫,只能出于那些具有九死不悔意志的藝術家之生花妙筆,因為他們敢于傾注畢生的勞作,堅定地探尋完全屬于個性化的藝術形式。
我堅信任何民族的優(yōu)秀藝術都是屬于人類的,人們對藝術的迷戀其源蓋出于對生命的渴望,一如人們在欣賞某些偉大的無標題音樂時的癡醉迷狂!
我對生活總是那么認真和誠信,喜歡樸拙的自然景觀,有自信尋覓被人們忽視、被遺忘的“美”的角落。我常常獨自在農村的野山瀑布、木橋石溪或原始森林中倘佯。
我有時如此熱戀孤獨,孤獨時我的世界這么靜!靜得讓我聽得見天籟語絲,甚至以為自己仿佛能辨識大自然呼吸的節(jié)奏所傳導出的旋律。這奇妙的旋律能震動我的心靈,令我情不自禁地亦歌亦舞。
通過我的作品,不論是人物花鳥還是山水,我執(zhí)意追求瀟灑自如而率真的表現(xiàn)技巧、清雅斑斕而幻化的色彩、極盡大寫意之能事的水墨……意在表現(xiàn)出濃郁的抒情情調,讓觀眾不用思索就能感悟到這是創(chuàng)作者對大自然和人生強烈的愛而發(fā)出的放歌或吟唱!
今日畫壇不能說是五花八門,也算熱鬧紛紛,顯然我和許多朋友都曾有過困惑和迷惘。我的努力是追求清醒的“生活”。業(yè)余讀雜書,不止千百,包容雅與俗;覓蹊徑,何止萬里,涉足海內外。偶爾為文為詩,情急了,頃刻千數(shù)文,一吐衷腸為快;畫雜畫,不論山水、花鳥、人物,常感情用事。我認為畫畫宛如寫情書只撿動心的詞,歷歷成文在心,任憑“真情流淌”。我想,人到中年這樣“有情有愛”地過日子,不亦蠻好?
我堅持相信米羅關于繪畫的審美理念,他說:“我認為一幅畫應像一束火花。必須像一位絕代佳人那樣容光煥發(fā),或者像一首絕妙的詩歌那樣光芒四射?!?/p>
我生性熱情奔放,經(jīng)不住生活微笑的召喚,因此始終崇拜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的自由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p>
藝術對于我,是生活,是人生,也更是理想!
生命不息,理想不止!雖身居三蘇故里,然心馳環(huán)宇八荒,日有所思,夜與坡翁神游,悠悠數(shù)十載功德召喚,沒齒難以忘懷,唯銘刻在心的是:“道德文章千古事,不染紅塵?!?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5/27/qkimagesslysslys201403slys20140311-2-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