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我一表哥大學(xué)畢業(yè)后一天到晚就知道看那些虛假的網(wǎng)絡(luò)小說,貌似尋找精神寄托。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就是一實實在在的啃老族,而且人情世故也不懂,我應(yīng)該怎么樣才幫助他呢?”
作為曾在尋找寄托的泥沼中掙扎的親歷者,我來談?wù)勎业墓适隆?/p>
本人女,28歲,單身,自由職業(yè)者。上大學(xué)的時候,掛掉了三科專業(yè)課,就為了打穿一個wow(魔獸世界)副本。畢業(yè)前我去找了心理醫(yī)生。她讓我明白:我沒瘋,也沒病。你說你的表哥是個啃老族,一天到晚在家看網(wǎng)絡(luò)小說。拒絕工作或者出去接觸社會。我也曾經(jīng)如此,只不過把網(wǎng)絡(luò)小說換成了游戲。我知道那種感覺:對整個世界說不。不,我不要工作!不,我不要去接觸那些我厭惡的人們!不,我討厭這個世界!不,我不要!不!這是一個巨大的嬰兒。當(dāng)我們說出“巨嬰”這個詞的時候,我們大概腦子里想到的是可鄙的。但如果換成“嬰孩”,那么我們頭腦中優(yōu)先列出的若干形容詞里,除了“可愛”,大概還有“無助”。這就是為什么這個人對他的整個生活說不。不,我不要好起來!不,我不要工作!不,我不要你們的幫助!我就要這個樣子腐爛下去。
這種連同自己的生活一起毀滅的方式,是他唯一能夠把自己從父母的控制下分離出來的辦法。不是什么明智的辦法,對吧?但不是每個人都無比明智的,誰都做過蠢事,有些也許比他還要蠢。他的父母已經(jīng)占據(jù)了他的整個生活,還要拉上別人一起來占領(lǐng)(比如讓你“幫幫他”)。他也許只剩下這一條路可走。不要說什么“搬出來不就行了嗎”這樣的話。有些人做不到,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脆弱,而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比別人更頑強地把孩子拴在身邊。要不然他們?yōu)槭裁礇]有對你說“幫我的孩子在外地找個工作”這樣具體的建議?他們想要孩子這樣,在某種程度上。
換一種設(shè)想:你的這個表哥聽從父母的建議找了一份工作,成家立業(yè),在父母附近買了一套房子,借了一些父母的錢來交首付。有了一個老婆,也許還生了一個孩子。你會擔(dān)心他嗎?
你不會。你覺得這就是一個“健全的人”了。我曾經(jīng)見過很多這樣“健全的人”,他們瘋狂地給靈修大師送錢,瘋狂地酗酒或者賭博,瘋狂地旅行,或者干脆從高樓上一躍而下。當(dāng)然,也有很多“看起來健全的人”就這樣平淡地了此一生,而他們的孩子也遵循他們的軌跡。他們不會發(fā)瘋,也不會做大惡。但他們會出軌,毆打自己的孩子,放任老母親在病床上腐爛,暴食,肥胖……
當(dāng)一個人把自己的生命控制權(quán)交出去的時候,除非他真是個嬰兒,否則他一定會有憤怒。這憤怒必定有個出口。至于是像這位表哥這樣,還是像我上面描述的這樣,因人而異。事實上,開始說“不”是個好的跡象。這證明他還有力量拒絕,拒絕被綁控,拒絕被“幫助”,而不是“他已經(jīng)沒有力量生活了”。
如果你真的想幫他,就幫他從家里搬出來住吧。離他的父母至少要有24小時以上的火車車程(雖然現(xiàn)在這樣不容易了,因為有了高鐵),跨個省找份工作。要不然,不如別管。有些父母就是寧愿孩子在身邊腐爛,也不愿意他們在遠方成長。
大三時,我說,不,我不要讀書!不,我不要考研!不,我不要這個專業(yè)!我打魔獸世界,瘋狂地打;我寫科幻小說,瘋狂地寫。我當(dāng)時沒有獨立的經(jīng)濟來源,但我掙到了兩筆錢:稿費、在魔獸世界賣金幣的錢。
這是我“自己的錢”!我這輩子第一次有“自己的錢”!就像是你溺水了十幾年,第一次能夠呼吸。我拋棄了我的專業(yè)、我的大學(xué)和那個叫上海的地方,那個繁華得令我目不暇接但是無從應(yīng)對的地方。一個人,一只手提箱,遠走成都。
不,我不要當(dāng)老師!不,我不要出人頭地!不,我不要出國!不,我不要你們給我錢支持我,我要自己上班掙錢。
我當(dāng)了一個編輯。四年后我辭職。不,我不要在這里工作了!我寫了一年小說,出了兩本書。一本科幻長篇,一本魔獸世界的同人小說。當(dāng)初的瘋狂游戲最終回報了我一本厚厚的作品集。
那個時候有一些人跑過來“幫助”我。你這樣不行,你得有一份工作;你這樣不行,你得有個男朋友;你這樣不行,你得……
我很擅長說不。記得嗎?我從一開始就很擅長說不。說“不,我不要”是我的力量。不,我不要男朋友!不,我不要工作!不,我不要!我不要你們認為很好的生活,我要我自己的生活,盡管它看起來不怎么樣。但是,誰在乎你們看起來怎么樣?
我寫了一年,又找了一份工作。干了一年半,再次辭職。我又出了兩本書,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寫了四本長篇小說,其中三本已經(jīng)進入出版流程。我的稿費和版稅足以支撐我的生活——貧窮,但屬于我自己的生活。
拒絕是一種力量,哪怕拒絕的是常人覺得“你應(yīng)該”過的生活也一樣。拒絕證明你還活著。如果能夠從這個角度去思考一下你的表哥為什么拒絕工作,也許你就能知道如何幫他了。
具體該“如何做”,才能在說“不”之余,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整理數(shù)個答案如下,逐步解決:
首先,你看起來沒有錢,那么錢就是第一步。一個人在大城市獨立生活的平均花銷(不工作的情況下)是每月4000~6000元。一年也就是5~8萬元。你可以把目標設(shè)定為攢足這筆錢。這樣等于為自己攢了一年的獨立時間。
其次,為喜歡的事情做好準備。你喜歡什么樣的工作?想要做什么?為了成為這樣的人你要學(xué)習(xí)什么?做哪些準備?哪些是你現(xiàn)在就有力量去做的?開始做。我在大學(xué)畢業(yè)的時候為自己設(shè)定了一個目標:成為自由職業(yè)者。我為此攢了十萬元儲備金,并且在工作之余寫了三部長篇以及很多短篇小說。我的工作有些壓抑,但我的寫作非??鞓?。社會是沒有義務(wù)讓你開心的,但你有責(zé)任照顧好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可避免地要忍受很多東西,包括討厭的工作,愚蠢的老板,家人的壓力,你可能會哭一兩次或者許多次,也可能會發(fā)狂撓墻。你身邊的人都和你一樣忍受著這些。但他們都有忍受的理由,而你,也有忍受的理由:你需要錢,需要時間做好準備。
最后,當(dāng)你有了儲蓄,也做好了準備,就放手去做。第一次也許不會成功,但并不妨礙你嘗試第二次。記住,別人預(yù)言了你失敗而你的確失敗了,并不證明他們就是對的,也并不意味著你不能再來一次。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準備好“落地”。落地的意思是說,在這個世界上,當(dāng)你決定奮力一躍去追求自己的人生時,并不是總會回報你輝煌與收獲。你的人生很有可能蕩到谷底,沒錢,沒有家人的支持,甚至連自己的勇氣、活下去的力量也失去。有三個“落地”的支點最好在這之前就準備好:一兩個你信任的關(guān)心你今天有沒有和他們打招呼(哪怕是在網(wǎng)上)的朋友;一個可靠的心理咨詢師;一筆不到山窮水盡絕不動用的儲備基金,可以供你至少花銷三個月或者更久,直到你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
當(dāng)我一無所有,我就回頭把前面的事情再做一次。重新找一份工作,打一些零工,攢一筆儲備基金,重新做好準備。然后再來一回。我辭職過兩次。打零工若干次。這一次我已經(jīng)堅持了一年半,躍在空中,狗刨著折騰著忙活著和窮著。我有時候失眠,有時候尖叫,有時候?qū)懽鞯綇U寢忘食,有時候快樂到不能自已,有時候哭得一塌糊涂。
我,從未后悔。
責(zé)任編輯: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