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彼德
法國詩人勒韋爾迪(1889-1960)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形象應(yīng)當(dāng)“自行鼓翼而來”,而不是人為的“制造”。且看他的散文詩《舞會之后》是用什么手法體現(xiàn)出來的:敘事的主線是一場舞會,從進入到退出的全過程由衣帽間、舞廳、衣帽間三個場地組成。如不細分,也就是這三處的拼版,再現(xiàn)了主角的孤獨與疲憊,也是現(xiàn)代人普遍的生存狀態(tài)。
第一塊版,“可能我放進衣帽間的不只是衣服”。一語雙關(guān),除了物質(zhì)還有精神。
第二塊版,是舞廳中的聲(“樂隊不停地演奏”)、光(“什么也看不見的電燈光的波浪”)、色(“所有女人都很漂亮”“我的渴望飛向這些眼睛”)、相(“我在無數(shù)腳之上行走,而他們也在我的腳上踩下痕跡”),詩人寫得激情而又幻美。
第三塊版,在衣帽間,只得到“一件溫暖的大衣”。但卻不能御寒。“但剩下的呢?我缺了什么東西?!辈粌H有物質(zhì)的剝奪,更有精神的剝奪,暗指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
三塊版的順序是人所共知的,不是人為的“制造”,形象與其內(nèi)涵便自行鼓翼而出:“我的雙臂因獵獲這么多最終只能放棄的舞伴而疲憊不堪。”欲望越多,疲憊越甚?!矮C荻”與“放棄”成正比!所有的“熱鬧”“溫情”都是表面的、瞬間即逝的。作為“局外人”,融入不了社會,其所能有的只是永恒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