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摘要:減振膨脹膠用于汽車頂蓋與加強梁、五門一蓋內外板等零件之間,起減振粘接作用。消除了行車過程中的振動噪音,同時減少或取消結合焊點,提高車身美觀性。本文針對減振膨脹膠性能、作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減振膨脹膠;減振;粘接
中圖分類號:TQ4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14)07-0000-03
1 前言
汽車的五門一蓋、頂蓋等尺寸較大的表面覆蓋件與內板加強件之間如果無連接、填充材料,在車輛行駛、怠速等過程中,車身外板等薄弱部位會產生振動(嚴重時外板會與加強板發(fā)生碰撞),并在車體內傳播,進而引起其他部件的振動,降低駕乘舒適性。為防止、減弱振動傳播,汽車外板與加強件之間采用減振膠等高分子材料類產品進行減振。減振膠將外板與加強件緊密連接在一起,中間填充了彈性材料,使外板與加強件形成整體,從而阻止或減弱了振動在2個剛性材料之間的連續(xù)傳播。
2 減振膠的作用
在NVH(Noise噪聲、Vibration振動、Harshness舒適性)的解決方案中,對激勵源的控制是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其包括降低激勵源的激振力及降低各部位對激振力的響應等,即改造振源和聲源。但是由于車輛系統(tǒng)的復雜性,對激勵源難以徹底控制,這樣就需要從其傳播途徑入手采取措施,消除、衰減振動和噪音傳播。振動是結構傳播的主要形式,其傳播的振動頻率一般低于500 Hz;對于振動,通常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減振和阻尼,在白車身制造中主要使用的減振材料之一為減振膠,見圖1示意。
減振膠用于車身頂蓋與加強梁、發(fā)動機蓋與發(fā)動機蓋內板、行李箱蓋與行李箱蓋內板、車門外板與防撞梁之間及其他需減振的部位,見圖2。
減振膠起到如下作用:(1)減振。由于外板與加強梁間隔了彈性材料,避免了鋼板與加強梁直接接觸,阻止了2個剛性材料的碰撞產生振動,同時阻止或減弱了其他振動在2個剛性材料之間的連續(xù)傳播,消除部分異聲響動。(2)控制共振。通過減振膠的連接,增加了外板穩(wěn)定性,加固了車體結構,改變了車體固有頻率,減弱了局部與外板產生的共振和共鳴。(3)阻尼。該類部位應用結構可以看作一種約束阻尼層結構,當加強梁和外板受振動而形變時,減振材料不僅通過上下伸縮形變衰減振動,而且在外板與減振層、減振層與加強梁之間發(fā)生剪切作用,從而消耗振動能量。(4)涂布膨脹型防振膠,可減少或取消結合焊點,提高車身外表美觀性。
3 減振膠使用工藝
減振膠分為膨脹型和非膨脹型,主要由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增塑劑、硫化劑或固化劑、無機填料和發(fā)泡劑組成。一般形狀為膏狀(減振膨脹膠),根據(jù)使用需求也可為帶狀(減振膨脹膠帶)。
根據(jù)使用部位縫隙大小選擇膨脹型或非膨脹型。對于一些間隙較大、外板與加強梁間距烘烤前后變化大、需要提高耐槽液沖刷性、垂直縫隙、生產節(jié)拍快等部位,選擇膨脹膠帶為宜。膨脹型減振膠膨脹率可以高達500%,若過高,將導致壓縮回彈性差,影響減振壽命,一般膏狀減振膠膨脹率不超過80%,膨脹膠帶膨脹率以不超過150%為宜。根據(jù)外板剛性強弱選擇減振膠軟硬。外板剛性弱一般要求材料彈性好、粘接強度低,外板剛性強一般要求材料粘接強度高,涂布示意見圖3。
減振膠的操作工藝:(1)在頂蓋、車門加強梁和發(fā)動機、行李箱內板,按產品設計涂布減振膠,涂膠直徑應符合設計要求;(2)涂膠完畢后裝配零部件進行壓合;(3)四門兩蓋進行包邊裝配、頂蓋總成焊接裝配;(4)裝配完成后整車經過涂裝工藝,隨電泳漆工序烘干時固化,達到粘接、減振要求。涂膠方式有:機器人自動涂膠、人工手動涂膠。
減振膠是在涂裝工序隨漆面烘烤固化,固化條件應符合汽車廠家涂裝漆面烘烤條件。一般需提前進行匹配試驗,保證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完全固化,并且加熱不流掛。為防止涂裝烘烤工藝變化和異常,對減振膠造成破壞,需設定過熱烘烤性,一般烘烤溫度200 ℃以上,時間30 min左右。某型號減振膠烘烤線關系及固化窗口見圖4。
在車身經過涂裝前處理(冷水、熱水、脫脂液、除銹液、磷化液等)、電泳的沖刷和侵蝕時減振膠應具備良好的耐液性,即在脫脂液、磷化液及電泳液中浸泡無不良反應,不會脫落、造成涂裝液體的污染和性能上的改變。首次使用或更換處理液前必須作驗證實驗。
4 減振膠應用工藝問題及解決方法
4.1 膏狀減振膠開裂問題
內板、加強梁與發(fā)動機蓋或車頂之間出現(xiàn)縫隙,類似開裂。原因分析:(1)內外板包邊縫隙大;(2)門蓋包邊強度不夠,導致門蓋內板總成與門蓋外板總成錯動;(3)外板與加強梁間隙變大;(4)進入槽液時槽液沖刷導致。此外,在車門或側圍等垂直部位也會出現(xiàn)一些開裂問題。原因分析:膨脹率太低導致開裂。
解決方案:(1)涂膠直徑或包邊間隙符合涂膠工藝,產品結構穩(wěn)定不產生變形;(2)對門蓋包邊部位使用折邊膠預烘烤或焊接固定,保證包邊結構強度;(3)增加膠體黏度,抵抗水流沖擊,但會導致涂膠擠出困難;(4)膨脹膠膨脹率滿足產品間距要求。
4.2 外板出現(xiàn)凹坑或鼓包
面漆噴涂固化后,車身外板出現(xiàn)凹坑或鼓包。原因分析:(1)車身鋼板薄或強度低;(2)減振膠粘接強度高,硬度高;(3)膨脹系數(shù)不匹配;(4)鋼板加熱過程中應力釋放,導致膨脹。一般歐系車用膠用到日系車上可能出現(xiàn),不要在車身未完全冷卻前檢測車身是否鼓包。
解決方案:
①選擇硬度小于18A(邵氏硬度,下同)、柔軟減振膠產品,使鋼板變形時減振膠隨之變形,不影響鋼板外觀,采用硬度3~15A的減振膠非常有效;②降低減振膠的強度,但應滿足產品設計要求;③對車身局部補強,鋪貼補強膠片,增加車身局部剛性。
通過降低硬度能大幅度解決凹坑問題,但無法完全消除,一般夏季無問題,10月~3月仍會出現(xiàn)凹坑問題,概率在1%左右。將出現(xiàn)問題部位減振膠割斷,但不要去除,這樣仍有減振效果。
4.3 減振膠流掛、脫落問題
膏狀減震膠在運輸顛簸后流掛、脫落,影響車身的電泳效果。原因分析:(1)膏狀減震膠膠體強度低;(2)減振膠分子向被粘物表面的移動、擴散和滲透減弱,潤濕變差,減振膠與外板與加強梁形成物理化學和機械結合過程減緩,造成減振膠脫落。
解決方案:(1)采用膨脹膠帶代替膏狀膠;(2)調整減振膠配方,提高強度。
5 減振膠最新進展
(1)低固化溫度,與無鉛電泳漆固化匹配,固化條件在160 ℃/10 min。環(huán)保,節(jié)能。
(2)低硬度、彈性減振膠,與各種車身鋼板匹配、無拉坑變形等問題,減振效果優(yōu)良。
(3)減振膠與點焊密封膠通用,簡化焊裝車間用膠品種。
(4)修補用減振膠的研發(fā),產品室溫固化,用于因開裂等造成的缺膠問題。
6 結語
根據(jù)白車身的設計要求、制造工藝選擇合適的減振膠,可以消除蓋板與加強梁間因振動而產生的噪音,符合NVH的要求,滿足顧客日益提高的駕乘需求。同時減振膠具有較高的粘接強度,烘烤固化后將外板與加強梁緊密結合形成整體,避免因裝配在外板上焊接造成的外觀缺陷。目前減振膠在汽車制造過程中普遍應用,選擇合適的減振膠,對提高產品質量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