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交往,家有內(nèi)向?qū)殞毜母改父裢饨箲],有各種擔心。仿佛內(nèi)向是交往的天敵,但真實情況并非如此。
父母的焦慮往往源于不知如何面對孩子害羞、不合群等各種具體問題。研究表明,接納和引導,能讓很多內(nèi)向的孩子在社交方面自然而然地發(fā)生積極的變化。去除偏見首先你可能需要知道,內(nèi)向的孩子(通過獨處獲得能量)和外向的孩子(通過與人相處獲得能量)的孩子都可以擁有很高的社交能力,也都有可能缺乏社交技巧。比如外向的孩子在和別人相處時可能會過于強勢,在同齡人看來有些專橫。而內(nèi)向的孩子如果能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比如善于傾聽、輪流、合作、處理矛盾以及遵守制度,也會成為受歡迎的人。當然也有一些內(nèi)向的孩子很害羞,甚至有社交焦慮,這會導致他們不愿意與同齡人相處。只有多創(chuàng)造一些讓他和同齡人在一起玩耍的機會,他是可以逐漸克服自己的害羞、膽小的。
全心接納
對這個問題焦慮的父母分兩種:父母自己是外向的,善于交往,而孩子和自己不同,是內(nèi)向、不善交往的;父母和孩子都是內(nèi)向的,但父母希望孩子有改變,不要再和自己一樣,因為社交問題總吃虧。前者父母是對孩子不認同。不認同就容易對孩子的交往能力持否定態(tài)度,有否認情緒,這種更恐懼。后者父母是對自己不接納。不接納自己,就更談不上認同孩子。因此在交往問題上只能是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如果你有一個內(nèi)向?qū)殞?,首先要做到的是全心接納:接納他的氣質(zhì)特點,接納他目前確實有點害羞、膽小的交往狀態(tài)。接納具有非常巨大的力量,被接納的孩子會放松下來,不再緊張、焦慮。有了安全感,孩子才愿意向“遠處”多走一段路。
善于引導
對內(nèi)向?qū)殞毜囊龑枰浅G擅畹剡M行。首先,千萬不要再給孩子“貼標簽”了。有些家長在緩解社交尷尬時常說:“唉,這孩子就是不愛說話,見誰都不打招呼。”這好像是為孩子解了圍,實際上是在暗示和強化孩子的內(nèi)向,影響孩子對自我的認同,孩子可能就真的不愛說話,拒絕社交了。其次,可以先從家里開始,讓孩子多參與一些話題,鼓勵他練習溝通等社交技巧。第三,要經(jīng)常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技能,比如參加親子班,帶孩子一起出差多見陌生人,邀請其他孩子來家里玩。當孩子在社交方面有一點點主動性的表現(xiàn)時,趕緊抓住“蛛絲馬跡”熱烈地贊美、鼓勵他。不要總想著去保護這些膽小、害羞的小家伙,不讓他與陌生人接觸,這反而會阻礙他學習怎樣和別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