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簡介盧卡奇文章的基本內容、分析他的基本觀點,再針這些的觀點談一些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的分析與評價,希望能夠對盧卡奇關于印象主義藝術的觀點有一個較為深刻的把握,并對進一步了解青年盧卡奇的部分思想有所幫助。
關鍵詞:印象主義;本質;分道揚鑣
作者簡介:高雪妮(1990.09-),女,陜西韓城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文藝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西方文論。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32-0-02
《分道揚鑣》寫于1911年,正值盧卡奇的青年時期。有學者認為,“無論如何,如果想要了解青年盧卡奇的觀念和思想,人們必須考察一下收錄在盧卡奇不太著名的《審美文化》中的一些論文(首先是同名論文以及《分道揚鑣》……)”由此可見,《分道揚鑣》對考察青年盧卡奇的思想觀念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關于這篇文章的寫作緣由是匈牙利一位師法馬蒂斯的畫家克恩什托克和他的朋友們在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舉辦了一場關于印象主義的畫展,不料這次畫展卻引起了一場熱烈而尖刻的爭論,充滿了反責的聲音和瑣碎的論調。盧卡奇看過畫展之后,針對這場由畫展而引發(fā)的爭論寫下了這篇題為《分道揚鑣》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細數印象主義(繪畫)的種種特征,并把這些特征當作不足之處對印象主義進行了尖銳的反駁與批判,并在最后得出印象主義已經在內部發(fā)生分道揚鑣這樣的結論。接下來,本文就先簡要介紹《分道揚鑣》這篇文章,分析盧卡奇蘊含在文章中的觀點,然后再針對盧卡奇的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文本分析
《分道揚鑣》是盧卡奇早期論文集《審美文化》(1913)中的一篇。在《分道揚鑣》這篇文章的第一段中,盧卡奇十分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對畫展上展示出來的繪畫作品的根本看法,即:他認為那些畫作清楚而明確地表達了印象主義藝術在道路上的分道揚鑣。接下來,他就從分道揚鑣的原因和重要性兩方面展開了文章的論述。為了在對盧卡奇的這篇文章做文本分析的過程中緊扣盧卡奇的論述思路,本文將大致按照盧卡奇在文中的段落次序來進行文本分析,以便最大限度地呈現出原文的基本面貓。
在《分道揚鑣》的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盧卡奇主要論述的是印象主義內部分道揚鑣的原因。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原因,那就是:克恩什托克和他的朋友們所展示出來的畫作表現了事物存在的最基本、最必要的本質(essential nature of existence),而這個表現事物本質的藝術傾向恰恰與傳統印象主義的特征相反,因此就產生了“分道揚鑣”這個結果。在盧卡奇看來,克恩什托克在畫展上展現出來的那些畫作并沒有代表一種新的傾向,也沒有表現出什么特別的抱負,更沒有代表一種可能與舊有“態(tài)度”發(fā)生沖突的新“態(tài)度”。那些畫作僅僅傳遞了一種事物的靜止,一種平和與和諧的東西。接下來的八、九、十自然段中,盧卡奇對印象主義進行了比較集中的批判。他在第八段中指出印象主義總是想不惜一切代價來交流生活或者藝術中的某個瞬間,即使這個瞬間根本就無法被交流。因此,藝術所產生的影響都變成了一種偶然性極強的影響。這樣一來,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家們的情緒就會沉淀為容器中的一種快樂的情緒,或者,相反地,藝術家之間無窮而多樣的細微差別就只能產生出不可預測的反應。在第九段中,盧卡奇毫不留情地指出印象主義藝術是一種膚淺的藝術,這種藝術的背后實際上一無所有,并且它的表象也不會指示或傳達出任何意義,而僅僅是把新奇和有趣作為唯一的價值標準。接下來的第十段中,盧卡奇又指出印象主義的另一大缺陷是缺乏實質性的東西,而且自身也沒有一定的形式。
第十一到十六自然段中,盧卡奇更進一步對印象主義進行了批判,矛頭主要還是集中在印象主義的一些特征上,例如混亂無序,缺少永恒的價值,無法被證實,被測量等等,這種批判由第十三段中連續(xù)八個“渴望/想要”(long for/want)從側面反映出來。而第十六段主要論述的還是印象主義藝術的膚淺(surface)這一特征。
十七、十八、十九三段又回到了文章開始時提到的畫展上,并再次強調了克恩什托克和他的朋友們并沒有想通過畫展而到達一個什么目的。而十八、十九兩段就是全文的結論:道路已經分離。真正偉大的印象主義畫家只有當他們不是印象主義畫家時才是偉大的。而對于克恩什托克的藝術來說,它帶來了平靜,表現了事物存在的本質,表現了事物中永恒的東西,所以就意味著對印象主義進行了宣戰(zhàn)。在盧卡奇看來,這種藝術必須摧毀印象主義陷在各種情緒中的混亂無序狀態(tài)。僅僅是這樣的一種出現和存在,就相當于對整個印象主義,對所有的情緒,對所有的混亂以及所有的對于價值的否定進行了宣戰(zhàn)。
總之,在《分道揚鑣》中,盧卡奇的主要觀點有:首先,針對這場畫展上的畫作,盧卡奇并不認為它們代表了一種新的藝術傾向或新的藝術態(tài)度。其次,盧卡奇在文中明確指出印象主義的幾個重要缺陷分別是只強調瞬間的印象,妄想就生活或者藝術上的瞬間進行交流;他們的作品缺乏實質性的內容,缺乏形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盧卡奇認為印象主義內部產生了道路上的分道揚鑣,以克恩什托克為代表的這些人只是嘗試著在他們的畫作中表現出了事物中一些本質性的東西。
二、對盧卡奇觀點的一些看法
首先,盧卡奇對印象主義藝術批判的不足之處。在《分道揚鑣》這篇文章最前面的注釋里,有這么一句話:“盧卡奇聲稱印象主義關于世界的想象一無所指是站不住腳的,也是不公平的。印象主義畫家們在創(chuàng)作肖像畫和人物特征時,并沒有強調心理學和和哲學上的問題。但是盧卡奇完全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從德加和馬奈到雷諾阿和莫奈,印象主義畫家們?yōu)榱藗鬟_出自發(fā)性、個人主義和自由地從自然界的事物中尋求安慰這些價值而表達出了社會的渴望這樣一個事實?!贝_實,盡管印象主義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陷,但是上面引出來的這句話中指出盧卡奇忽略的這個事實卻也是無法反駁的。
其次,盧卡奇對印象主義的正確看法。盧卡奇在《分道揚鑣》中所討論的寬泛意義上的印象主義畫派,產生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達到它的鼎盛時期。此時的印象主義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印象主義已完全不同,“它繼承著前輩讓美術面向當代現實生活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使美術進一步擺脫了對歷史、神話、宗教等題材的依賴,使繪畫脫離了講述故事的傳統方式?!倍嫾覀?yōu)榱松鷦拥卦佻F日常生活的種種景象和自然風光,紛紛離開空氣沉悶的畫室,走向原野,海洋和大自然,進入鄉(xiāng)村,憑借自己眼睛所觀察到的食物捕捉種種生動的形象,描繪大自然中千變萬化的光線和色彩。然而任何一種藝術流派越往后發(fā)展越是會顯現出種種弊端,盡管十九世紀的印象主義繪畫流派在一出現時便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但是鼎盛期過了之后,也不免瑕疵盡出,就像盧卡奇在《分道揚鑣》中所詬病的那樣,這種藝術缺乏實質性的本質意義,只是憑借瞬間的印象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這樣會使藝術喪失永恒的本質。
第三,對印象主義藝術的批判與青年盧卡奇思想觀念的關系。前面已經提到,《分道揚鑣》是盧卡奇寫于1911年的一篇文章,此時他26歲,這篇文章算是他早期的論文,與他后來所寫的《歷史與階級意識》、《審美特性》等在思想上還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要充分理解他在《分道揚鑣》中的核心觀點與看法,還需要結合他整個青年時期的思想觀念來進行把握。
總之,《分道揚鑣》這篇文章是盧卡奇對印象主義藝術(繪畫)的一個全面而徹底的梳理與批判,論證精細,條理清晰,可以作為研究青年盧卡奇思想的一個重要資料。總之,在這篇文章中,盧卡奇最大的觀點就是,印象主義藝術作為一個整體,已經在內部發(fā)生了分道揚鑣的現象,而這一切,都是由克恩什托克的那場畫展所傳達出的表現事物最根本的性質,表現萬物永恒的意義與價值,以及表現事物的有秩序,平靜,和諧狀態(tài)而開始的。
參考文獻:
[1]衣俊卿主編:《盧卡奇再評價》,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32
[2]馮憲光:《“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1997:81
[3]謝付庭:《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與19世紀印象主義繪畫比較研究》,國際美苑,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