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羈旅離情詞是柳永創(chuàng)作的主題之一,其詞具有濃郁的感傷色彩,其羈旅離情詞中含有濃厚的悲秋情結(jié),并善于通過借景抒情、細節(jié)的刻畫、回憶等手法的運用來表達情感。
關鍵詞:羈旅離情;悲秋情結(jié);借景抒情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35-0-01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人。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后,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tài)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眾所周知,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讀書中舉是年輕人的唯一出路。也許在很多人眼中,柳永是個放浪不羈、流連于青樓酒館之中的人,但是這并不能說明他沒有追求。柳永的《樂章集》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描寫都市生活、抒發(fā)羈旅行役中的離情別緒,這類離情別緒與羈旅行役融為一體的詞作構(gòu)成了柳永詞感傷風格的主基調(diào)。
一.濃郁的悲秋情結(jié)
在柳永羈旅行役詞作當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意象是“秋”,如清秋、深秋、秋光等等,且秋景常與暮色相聯(lián)系。柳永善于在詞中描寫秋景表達羈旅行役中的悲苦,善于將自己的人生體驗與秋日之景相融合。
柳永對“秋”這一意象的偏愛,其實是繼承宋玉的,日本學者宇野直人說過:“柳永特別對于宋玉這個可以比照自己的人生道路, 擬托自己形象的人物情有獨鐘。”他贊成并沿襲了宋玉的悲秋傳統(tǒng),他的詞中也多次出現(xiàn)“宋玉”這一形象,如其在《雪香梅》中寫道:“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動悲秋情緒, 當時宋玉應同。”在《戚氏》中說道:“望江關,飛云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 向此臨水與登山?!?/p>
離情別緒的抒發(fā)也是詩詞的傳統(tǒng)題材,這類詞在柳永的《樂章集》中占了很大比例,他善于以自己的人生體驗來闡釋別離時的感傷,美麗而又深刻的將別離表現(xiàn)得美麗、深刻。
二.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柳永善于在詞作中運用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比如《雨霖鈴》中寫道:“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劉熙載在《藝概》中評到:“詞有點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何為“點染”?其實“點染”是一種畫家手法,劉熙載用來評論文學作品,更加簡單明了的將以景物來烘托情感的方式直觀地表達出來了。比如《雨霖鈴》中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去去”就是簡單地用千里煙波、暮靄沉沉、天闊三樣景物烘托出來,表達出一種即將遠離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后面說道:“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边@里的“傷離別”,用了“冷落清秋節(jié)”來渲染,離別之時的感傷之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再后面“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句運用楊柳、小風、殘月,更是又更重一重抒發(fā)離別情感,達到一種情景相生的效果。
三.從細節(jié)處凝練情感
柳永善于運用細節(jié)勾勒情感,比如通過人物的神情或行為來描寫情節(jié),非常生動形象,通過細節(jié)的描寫充分的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凝練主人公的感情。
如《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設置背景,點明時間、地點、景物。“都門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睆倪@三句的描寫中,我們似乎能看到一種依依不舍的離別場景:一對戀人即將分離,即使船夫不停地催促,依然拉著雙方的手不忍松開?!皥?zhí)手”這個細節(jié)的刻畫生動的再現(xiàn)出戀人的難分難舍?!跋嗫础?、“淚眼”這兩個細節(jié)的刻畫,講分別時的痛楚和無限的深情淋漓盡致的描繪出來了,分離時的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更是用“無語凝噎”四個字生動的刻畫出來。從執(zhí)手、相看、無語這三個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惟妙惟肖的將戀人的難舍難分逼真的刻畫出來,似乎如電影一般在我們的眼前演繹著。
再如其《采蓮令》:“月華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zhí)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 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p>
“翠娥執(zhí)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幾個細節(jié)也深刻刻畫出佳人的深情與離別的痛楚?!案厥祝爻遣灰?,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薄案厥住边@個細節(jié)刻畫出了男主人公無盡的落寞和留戀。童慶炳先生在《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說道:“情感必須經(jīng)過對象化,才能變成可以把握的詩情,所謂情感的對象化也就是使情與景結(jié)合的過程,未經(jīng)對象化的情,只是存留在詩人心中的一種沖動,因其未經(jīng)‘景的呈現(xiàn)而無法讓人把握,這就是所謂‘情無景不生”。王國維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其詞采用借景抒情、重視細節(jié)和回憶往昔的手法充分體現(xiàn)出離別之悲涼!并且,柳永一生嘗盡漂泊滋味,寫出深秋的長安,彌漫著低沉情緒,抒發(fā)自己的思念與不舍。
參考文獻:
[1]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M].北京:中華書局,1992.
[2]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辭典[Z].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3]宇野直人.柳永論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
[4]周振甫.詩詞例話[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62 .
[5]宇野直人.柳永論稿一詞的源流與創(chuàng)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