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平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免不了要和行政機關打交道,比如辦理一些行政許可事項,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時可能會受到行政處罰,假如我們以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可請求行政復議。對于申請復議的事項以及被申請人,相關法律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但這些規(guī)定并非完善,也存在著相應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找出這些問題,加以改正,完善我國的行政復議制度。
【關鍵詞】行政復議;范圍;行政行為
一、行政復議的立法現(xiàn)狀的不足
我國目前有關行政復議的立法主要就是《行政復議法》,該法對于行政復議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guī)定,但該法是1999年通過的,通過時間較早,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其不足之處也逐漸顯露出來,總結起來,我國目前對于行政復議的立法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行政復議范圍當中規(guī)定的被申請人范圍狹窄
行政復議法中劃定的能夠請求行政復議的行政行為都是由行政機關作出的,但在實際中,不單單是行政機關,其余一些經(jīng)授權的,非行政機關的單位也能夠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照此看來,行政復議法是有缺陷的,假如申請人對這些單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有異議的話,就無法請求行政復議。
2、“具體行政行為”的內涵和外延不清楚
我國行政復議法中確實提到了具體行政行為,也規(guī)定了行政復議必須針對的是具體行政行為,但實際上,法律并沒有給具體行政行為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3、“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界線不清楚
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表面看上去很好分別,但實際執(zhí)行起來,難度仍舊不小,某些行政機關鉆法律的空子,打擦邊球,作出一些行政行為,很明顯就是針對某個具體人的,應該屬于具體行政行為,但是行政機關卻不具體說明行為針對的對象,把該行為界定為抽象行政行為。這樣的行政行為屬于何種行政行為有不小爭議,當事人碰到這種情況,經(jīng)常有苦說不出,并且無法申請復議。
4、“人事處理決定”的內涵和外延不清楚
按照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針對行政機關的他人事處理決定可以提出申訴。這個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只是說人事處理,并沒有說明其范圍如何,按一般理解,應該行政機關外部的人事處理,但法律也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不包括內部的人事處理,容易讓人產(chǎn)生歧義,執(zhí)行起來也容易出現(xiàn)問題。
二、行政復議范圍存在問題的主要成因
1、行政復議法自身的缺陷
行政復議范圍存在的問題也是行政復議法存在問題的集中體現(xiàn),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復議法原則性強、操作性差,導致行政復議范圍看似有一個固定范圍,但實際范圍并不明確,嚴重制約了行政復議工作的深入開展和行政復議制度整體效能的發(fā)揮。
2、行政復議工作指導不利
從實際工作情況看,有些有爭議的行政行為能否納入行政復議范圍法律規(guī)定并不明確,需要立法機關的及時指導,對有些法律規(guī)定不明確的內容予以明確,而從現(xiàn)實的情況看,到目前為止,立法機關并沒有對行政復議工作的請示作出具體的指導性的批復。
3、行政復議理論研究缺乏有價值的理論成果
與行政復議工作密切相關的理論研究尚未形成規(guī)模,導致現(xiàn)實中的理論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制約了行政復議的發(fā)展。
4、法律引導錯誤
法律除了具有強制、懲罰功能以外,還有教育、引導功能,從而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合理的心理預期。但從行政復議法規(guī)定的情況看,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沒有什么法定的標準,只要申請人認為行政行為與其有聯(lián)系,侵害了其合法權益就可以申請行政復議,這是行政復議法給人們提供的法定信息。這樣做固然是為了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卻容易帶來一些不良的后果,一些別有用心,素質不高的人總想占國家的便宜,只要覺得行政機關的一些具體行政行為和自己有關,有便宜可占,便去申請行政復議,行政機關依法辦事,多半不予受理,在當前社會矛盾凸顯,政府公信力不斷受到考驗的情況下,這樣很容易影響行政機關的形象和公信力,不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
三、完善行政復議范圍法律制度的對策
1、擴大被申請人的范圍
在實際工作中,除行政機關之外,一些經(jīng)過授權的,不屬于行政機關的單位也可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如果申請人對這些單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有異議的話,通常無法申請行政復議,這樣公民的合法權益很容易遭受侵害,因此,必須擴大行政復議被申請人的范圍,將這些單位也放入行政復議被申請人的范圍以內。
2、明確界定“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的內涵和外延
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在很多人看來區(qū)分不難,但在實際工作中也容易產(chǎn)生爭議,爭議不能及時解決的話,就會影響行政復議工作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必須給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作出明確的定義,防止某些行政機關打擦邊球,損害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同時要明確行政行為處理內容,是授益行為還是賦予義務行為,即對權利客體的權益的影響。
3、明確界定“人事處理決定”的內涵和外延
我們針對行政機關的人事處理決定可以提出申訴。但相關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只是說人事處理,并沒有說明其范圍如何。人事處理包括行政機關內部的人事處理,也包括外部的人事處理。依照我們慣常的思維,行政機關內部的人事處理不在行政復議范圍之內,行政機關也如此執(zhí)行,但對于外部的人事處理,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應當將其納入行政復議的范圍。
4、將抽象行政行為應當被納入行政復議范圍
我國的行政復議法沒有把抽象行政行為歸入行政復議的范圍,而抽象行政行為如果違法的話,帶來的破壞是很大的,現(xiàn)在許多行政單位經(jīng)常利用抽象行政行為違法征收征用財物,老百姓有苦說不出,敢怒不敢言,甚至有些地方的行政機關為了本部門的利益,不顧法律規(guī)定,作出抽象行政行為時明顯是超出本部門權限的,老百姓一旦提出異議,該部門往往隨意解釋,甚至威脅百姓,長時間下去,必將威脅到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對于這些問題,在其他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復議的范圍。
【參考文獻】
[1]王秋泓.行政復議范圍研究[D].延邊大學,2002.
[2]方世榮.論具體行政行為[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
[3]杜春 方志 趙建基 那淑偉.司法部法制司課題組.司法行政機關行政復議范圍研究[Z].北京.
[4]繆世淮.論行政復議的范圍和管轄[J].四川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3).
[5]應松年.行政行為法[M].人民出版社,1992.
[6]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