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燈
提起方言,人們的第一感覺總是有些粗俗不堪,甚至對其有些鄙夷。殊不知,山西很多方言都是古老而優(yōu)雅的。
譬如“恓惶”——咱山西人不說“可憐”,說“恓惶”。
“恓惶”意為煩惱不安的樣子,例如,唐人韋應(yīng)物詩句:“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薄皭j惶”是奔忙不定的意思。元人高文秀《黑旋風(fēng)》第三折:“閣不住兩眼恓惶淚,俺哥哥含冤負屈有誰知?”恓惶為委屈不安之意。這些流傳千年的詞語,至今仍在三晉大地的鄉(xiāng)野阡陌間煥發(fā)著生命力。
山西方言中的“恓惶”所表達的含義和情感,比較復(fù)雜。
“看那孩子哭得真恓惶哩”——意思就是說那個孩子哭得很“悲傷”;
“那年月,日子過得真恓惶”——是說為生活奔波不定,受苦受難的意思。
母親說兒子“俺孩恓惶的可是個好孩!”——是說自己的孩子孝順、聽話、辛苦,言語中飽含了母親對兒子的疼愛之情。要飯的如果在山西乞討,不說“可憐可憐吧”,會說“咳,大爺大娘,恓惶的,給上些吧”,這里的“恓惶”就是“可憐”的意思了。
看來,方言背后代表的文化,值得我們好好去發(fā)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