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良+楊金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現(xiàn)在的學生,特別是所謂的后進生,往往都有某方面突出的才能。如何引導這些學生脫穎而出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回顧這幾年來的經(jīng)驗,現(xiàn)將我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激發(fā)亮點,增強自信,以一代全
對于后進生,老師、同學往往都不太在意,然而作為一個生活在集體的活生生的個體,大都渴望得到尊重、認可和精神上的鼓勵,這時若能高度尊重學生人格,適當滿足學生各方面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閃光點,挖掘學生的潛能,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學生內心深處便會涌出一股好進的激情,自信心將大大增強,這時他們的各方面都會有所改進。
二、填補盲點,自我改進,把壞事變成好事
后進生成績偏差,加上老師、同學不太在意,很可能導致集體意識淡薄、缺乏學習動力、認識模糊、人格不完善等這些可謂后進生存在的“盲點”。為此,我及時填補盲點、漏洞。我采用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一方面,加強每一位同學的集體榮譽感,讓各位同學感到集體生活的溫暖,形成以一種“班榮我榮,班恥我恥”的思想,使每個學生都不甘心落后,不好意思為集體拖后腿。另一方面,我在處理學生所犯錯誤的時候,不是一棍子打死,使其抬不起頭,喪失進步的勇氣,而是關心疏導和幫助,抓住時機,使其重新振作起來,正確對待自己所犯的錯誤,重新評價、估量自己,把壞事變成好事。
三、化解疑點,重視挫折,培養(yǎng)健康心態(tài)
在一份報道中紕漏了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對997名中學生進行心理能力狀況調查,發(fā)現(xiàn)被調查的學生當中出現(xiàn)低分數(shù)時,有52.6%不是積極找出原因,而是產(chǎn)生消極情緒;受到教師批評時不是正確對待,而是哭泣,不服氣或者沉默的竟達51.3%。調查結果反映了學生們普遍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我對學生尤其是某些缺陷或者有困難的學生,常采用心理戰(zhàn)術,讓他們感到失敗不算什么,只不過是命運對自己有一次挑戰(zhàn)而已,只有面對現(xiàn)實,才有機會獲得成功。因為挫折教育就是使學生不僅能從別人或者外界的給予中得到幸福,而且從內心深處激發(fā)出一種自我尋找幸福的本能。這樣,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
當前,我國正處在飛速發(fā)展的時期,現(xiàn)在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新世紀的建設者。因此,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不僅要重智育,更要重視德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不論在成功或者失敗面前,不論處在順路還是逆路時,都能健康成長,順利成才。總而言之,后進生不能放棄。
(山東省膠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