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芳
摘 要:感恩行為是一種意識和理念的具體表現(xiàn),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覺的行動,這種意識和行為并不是天生就擁有的,它需要我們加以培養(yǎng)、強化和逐漸地形成。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幼兒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yǎng)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對其今后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幼兒;感恩教育;研究;效果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對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提出了發(fā)揚孝心、感恩之心的目標,即“培養(yǎng)幼兒愛父母、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然而,作為幼教工作者的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下雨天,年邁的奶奶寧可淋濕自己也不愿把雨傘從孩子身上挪開一點點,而天真的孩子卻心安理得,沒有一句“謝謝”。慈愛的媽媽在給孩子好吃的東西之前深怕胃口不適合孩子,于是自己試吃了一口,孩子見狀大聲地哭叫起來:“誰讓你吃我的東西?你還我!”邊叫還邊用小手指著對自己疼愛有加的媽媽。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種種外在因素的影響,這種“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感恩戴德之心面臨日趨淡化的嚴重考驗。針對幼兒感恩缺失的現(xiàn)象,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幼兒的感恩教育做了探索性研究,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之才。
一、讓幼兒在創(chuàng)設(shè)的感恩環(huán)境中受到感染熏陶、知道感恩
對幼兒來說,我們的主要任務(wù)是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意識,能對別人的付出說聲“謝謝”,對別人的困難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對父母長輩的辛苦給予關(guān)心和問候,對別人、對生活充滿愛心,使幼兒從小就有感激之情,有感恩的意識和愿望,成為擁有一顆感恩心的人,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懂得去關(guān)心、幫助同伴與他人,懂得去勤奮學習,真愛自己,能學會包容,贏得友誼,贏得真愛。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可以給小孩子刺激的都是與他接觸的環(huán)境?!庇變簣@是孩子們學習、生活的五彩樂園,幼兒園的物質(zhì)環(huán)境是幼兒最直接、最具體、最容易感受到的。學期初我們班兩位教師就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動腦布置了一塊用紅彩紙編制的心形“感恩墻”,上面是長有愛心樹葉的“感恩樹”,孩子們?yōu)榱俗尅案卸鳂洹钡闹θ~茂盛,就學著用油畫棒畫下“謝謝老師給我梳頭”“謝謝某某扶我起來”“謝謝某某借我玩具”等畫面并剪成樹葉狀貼在“感恩樹”上,以表達自己對他人給予幫助的謝意。剛開始只有那么幾片樹葉孤零零的掛在上面,其他孩子對“感恩樹”的存在熟視無睹,在教師適時的表揚與鼓勵下,漸漸的這些孩子們的行為感染了其他的孩子,“感恩樹”上的樹葉越來越茂盛了,而且感恩的內(nèi)容也越來越豐富。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地對他人的關(guān)愛表達謝意,我們利用每周五的一周小評時間組織孩子們坐在一起看著“感恩樹”講一講、說一說,愛心墻上的“感恩樹”成了孩子們傳遞愛心和感激的使者,孩子們在相互欣賞、講述、學習中進一步加深了對感恩的理解。在感恩環(huán)境的熏陶下,孩子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他們不僅體驗到了幫助別人帶來的樂趣,而且還知道了對于別人給予的幫助要知道感謝,他們的感恩心理也逐步地形成了。
二、讓幼兒在主題活動中體驗實踐感恩行為
在平時實施的主題活動中,我們精心設(shè)計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幼兒積極參與,如在主題教育活動《親親熱熱一家人》中,我們結(jié)合“三八”婦女節(jié)組織了一次親子活動,組織全體幼兒體驗?zāi)棠袒驄寢尩膭谧鳎層變貉b扮成“奶奶”或“媽媽”,奶奶和媽媽們則裝扮成孩子,讓幼兒體驗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時媽媽或奶奶們要做的事情,如“小媽媽”“小奶奶”們?yōu)椤皩殞殹笔犷^、洗臉、系鞋帶、折被子、煮飯、做家務(wù)等,使幼兒充分體驗到了奶奶、媽媽們帶大自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為了向奶奶和媽媽們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教師還指導幼兒用語言、歌曲、動作來表達。如一起玩歌表演“不再麻煩好奶奶/媽媽”的游戲,為奶奶或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她們捶捶背等),對她們說一句感謝或祝福的話或制作手工作品送給她們。這樣,會使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了感動,在感動中學會了感恩。又如在主題活動《我們的祖國真大》中,我組織幼兒觀看貧困地區(qū)孩子們學習生活的錄像,讓幼兒體會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無憂無慮,讓他們在講一講、說一說中體驗到為了讓他們的健康快樂成長很多的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包括家長、教師以及社會的各界人士),教育孩子們要懂得珍惜,好好學本領(lǐng)、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來回報這些辛勤給予的人們。同時,我還發(fā)動孩子盡自己所能幫助貧困的孩子們,如省下平時的零花錢為四川災(zāi)區(qū)的孩子們送去一個愛心包裹、為班上的貧困幼兒過集體生日等。這樣,能讓幼兒學會正確地對待他人的無私和熱心的幫助,學會感恩與回報。孩子們在體驗別人關(guān)心自己的同時學會了關(guān)心身邊的人,以友善之心對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勞動,關(guān)心周圍的世界。他們知道了接受一份善意之后,也要學會奉獻一份善意。因為善意是一團火,可以從中感受熱量,但別忘記在自己暖和過來之后,再添一把柴,以維持它永遠暖暖的溫度。
三、讓幼兒在學校與家庭的一致教育下牢固感恩思想與行為
讓幼兒學會感恩,幼兒園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因為幼兒的思維不成熟,經(jīng)驗不豐富,他們的行為習慣尚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又因為老師在他們心里的形象就是偉大,不管老師不對的行為或是對的行為在他們看來都是正確的,都值得他們學習,他們能從老師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模仿學習。如教師之間的和睦相處、互相謙讓會讓孩子們在和同伴交往時得到模仿體現(xiàn),教師的一言一行孩子們總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頭,他們依靠很強的模仿能力來獲取知識經(jīng)驗,對很多東西的學習,特別是行為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模仿并獲取的。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幼兒感恩教育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使幼兒從老師的言行中得到教育和啟發(fā),牢固感恩思想與行為。我表揚了孩子們的行為,教育孩子們對他人為自己付出的勞動要心存感激,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就是最好的回報。作為家長要和教師的教育一致,共同做好幼兒感恩的表率。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還是和家長在一起的,如果家長在家的教育與學校一致,孩子的思想意識就會得到鞏固,相反孩子就會迷失方向,不知誰是誰非,只好在家、在學校兩個樣。教師在學校做榜樣,家長也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如父母在家中要做到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當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道謝,當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幫助了父母時,父母要及時感謝幼兒的施恩行為,使其體會到施恩的快樂。平時還可以結(jié)合實際多給孩子講一些感人的愛的故事,讓其受到熏陶、感染,能學會同情,知道要關(guān)愛身邊的人和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給自己的孩子慶祝生日時不忘讓孩子記住家人的生日,讓孩子在體會全家人為自己過生日的幸福的同時,也在家人的生日時能畫一幅畫、做一個手工、做一些感恩卡片等送給家人,或者是唱上一首感恩的歌曲,或者是說上一句祝福的話語。家長在家還可以適時表示“很累”的樣子,請孩子倒杯茶、拿張小椅子,或幫忙干一些簡單的家務(wù)活,讓孩子學會關(guān)心他人。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同情、學會了關(guān)愛,牢固了其感恩思想與行為,使得他們真正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讓他們成為了一個個愛的傳遞者。
孩子只有付出過愛,才能體會到愛。只要我們做幼兒感恩教育的有心人,合理有效地運用各種方法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感恩的種子一定能在幼兒心中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使幼兒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之才。
(江蘇省海安縣南莫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