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重聽馬勒

      2014-04-25 00:13:58肖復興
      音樂生活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馬勒交響曲貝多芬

      ★文/肖復興

      重聽馬勒

      ★文/肖復興

      馬勒逝世百年的時候,國家大劇院特意組織了馬勒第一到第十交響曲的演出季,歷時5個月,規(guī)模浩大。我聽了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七交響曲,連同在費城聽過的第五交響曲,整整聽了馬勒交響曲的一半,心里很是寬慰和感動。

      “我們從哪兒來?我們準備到哪兒去?難道真的像叔本華那樣,我們在出世前注定要過這種生活?難道死亡才能最終揭示人生的意義?”

      可以說,馬勒一生都在不停地追問自己這樣的話。他到死也沒弄明白這個對于他來說一直如烏云籠罩的人生意義的難題。他便將所有的苦惱和困惑、迷茫和懷疑,甚至對這個世界的無可奈何的悲嘆和絕望,都傾注在他的音樂之中。

      從馬勒的音樂中,無論從格局的龐大、氣勢的宏偉上,還是從配器的華麗、旋律的絢爛上,都可以明顯感覺出來自他同時代的瓦格納和布魯克納的那種過于蓬勃的氣息和過于豐富的表情,以及來自他的前輩李斯特和貝多芬遺傳的明顯胎記。只要聽過馬勒的交響樂,會很容易找到他們的影子。比如馬勒的第三交響樂,我們能聽到布魯克納的腳步聲,從馬勒的第八交響樂,我們更容易輕而易舉地聽到貝多芬的聲音。

      在我看來,世界的古典音樂分為這樣三支,一支來源于貝多芬、瓦格納,還可以上溯到亨德爾;一支則來源于巴赫、莫札特,一直延續(xù)到門德爾松、肖邦乃至德沃夏克。我將前者說成是激情型的,后者是感情型的。而另外一支則是屬于內(nèi)省型的,是以勃拉姆斯為代表的。其他的音樂家大概都是從這三支中衍化或派生出去的。顯然,馬勒是和第一支同宗同祖的。但是,馬勒和他們畢竟不完全一樣。不一樣的根本一點,就在于馬勒骨子里的悲觀。因此,他可以有外表上和貝多芬相似的激情澎湃,卻難以有貝多芬的樂觀和對世界充滿信心的向往;他也可以有外表上和瓦格納相似的氣勢宏偉,卻難有瓦格納鋼鐵般的意志和對現(xiàn)實社會頑強的反抗。

      這種滲透于骨子里的悲觀,來源于對世界的隔膜、不認同和充滿焦慮以及茫然的責問與質(zhì)疑。馬勒自己曾經(jīng)說過:“我是一個三度無家可歸……一個生活在奧地利的波希米亞人,一個生活在德國人中間的奧地利人,一個在全世界游蕩的猶太人。無論在哪里都是一個闖入者,永遠不受歡迎”。

      馬勒逝世之后,他的學生,指揮家布魯諾·瓦爾特,在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進行馬勒交響曲的挖掘和重新闡釋演繹,從而使馬勒在歐洲的影響與日俱增,如今已成為全世界的熱門音樂家,其交響曲的地位堪比貝多芬。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馬勒不僅是屬于彼時的音樂家,也是屬于此時的音樂家。他對人生深邃的追尋,對世界乃至充滿悲劇意識的叩問,和今天的人們心里的困惑越來越接近。聆聽并理解馬勒的交響曲,便成為了認識和走近馬勒的必由之路。

      我贊同這次參加我國馬勒百年紀念演出的瑞士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指揮戴維·津曼的觀點:“對于馬勒,先是他的聲樂套曲,然后才是他的交響樂”。他錄制過兩套馬勒的交響曲全集,對馬勒有過專門的研究。這是知音之見。和他見解相同的還有著名小提琴曲《梁?!返淖髡摺髑谊愪?,他說:“歌曲是馬勒交響曲的種子和草稿”。

      這確實是走近馬勒音樂的一條路徑,也是打開馬勒內(nèi)心的一扇門。

      馬勒的十部交響曲,可以分為這樣三部分,分別和他的聲樂套曲彼此聯(lián)系,互為鏡像—— 第一部分,第一交響曲到第四交響曲。應該和馬勒的聲樂套曲《少年魔角》與《流浪者之歌》一起來聽。特別是第一交響曲,是馬勒交響曲的序幕,馬勒說自己的“第一”是“青年時期的習作”。比起以后特別是第五交響曲之后,他的交響曲的龐大的構(gòu)制、復雜的心緒,以及濃郁的悲劇意識,“第一”的單純、明快,乃至第三樂章的葬禮進行曲、幽哀的死亡,也被演奏得如泣如訴,帶有了傷感的童話色彩。

      勛伯格說得對:“將要形成馬勒特性的任何東西,都已經(jīng)顯示在《第一交響曲》中了。這里,他的人生之歌已經(jīng)奏響,以后不過是將它加以擴展和呈現(xiàn)到極致而已”。我理解勛伯格在這里說的馬勒的特性,既指他的交響曲創(chuàng)作,也指他的人生命運的端倪。

      這支樂曲,和幾年前馬勒25歲時創(chuàng)作的聲樂套曲《流浪者之歌》,同樣映射青春的心情和心境。其敘事性和歌唱性特征極為明顯,這也是馬勒交響曲與眾不同,特別是和浪漫派鼎盛時期古典交響樂不同的特點之一。其中歌唱性不僅表現(xiàn)在以后越來越多的獨唱和大合唱中,同時也表現(xiàn)在他的旋律之中。

      那種感世傷懷的敘事性,和旋律一起自如揮灑。第一樂章的大提琴,第二樂章的圓舞曲,第三樂章的小號和單簧管,特別是末樂章大鈸敲響之后,銅管樂、木管樂、弦樂、打擊樂,還有豎琴,交相輝映,此起彼伏,山呼海嘯,錯綜復雜,音色輝煌,交響效果很好,顯示了令人羨慕的青春活力。尤其是一段小提琴抒情纏綿的演奏后,大提琴和整個弦樂的加入,幾次反復和管樂相呼應,層次很豐富,舞臺上如同扯起了裊裊飄舞的綢布,真是風生水起,搖曳生姿。最后的高潮,八支法國號站起來,可以說是青春期馬勒的一種象征。

      第二部分,第五到第七交響曲。與之相對應的聲樂套曲是《亡兒之歌》。從聲樂套曲就可以感受到其悲劇意味已經(jīng)顯現(xiàn)。第六交響曲的別名就叫做“悲劇交響曲”。

      特別值得一聽的是第五交響曲。這部作品明顯有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影子。開頭的獨奏小號,和貝多芬“命運”開頭的那種“命運動機”一樣先聲奪人。震弦樂隨之而上,景色為之一變,小號后來的加入,一下子回環(huán)縈繞起來,閱盡春秋一般,演繹著屬于馬勒的對于生死的悲痛與蒼涼。和馬勒的前幾部交響曲的意味大不相同。

      有了這第一樂章的對比,第四樂章的到來,才顯得風來雨從,氣象萬千。對比悲愴之后的甜美與溫暖,才有了適得其所的價值,如同鳥兒有了落棲的枝頭,這枝頭讓馬勒譜寫得花繁葉茂,芬芳迷人,而這鳥兒仿佛飛越過了暴風雨的天空,終于有了喘息和抬頭望一眼并沒有完全坍塌的世界的瞬間。有豎琴,有法國圓號,有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此起彼伏,交相輝映,層次那樣的豐富,交響的效果那樣渾然天成,熨帖得猶如天鵝絨一般輕柔的微風撫摸你的心頭。

      第三部分,第八到第十交響曲,包括《大地之歌》。其中第八交響曲因有兩個混聲合唱隊和一個童聲合唱隊,還有8名獨唱歌手,陣勢空前,號稱“千人交響曲”,與馬勒的聲樂歌曲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使聲樂與器樂的結(jié)合,是貝多芬時代望塵莫及的,是馬勒交響樂的輝煌巔峰。第九和第十交響曲濃重的悲劇意味,彌漫在馬勒的心靈與音樂世界的整個空間,更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應該特別指出,馬勒交響曲慢板中的弦樂,真的很少有人能像馬勒那樣把它們處理得這樣柔美抒情、絲絲入扣,又那樣豐富得水闊天清,即使在濃重悲觀情緒的籠罩下,馬勒也要讓它們出場撫慰一下蒼涼的浮生萬物,給我們一些安慰和希望。在談?wù)擇R勒的交響曲時,如今大家更多愿意談?wù)撍枷氲膹碗s性與悲觀性、作曲方面對古典傳統(tǒng)技法的發(fā)展變化,以及對未來世界的預言性,卻忽略了馬勒對傳統(tǒng)的繼承。在這一點上,馬勒對慢板的處理最顯其獨到。其實,他的老師布魯克納對慢板的處理也是如此,那些動人的旋律,馬勒得其精髓,可以看出彼此的傳承。

      我特別喜歡第五交響曲中那一段最動人的慢板,這與他的《呂克特詩歌譜曲五首》中的《我在世上已不存在》有密切關(guān)系。這首歌中唱道:“我僅僅生活在我的天堂里,生活在我的愛情和歌聲里。”我們由此可以觸摸到馬勒的心緒,即使在死亡垂臨的威迫之下,他依然樂觀的原因,他相信愛情和音樂。這也是馬勒音樂的另一種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價值。

      對于欣賞和了解19 世紀末20世紀初后浪漫派音樂尾聲,作為銜接新的時代面臨變革的古典音樂代表的龐然大物—— 交響曲,馬勒的交響曲的歷史與現(xiàn)實意義,無論對于樂者還是愛樂者,如今都顯得越發(fā)醒目。

      作為馬勒的繼承人,勛伯格曾經(jīng)預言:馬勒創(chuàng)作的作品屬于未來。這個預言在今天得到了應驗。我以為,馬勒音樂屬于未來的價值在于兩方面:一是他的音樂的內(nèi)容具有振聾發(fā)聵的精神重量,一是他的音樂新語匯別出機杼的形式品質(zhì)。在內(nèi)容方面,馬勒音樂對于當時流行的約翰·斯特勞斯注重享樂的唯美圓舞曲的批判性,馬勒音樂對于生與死的悲憫情懷,對于底層人民悲慘命運并將其推到生與死的邊緣上進行追索和探究以及體驗和表現(xiàn),呈現(xiàn)出了今天新時代悲劇矛盾的投影,確實具有不可思議的預言般的前瞻性,成為了今天人們對待現(xiàn)今世界心靈的一種精神資源和抗衡力量。

      形式方面,曾經(jīng)為馬勒寫過傳記的英國音樂家德里克·庫克(他亦是馬勒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總譜的整理者),有過詳盡的分析:“馬勒對于瓦格納的《特里斯坦》中調(diào)性和聲的邊緣崩潰,進一步朝勛伯格早期無調(diào)性音樂方向推進。更進一步來說,他的‘固定變奏方法’展望著序列主義音樂;發(fā)生在第九交響曲中的Ronso-Burleake樂章中線性對位預示了亨德米特;音樂中尖銳、迅速的轉(zhuǎn)調(diào)預示了普羅科菲耶夫。馬勒是那個時代轉(zhuǎn)折點上的人物:他加快了浪漫主義心理緊張的速度直到它探索進入‘我們的新音樂’(科普蘭語)的激烈形式”。

      后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保守派如果是以勃拉姆斯為代表的話,那么,激進派肯定是以布魯克納和馬勒為代表。布魯克納以自己的謙恭引領(lǐng)桀驁不馴的馬勒出場。作為后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最后一人,馬勒結(jié)束了一個時代,為現(xiàn)代音樂的新人物勛伯格的新時代的到來鋪墊好了出場的紅地毯。就像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貝多芬是通往浪漫主義的橋梁一樣,馬勒是通往20世紀音樂的橋梁。對于喜歡音樂的人,雖然熱鬧的馬勒百年紀念過去了,但是馬勒的音樂不是屬于實時性的,非常值得常聽,他是我們一生的朋友。

      猜你喜歡
      馬勒交響曲貝多芬
      亦遠亦近貝多芬
      心聲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22
      交響樂之王——貝多芬
      貝多芬
      貝多芬·丁
      馬勒與后現(xiàn)代——探尋馬勒交響曲中的“文本化”起源
      樂府新聲(2019年2期)2019-11-29 07:33:50
      馬勒貿(mào)易(上海)有限公司
      馬勒推出新型模塊化混動系統(tǒng)
      春之交響曲:聽春天的聲音
      科學中國人(2018年8期)2018-07-23 02:26:32
      集市交響曲
      周末交響曲
      學生天地(2016年2期)2016-04-16 05:14:06
      穆棱市| 祁东县| 广汉市| 乌兰浩特市| 福泉市| 祥云县| 滨州市| 遂溪县| 七台河市| 北票市| 丘北县| 云南省| 盐津县| 浠水县| 克拉玛依市| 都昌县| 福海县| 上饶市| 长子县| 巢湖市| 秦皇岛市| 泰顺县| 澎湖县| 广灵县| 开封市| 万源市| 瑞安市| 通城县| 天津市| 无极县| 上饶市| 崇礼县| 北流市| 增城市| 滦南县| 苍山县| 奎屯市| 姚安县| 班戈县| 亳州市| 耒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