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
國外遍地金也處處“辛”
Gold and Sufferings in Africaa
□齊齊
阿禾下崗了,在國內(nèi)開過小吃部、賣過服裝,撲騰了幾個行當,都沒能實現(xiàn)自己想要的生活。后來,她通過生意上的伙伴,認識了一個做非洲貿(mào)易的人,那人說非洲貿(mào)易特別好做,不管什么東西,只要運過去,利潤就地翻番。
阿禾信了,不顧所有人的勸阻,毅然決然地借款20萬元,裝了三集裝箱大米海運,自己飛過大西洋,到了尼日利亞。出國簽證的表格阿禾是求人填的。人家瞅著阿禾,都不禁擔心:這個連中國字都寫不好,中國話都說不通順的女人,怎么膽敢闖非洲?
阿禾就是去了,下了飛機后她有點傻眼,過去在國內(nèi)時總抱怨中國“不講法”,這不對那不好,沒想到來了非洲,情況還沒有中國的一半好。
就說執(zhí)法吧,這里幾乎就沒有法,甚至連起碼的規(guī)則都沒有。大米何時到港?“不知道”;在海上飄了40多天后,大米總算到了,要出關,“拿錢來!”阿禾也是不懂法,她原來不知道糧食是不能自由進出口的,但尼日利亞人能“清黑關”,當時談好的價碼是一個集裝箱400萬奈拉(100奈拉等于6元人民幣),3個貨柜就是72萬人民幣,比大米的價格翻了4倍。
沒辦法,阿禾咬牙再借錢,講好先清出一個貨柜,賣了錢再清其他兩個??墒清X到了海關的人和中間辦事的人手里,話馬上就變,還是要錢。最后的結果是天天給錢,大米也清不出來。阿禾丈夫在國內(nèi)到處借錢,一股急火躺下了,阿禾連回家看望的路費都沒有。她給貨場看大門的黑人塞了一筆不小的“小費”,進去打開貨柜一看,大米全生了蟲子,蟲吊子掛了滿貨柜門。阿禾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多年,她自認不是遵紀守法、童叟無欺的模范商人,但也認為這樣的大米不能賣了,只得認栽不要了。
可當她為了糊口,在市場上擺地攤時,卻看到了為她辦事的那些人,竟然在堂而皇之地賣這批蟲大米!阿禾實在是欲哭無淚。
非洲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大陸,肥沃的土地、種類繁多的礦產(chǎn)、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當古老的非洲逐漸擺脫舊日束縛,打破陳舊的利益格局時,它成為崛起中的新興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目光。
作為非洲四大經(jīng)濟體,南非、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和埃及,擁有全非洲1/3的人口,是非洲發(fā)展的火車頭。近幾年來,全世界對石油和其他礦石的強勁需求,讓非洲賺到了真金。但種族沖突、邊境沖突、疾病蔓延、自然災害、脆弱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等依然制約著非洲的發(fā)展。
阿禾特別能吃苦,終于在尼日利亞安頓下來,擺地攤,后來又進了商城,有了自己的店鋪。阿禾說,風吹雨打日曬苦累她都不怕,怕就怕那些警察抽風,說不上什么時候就來商城耍威風,又打又砸,把貨拉到海灘上一把火燒了,你只能忍受。
這些人往往周五晚上來,抓一些沒有“身份”的人,往警察局的院子里一圈,他們回去度周末了。困在院子里的人兩天時間里沒吃沒喝不說,讓帶有瘧疾病毒的蚊子一咬,送命都是正常的。在國內(nèi)賣幾元錢的奎寧針劑,在這里要賣到5000奈拉一支。我說阿禾你咋不去賣奎寧呢,多掙錢??!阿禾說,你可真敢想,你要賣的話,估計命就沒了,那些醫(yī)生都有后臺,你搶他的飯碗,不宰了你才怪!
阿禾說,在尼日利亞做生意就是賭,賭運氣,賭誰命大。運氣好,貨早出關,就能掙一筆;運氣不好,關清不出來,10萬20萬元打水漂,連個動靜都聽不著!命大,毒蚊子不叮你,不得瘧疾,掙了錢就能帶回來。她說尼日利亞的陽光特別充足,可在那洗衣服都不敢拿出去曬,因為有一種可怕的蟲子,會在衣服上產(chǎn)下肉眼看不見的卵。等你穿上衣服時,蟲卵就會鉆進你的皮膚里繁殖,一團團的弄得你滿身是大包。
“尼日利亞的錢,是拿命換來的!”阿禾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沁在美國讀碩士,她的書讀得實在艱難。剛出國時,丈夫被艱苦嚇破了膽,堅決不同意阿沁讀書,而讓她打工掙錢。阿沁則堅決要讀書,她說不讀書一輩子翻不過身來。為此,夫妻分道揚鑣,阿沁一人帶著兒子,一邊打工一邊讀書。
阿沁做過餐館招待、發(fā)過傳單,甚至送過外賣……千辛萬苦取得了碩士學位,因為沒有綠卡只能在一些小公司工作,做一樣的活報酬卻要低得多。阿沁說,無論是在餐館還是在公司辦公室,欺負、歧視、侮辱,往往來自同自己一個膚色的人,這讓她非常痛心。
阿繼是為了兒子來到英國的陪讀母親,剛到時,她語言不通,只能在中國餐館打工,或在中國商人家做保姆。一日,我正在家寫稿,她打來越洋電話,聽到我的聲音后嗚嗚痛哭。等她發(fā)泄了好一陣,我才從她斷斷續(xù)續(xù)嗚咽的敘述中,知道這個在國內(nèi)研究所里的高級工程師,在那里過的日子“連狗都不如”。她說,因為沒有工作簽證,只能打黑工,收入低不說,受了委屈都沒地方說理。在餐館,那些“成功”了的同胞,會因為菜上得慢了一點,用煙頭燙她的胳膊。她的手臂上已經(jīng)傷痕累累。當保姆,主人家的貓和狗待遇都比她好!
當初為了孩子一起來英國打工陪讀的另一個媽媽,因為兩個孩子在國內(nèi)時就是同學,經(jīng)常在一起開家長會,關系都不錯。本以為出去了會互相照應一下,那個媽媽碰到了一個挺不錯的外國老板,工作簽證給辦了,工資也很高。阿繼想請她介紹一下,也去那個老人院工作,可沒想到那個媽媽怕阿繼撬了自己的飯碗,竟連電話號碼都換了,從此沒了聯(lián)系。
在國外也有抱團的中國人。阿禾告訴我,在尼日利亞,她最羨慕的就是溫州人。溫州人非常抱團,他們成立了商會,有事互相幫助。只要是家鄉(xiāng)人來到尼日利亞,不管原來認不認識,商會都會為新來的人募集幾萬奈拉,幫助其做起一宗小本生意。待掙到錢了,被幫助的人會把錢還給大家;如果賠了,大家還會繼續(xù)幫他,直到他站穩(wěn)腳跟為止。
責編/王歡
wh@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