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華藝文獎”獲獎者評語
(藝術家以姓氏筆畫為序)
才旦卓瑪
獲獎評語:才旦卓瑪是人民的歌唱家,也是藏族人民的好女兒。多年來,她扎根西藏,堅持不懈地向民間藝人學習,不斷挖掘藏族民歌的神韻和魅力,培養(yǎng)藏族音樂人才,使淵源流長的藏族聲樂藝術不斷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光彩。才旦卓瑪始終把為人民歌唱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將扎實的藏族民歌演唱功底與西洋發(fā)聲方法相結合,形成了高亢嘹亮、質樸自然、明快流暢的演唱風格。她用飽含深情的演唱勾勒出雪域高原寬廣悠遠的意境,表達出西藏人民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
朱 琳
獲獎評語 :烽火歲月里,她輾轉祖國各地,以話劇為武器鼓舞民眾抵御外侮,驅逐黑暗,追求光明;和平年代里,她醉心話劇舞臺,將個性鮮明、詩意濃厚、光彩照人的角色奉獻給觀眾。臺上每一分鐘的表演都凝聚著她的心血和情感,朱琳華貴大氣的舞臺風度,獨具特色的話劇表演風格和韻味,感染了無數(shù)的觀眾。她對話劇藝術鐘愛一生,將生命融入了北京人藝乃至中國話劇發(fā)展的輝煌歷程之中。
吳良鏞
獲獎評語 :吳良鏞是中國建筑學與城市規(guī)劃學的領軍人物。他視城市為生命的有機體,倡導通過“新陳代謝”延續(xù)城市的文脈和精神。他主持的菊兒胡同改造工程是北京老城區(qū)改造的典范之作。作為中國“人居環(huán)境科學”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的“廣義建筑學”思想已被全球建筑師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轉了長期以來西方建筑理論占主導地位的局面。吳良鏞畢生的目標是創(chuàng)造和諧的人居環(huán)境,讓人們詩意地棲居在美麗的大地上。
沈 鵬
獲獎評語:沈鵬是中國當代書壇最具代表性的書法家之一。數(shù)十年來,他在書法創(chuàng)作、書法研究、書法活動等方面卓有成就。沈鵬的書法,兼善諸體,以行草最為突出。其行草氣象正大,神采飛揚,筆精墨妙,自成一體,充分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作為中國當代書壇具有代表性、標志性的著名藝術家,沈鵬以自己的理論建樹和實踐探索為書法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歐陽中石
獲獎評語:歐陽中石是中國當代書壇最具代表性的書法家之一,也是高等書法教育的重要奠基者、開拓者。他對書法各體兼通,以東晉書風為宗,博采周金漢石、碑刻法帖之長,其書法瀟灑剛健,秀美俊逸,碑帖并重,博涉約取,自成風格。數(shù)十年來,歐陽中石將教學與研究結合,理論與實踐并重,強調書法教育必須立足于中國文化之根,為書法教育的正規(guī)化、學科化做出了杰出貢獻。
尚長榮
獲獎評語:在戲曲藝術舞臺上,他用濃郁的情感賦予歷史人物鮮活的面容與生命,用深厚的人文情懷呈現(xiàn)斑斕的社會與人生,用堅實的傳統(tǒng)積淀和精心的藝術創(chuàng)造錘煉出鮮明的藝術個性與表演風格。尚長榮以豐碩的藝術成果推動了京劇花臉藝術的發(fā)展。長期以來,他對京劇藝術的思索與實踐,體現(xiàn)了當代戲曲人對舞臺的堅守,對傳統(tǒng)藝術命運的關注,對現(xiàn)實社會文化使命的擔當。
周小燕
獲獎評語:周小燕是中國現(xiàn)代美聲藝術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她曾以清脆甜潤的嗓音和高超嫻熟的演唱技巧享譽歐洲,成為中國對外音樂交流的藝術使者;舊時代,她曾為聲援進步學生四處奔走,舉辦義演,用歌聲鼓舞人們的愛國熱情;她為中國聲樂教育事業(yè)傾注了自己的心血,春風化雨,桃李成蹊。從昔日的“中國之鶯”到今日的聲樂教育泰斗,周小燕用她的藝德與師德譜寫出輝煌的藝術篇章,為中國聲樂界和教育界樹立了典范。
侯一民
獲獎評語:侯一民是新中國第一代杰出的油畫家、壁畫家、美術教育家。他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涉獵廣泛,融匯中西,追求史詩般的宏大氣勢。他是第三套和第四套人民幣人物與風景繪畫的創(chuàng)作者,是高溫彩釉技法的發(fā)明者,也是中國壁畫教育的奠基人和新壁畫運動的開拓者。他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藝術人才。侯一民熱愛時代和人民,通達大度、淡泊超脫,體現(xiàn)出一位真誠的藝術家的高尚情懷。
賀敬之
獲獎評語:賀敬之是現(xiàn)當代著名的詩人和劇作家,也是馳騁文壇的“戰(zhàn)士”。延安時期的生活滋養(yǎng)了他的革命精神和文學情懷,他善于以“大我”的激情書寫波瀾壯闊的時代,將革命性與文學性高度統(tǒng)一,用可知可感、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創(chuàng)造出雄渾壯闊的詩歌意境。他的詩歌格調高昂奔放,發(fā)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感染了千千萬萬的讀者。
秦 怡
獲獎評語:秦怡將她對祖國深沉執(zhí)著的熱愛,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藝術永無止境的追求,共同熔鑄于她的表演之中,塑造出眾多鮮活豐滿、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她杰出的藝術創(chuàng)造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觀眾。她從藝70多年,始終保持著旺盛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杰出表演藝術家的堅強與善良、無私與博愛。
葉小鋼
獲獎評語:葉小鋼跨越音樂藝術的諸多領域,成就了多元共融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用音樂對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做出思考和闡釋,歌頌古老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表現(xiàn)當代中國如火如荼的時代變遷,譜寫了中國的“大地之歌”。他扎根本土,放眼世界,用音樂中蘊含的東方氣質與西方現(xiàn)代音樂展開對話,在探尋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與融合方面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
田黎明
獲獎評語:田黎明是中國當代水墨畫的領軍人物。他始終在傳統(tǒng)文化的體驗中“澄懷道心”,追求平淡天真的審美理想。他的作品風格清新明快,達意傳神,使傳統(tǒng)水墨在今天依然洋溢著蓬勃的生命氣息。他是一位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者型藝術家,以自覺的文化思考和別開生面的藝術實踐,在水墨畫的變革中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為探索中國畫的時代轉型做出了重要貢獻。
朱樂耕
獲獎評語:出身于景德鎮(zhèn)陶瓷世家的朱樂耕,從小成長、浸染于陶瓷藝術世界之中。他的陶瓷藝術既得自傳統(tǒng),又不落窠臼,他吸收現(xiàn)代外來藝術的視覺方式和造型手法,賦予傳統(tǒng)陶藝以新的觀念內涵。朱樂耕的“五彩”瓷藝,筆力強勁挺拔,色彩華麗凝重,格調典雅古拙,構圖豐滿勻稱,集造型美、彩繪美、工藝美于一體。他的作品賦予傳統(tǒng)陶瓷藝術以濃郁的民族風味和鮮明的時代特征,裝飾語匯和表現(xiàn)技法獨特,為陶藝創(chuàng)作帶來了清新之風,開啟了傳統(tǒng)工藝尋求突破的新境界。
李雪健
獲獎評語:李雪健是我國當代杰出的戲劇影視表演藝術家,長期活躍在戲劇舞臺和影視劇領域,塑造了很多經(jīng)典的藝術形象。他扮演的焦裕祿、楊善洲、宋大成、宋江等藝術形象,影響廣泛,流傳久遠。他的表演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無論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大人物和小人物,都能演繹得形神兼?zhèn)?。生活的磨難未能阻止他追求藝術的步伐,他以驚人的毅力和滿腔的熱情投身于摯愛的表演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當代中國表演藝術家的一代風范。
余 隆
獲獎評語:余隆是一位馳騁于世界樂壇的優(yōu)秀指揮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音樂活動家。他以對古典音樂的深刻理解、敏銳的藝術感受力和浪漫細膩的指揮風格,詮釋了古典音樂的靈魂,激發(fā)出樂團在演奏過程中匯聚的藝術生機和文化能量。他以高度的藝術使命感、開放的藝術眼光和出色的組織能力,搭建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音樂文化交流平臺,書寫了中國音樂藝術活動的華彩樂章,為古典音樂的普及與復興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