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新
摘 要:主要從地理活動課的特點、活動課原則和活動課形式來闡述地理活動課教學資源開發(fā)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的學習態(tài)度,加強收集信息的能力,加強交流與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地理活動;小組合作;社會實踐
“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實際行動?!薄案嬖V我,我忘記了;演示給我看,我記住了;讓我參與,我理解了。”新課程提倡主動參與、勤于動手的學習態(tài)度,加強收集信息的能力,加強交流與合作,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本文主要從地理活動課的特點、地理活動課實施原則、地理活動課的形式來闡述地理活動課資源開發(fā)途徑。
一、地理活動課的特點
地理活動課包括學生在課堂的地理學習活動和課外進行的地理學習活動,主要有如下特點:
1.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
學生在動中學習,在動中體驗,在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動中進行科學探究。地理活動課可以給學生更廣闊的舞臺,使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更寬廣。
2.自主性和實踐性
地理活動課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去做的事,而不是為他們做好的事”。
3.過程性和合作性
在活動過程中不僅要體會解決問題的苦與樂,還要體會人際交往的微妙之處?;顒诱n的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需要齊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只有在交往過程中才能體會,只有在交往過程中才能真正習得“如何交流與合作”。
二、地理活動課的教學原則
1.教師始終是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根據(jù)所開展的活動,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調動各個層面學生的積極性,給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一個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廣闊天地。
2.教師在活動教學中要做到張弛有度,做到活而不亂
在開展活動教學時,教師要及時調控、及時糾正學生難以控制情緒、課堂混亂等情況,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有序地進行。
3.教師在對學生活動進行總結評比時,要以良性的鼓勵為主,多挖掘學生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點,對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參與熱情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三、地理活動課的形式
地理學科具有強烈的綜合性,內容十分廣泛,所以地理活動課的方式也豐富多彩、各種各樣,其主要有如下途徑:
1.以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為主
通過集體的力量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課堂小組合作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如:“山系、山脈和山峰區(qū)別”“水資源與水能資源的異同”等一些概念性內容以及我國冬夏季風區(qū)別、氣候與植被的聯(lián)系、經(jīng)緯網(wǎng)的判讀等規(guī)律性內容可用小組合作討論、小組活動模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又如,“經(jīng)緯網(wǎng)”教學中,可設計以學生課桌的橫排為緯線,豎排為經(jīng)線,學生不同座位代表不同的位置,選中間一豎排學生舉起右手,表示0°經(jīng)線(本初子午線),選中間一橫排的學生舉左手,表示赤道……在教師指導下開展游戲競賽。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活動熱情,而且學生很快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知識,并且牢牢掌握東西半球劃分、南北半球劃分、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找位置等知識。再如,對我國人口分布特點形成原因、鐵路及農業(yè)分布不均進行討論完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既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激起了學生主動學習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
2.以社會實踐活動形式為輔助
從感性認識和自身活動中積極、輕松地獲得必要的技能和品行,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與合作精神,在活動中增長才干。
(1)調查研究型——組織學生走上社會,學習環(huán)境檢測和調查的方法,制成圖表分析問題,在老師指導下,撰寫調查報告。如:“對我國南方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坐向調查”,使學生認識我國冬、夏季風的風向,利用我國大部分地方冬、夏太陽的照射情況等知識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又讓學生調查“我國不同地區(qū)的飲食特點”等活動內容,要求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去體會所涉及的這方面知識,學生通過查詢書籍、走訪、實地調查等活動來搜集資料,最后學生進行討論、總結。學生通過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結果分析,寫出調查報告,認識到人類與氣候的關系非常密切,氣候影響著人類的生活等。
(2)自主開放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才能,增強協(xié)作精神。舉辦閱讀地圖和景觀圖片、觀看地理視頻、閱讀文字資料、游戲、角色扮演、閱讀與地理有關的書刊、上網(wǎng)查找資料、撰寫小論文、地理旅游等活動。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或多人任意組合選擇參與活動。然后通過采訪、調查研究等方法,自己收集素材,自己討論確立活動方案,自己編寫演出劇本,自己導演,教師做好配角工作。通過這種形式的活動,學生在困難中磨煉意志,在實踐中奮進,極大地促進了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之,要讓地理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讓活動達到預期目的,必須注意選取好活動內容,設計好活動形式,做好對學生活動的指導、調控和評價,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可行、易操作的情境,讓學生真正在活動中學會地理概念,學會地理原理,學會合作,學會生活。同時在開展中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我們的活動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師范生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5-177.
[2]楊婭娜,李晴.地理課程資源:內涵與特征、類型與功能[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88-92.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王月玲.以“探究活動”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策略[J].生物學通報,2005(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