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莉 張賜東
(福建省龍巖學院體育系 福建龍巖 364012)
客家游戲在大、中、小學校推廣、普及的可行性研究
鐘 莉 張賜東
(福建省龍巖學院體育系 福建龍巖 364012)
客家游戲是客家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大多數(shù)客家體育項目演化發(fā)展的前身。本文運用文獻資料等方法,對客家游戲在大、中、小學校推廣、普及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探討,并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jù)。
客家游戲;學校;可行性
關槐秀老師在他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游戲》一書中說到:“民族傳統(tǒng)體育游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植根于民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民族意識。其活動項目形式鮮活多樣,在濃郁的趣味性中蘊含著各種身體練習的知識技能與技巧,張揚著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图矣螒虿粌H是客家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大多數(shù)客家體育項目演化發(fā)展的原身??图矣螒蛄⒆阌趯W校,不僅對客家民俗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再發(fā)掘具有深遠的意義,更能夠豐富客家文化內涵以及促進各地客家民間民俗體育交流,特別是閩臺客家體育文化交流。
客家游戲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來源于生產生活方式、節(jié)日以及宗教信仰等,這一類游戲與客家地區(qū)的生產勞動、生活和節(jié)日慶典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例如連城南部地區(qū)的犁春牛就來源于生產勞動的過程,每年立春前后,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整個隊伍由七人鑼鼓隊開道,兩位童男童女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吉利燈,牽牛童牽著用紅綢布扎花絮披頭的健壯耕牛,后接犁田、送飯、釣魚、挑柴等二十余組成,儼然一副熱鬧非凡的春耕勞作圖。投擲類游戲則源于古時的狩獵。元宵節(jié)的燈舞,重陽節(jié)的登高放風箏,節(jié)慶時節(jié)的舞龍舞獅則是來源于節(jié)日慶典,例如連城羅坊的走古事,每逢元宵節(jié),村民就抬著古事棚先在陸地上競走,然后列隊下河逆水狂奔,場面壯觀熱鬧,姑田的游大龍則是在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以村為單位組織出龍,每條龍90板至150板不等,出游時神銃引路,配以鑼鼓和十番樂隊,極其壯觀;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教育、娛樂、競賽的原因,在原有游戲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通過這一類游戲,客家人在游戲中教育下一代,例如捉迷藏、打鬼子、跳房子等等。
(一)客家游戲在大、中、小學校中推廣、普及的必要性
隨著閩西客家地區(qū)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較大的提高,與此同時,客家居民對各類休閑體育、娛樂、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更為重視。特別是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能夠反映客家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風俗習慣的客家民間民俗體育,因其獨具的內容豐富、項目繁多、趣味性強,集健身、娛樂、喜慶、競技于一體的特點,而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根據(jù)2003年《大、中、小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精神,各層次學校開展教育教學的改革為客家民間民俗體育進課堂提供很好的契機。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賦予學校合理的課程自主權,形成有效的課程運行機制”。具體來說,就是要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賦予學校合理的課程自主權,鼓勵學校在遵循課程基本設計思想的前提下,結合實際,設計有特色的學校課程計劃;重視體育教師課程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鼓勵教師成為課程建設的設計者、參與者,形成學校、教師和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課程管理和運行機制,提高學校的課程研究。這些都為客家民間民俗體育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客家游戲是客家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學生學習的模式,增加了活動的樂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利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將客家游戲納入學校體育課程中,不但能夠豐富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使其富有地方特色,還能夠推進學校體育課程朝著多元化、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在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還完成了對客家文化的傳承。因此,客家游戲在大、中、小學校中推廣、普及,對各層次學校體育教學課程的改革以及客家民間民俗體育的保護和傳承,客家地區(q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都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客家游戲資源豐富,活動方式簡便易行,老少皆宜,且不受時間、季節(jié)、場地和器材的限制,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條件和情況,制定相應的游戲規(guī)則,可操作性較強。因此,把客家游戲引入學校體育,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多數(shù)學校因經費不足、體育設施器材缺乏,師資薄弱而嚴重影響學校體育教學的狀況,還可以更好的因地制宜,為學校體育注入新的元素,使教學教材多元化、豐富化,使教學內容個性化。閩西地區(qū)地處山區(qū),目前有許多的農村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嚴重缺乏,直接影響學校體育的正常教學,阻礙了學生生理、心理的全面發(fā)展??图矣螒虿粌H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淺顯性、民俗性而且富含健康、教育、娛樂等功能。閩西地區(qū)的廣大兒童從小耳濡目染很容易接受。將其納入到學校體育教學中,能夠使教學內容多元化、鄉(xiāng)土化、個性化且具有地方特色。不但弘揚了客家傳統(tǒng)民俗體育文化,還能使客家體育文化向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
(二)客家游戲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體現(xiàn)
客家游戲鮮明的對抗性和趣味性符合學生天真活潑、積極向上的心理特點,部分游戲還要求參與者具有較強的協(xié)作能力和團隊精神,有利于兒童青少年的合作、共享、團結、助人、孝順、謙讓等社會行為的形成;客家游戲所具有的廣泛的適應性和不受年齡性別、體質條件的限制等特點,使學生具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體驗到客家體育的樂趣,對于他們的個人成長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于學校體育教學中推廣客家游戲,不僅可以拓寬運動項目的種類和數(shù)量,還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同時對客家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也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客家游戲的推廣和普及還有利于改善學校體育教學的結構和體系,做到多元化和鄉(xiāng)土化,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客家游戲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它緊密地聯(lián)系了生產勞動、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tǒng)??图矣螒蛸Y源豐富,活動方式簡便易行,老少皆宜,且不受時間、季節(jié)、場地和器材的限制,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條件和情況,制定相應的游戲規(guī)則,可操作性較強。因此,在大、中、小學校推廣、普及客家游戲,既有現(xiàn)實意義,又有戰(zhàn)略意義,是必要的,可行的。
但是,當前階段客家游戲在各類學校中的開展并不盡如人意,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图矣螒螂m然源遠流長,但對于客家游戲的研究相對滯后,在學校的推廣、開展尚未統(tǒng)一。大多分布在農村學校,且大部分是在學生課余時間娛樂時所采用的形式。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教學,在學生自行游戲中,有些動作過于粗糙,科學性不夠,存在著一定的不安全因素。鑒于此,我們應加強學校體育教學管理和開展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以及安全性,提高各類器材的使用率,依據(jù)兒童少年生理心理等特點開展創(chuàng)新性研究,根據(jù)客觀條件,在不改變客家游戲精髓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創(chuàng)新,讓其更加適合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
[1]關槐秀.民族傳統(tǒng)體育游戲[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魯鵬.普通高校開設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公共課的可行性研究[J].體音美教學,2007(10):140.
[3]李志軍,張賜東,張媛.閩西高校大學體育選項課開設龍獅運動的可行性研究[J].龍巖學院學報,2011(4):88-91.
[4]于奎龍,吳長穩(wěn).民間民俗體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體現(xiàn)及發(fā)展模式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09(8):140-144.
Hakka game in the Universi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the feasibility study
Zhong Li, Zhang Ci-do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 Fujian, 364012, China)
The Hakka game is no onl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akka spor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riginal body of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st Hakka sports. The paper uses literature Hakka gam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explore, and provide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Hakka game; school; feasibility
G898.1
A
1000-9795(2014)02-0414-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2-24
鐘 莉,女,福建龍巖人,助教,從事體育教育訓練方向的研究。
1.龍巖學院校立服務海西面上項目(百名青年教師攀登項目);2.福建省教育廳B類課題(JBS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