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嬌
(遼寧廣告職業(yè)學院 遼寧沈陽 110148)
《莊子》卮言說
孫雪嬌
(遼寧廣告職業(yè)學院 遼寧沈陽 110148)
《莊子》是一部奇書,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超然物外的人生觀,瀟灑悠然的處世態(tài)度,構(gòu)成古代知識分子維護人格尊嚴的一道精神防線。而莊子用以承載其思想的語言也極具藝術(shù)魅力。本文擬對《莊子》“三言”中尚無定論的“卮言”試做探討。
《莊子》;卮言;無
《莊子`天下》篇中說:“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边@“三言”是《莊子》中三個重要的美學范疇,可以看作是解讀《莊子》一書的三把鑰匙?!对⒀浴菲舱f:“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鄙鲜龅拿枋龊苋菀资谷艘詾檫@“三言”是處于同一層面的。
寓言和重言這兩者有時“是交互錯綜的”,但它們都是具體表現(xiàn)形式。寓言是“寄托寓意的言論”,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卻充滿象征意味的形象的描繪,如《逍遙游》中“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和“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這都是寓言,它是一種“類比”的論證方法;重言是“借重先哲的言論”,是“引證法”。
“卮言日出”,不僅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像那每天升起的太陽,是常新的。而這又需要“和以天倪”。對于“和以天倪”,《齊物論》這樣說:
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于無竟,故寓諸無竟。
其中的“和”可以理解為“調(diào)和”,這并非是一種消極的行為,而要以此來合于“道樞”,從而“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最終達到“以明”?!昂鸵蕴炷摺边M一步指出,卮言的變化并不是“量”的增減,而是一種“機”的轉(zhuǎn)變。所以卮言是“隨機之言”。
可見,卮言是作為莊子的一種學術(shù)態(tài)度而存在的,而不是具體的表達方式,所以卮言與寓言、重言并非處在同一個層面上,卮言的含義要比寓言和重言寬廣得多。
歷來各家對卮言的解釋不盡相同?!柏础钡谋疽馐恰熬破鳌?,成玄英《疏》認為:“卮滿則傾,卮空則仰,空滿任物,傾仰隨人。無心之言,即卮言也?!睆埬肚f子新釋》認為:“莊子卮言的取義,就是說,他說的話都是無成見之言,正有似漏斗,他是替大自然宣泄聲音的?!比~玉麟《白話譯解莊子》則直接將“卮言日出,和以天倪”譯為“談話像杯中的水,隨地改變形狀,只是隨機應(yīng)變,自己沒有常主,所以日新月異,沒有一定;但是總和自然之理相合”。龔自珍《己亥雜詩》第一首曰:“著書何似觀心閑,不奈卮言夜涌泉。”“卮言”取的是“出之不盡”的意思。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認為:“卮言即出于無心、自然流露之言語。”
上述各家的觀點是略有差別的,但都注重到一個“無”字。這是卮言的根本特征,也是莊子認識世界的根本態(tài)度。莊子反對人們按照個人的片面觀點去辯論,認為這樣是無法達到“至人”境界的,只有秉持“無”的包容態(tài)度才行。在《齊物論》中,他談到了一個范疇——人籟。馮友蘭先生這樣闡釋道:
人籟由人類社會所說的“言”構(gòu)成。人籟與由風吹成的“地籟”不同,它的言由人說出的時候,就代表人類的思想。它們表示肯定與否定,表示每個個人從他自己特殊的有限的觀點所形成的意見。既然有限,這些意見都必然是片面的。可是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他們自己的意見都是根據(jù)有限的觀點,總是以他們的意見為是,以別人的意見為非。
莊子肯定一切人與物的獨特個性及意義,認為爭辯沒有意義。他認為:“道惡乎隱而有真?zhèn)??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睂Υ?,莊子提出了他的主張,即“莫若以明”。但是怎樣做到“以明”呢?莊子說: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以上引文均見《齊物論》)
既然“外物不可必”(《外物》),那么就應(yīng)該以虛心的態(tài)度去應(yīng)對不定的外物和無窮的變化。這樣,卮言便有了用武之地。
莊子的態(tài)度是“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要闡明自己的態(tài)度,仍然需要“言”。但又因為“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他便只好“變化無常”。由此可見,莊子卮言的“無”是迫于形式的“人為”力求達到“無成見”的“無”,是莊子力圖使主觀態(tài)度與客觀實際相一致的產(chǎn)物。
注釋:
①張默生:《莊子新釋》,轉(zhuǎn)引自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728頁。
②轉(zhuǎn)引自葉玉麟:《白話譯解〈莊子〉》,天津市古籍書店影印本,1987年版,第182頁。
③劉逸生:《龔自珍己亥雜詩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頁。
④馮友蘭著:《中國哲學簡史》,徐又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頁。
On "Chuang-tzu"
Sun Xue-jiao
(Liaoning Advertising Vocational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110148, China)
"Chuang-tzu" is a wonderful book, its broad and profound thought, be free from things of the world outlook on life, and leisurely attitude, Chinese ancient intellectuals maintaining dignity a mental defense. Chuang-tzu used to bear the thought of language is also very artistic charm. 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Chuang-tzu" "Sanyan" inconclusive "Zhiyan".
"Chuang-tzu"; Zhiyan; nothing
B223.5
A
1000-9795(2014)02-0111-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2-20
孫雪嬌(1979-),女,遼寧丹東人,從事文藝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