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浙江警官職業(yè)學院應用法律系 浙江杭州 310018)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技術在調解工作中的借鑒和運用
王紅梅
(浙江警官職業(yè)學院應用法律系 浙江杭州 310018)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技術面向未來的“問題解決”導向,及其療程短、上手快、充分“漢化”、人性化等特點,決定了在調解中運用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技術具備充分的基礎和條件。在調解過程中不妨使用發(fā)現(xiàn)“問題癥狀”的正向功能、引導當事人面向未來、把抱怨轉化為目標、轉化問句、例外問句等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技術,以轉變當事人的態(tài)度,幫助當事人發(fā)掘自身的資源以解決矛盾糾紛。
焦點;調解;解決;心理學;技術
由于調解與心理咨詢之間存在著諸多共性,在調解過程中運用心理學技術對當事人之間的糾紛進行干預,已在調解實務中屢見不鮮。然而,現(xiàn)代心理治療歷經(jīng)整整一個世紀的發(fā)展,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心理咨詢與治療流派林立,目前流行的心理治療方法多達400余種①,而完全委托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介入民間糾紛的條件遠
未成熟,廣大基層調解員們面對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心理咨詢理論與方法,難免茫然和抓瞎,急需一種知易行易,門檻較低的心理咨詢理論與方法,來充實自己的調解方法體系,提高調解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筆者推薦一種上手較快,簡便易行,且較能滿足調解工作需求的心理咨詢理論與方法——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技術,以助益于調解方法的創(chuàng)新,推進人民調解隊伍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
1.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以解決為焦點,關注當下與未來,這與調解的工作目標、任務,以及強調面向未來的策略不謀而合。與傳統(tǒng)的心理咨詢以“問題”為焦點且心理治療的過程往往即探詢心理問題發(fā)生原因的過程不同,焦點解決短期療程認為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很難認定,而且因果之間常常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探究原因有時是徒勞無功的,重要的是探索解決問題的可能,“了解原因”在焦點解決短期療程中并不是必要的程序。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的問題解決導向決定了其更關注當下與未來而不是過去,這么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能避免回溯過去的創(chuàng)傷事件所帶來的損害。大多數(shù)來訪者都不愿意被過多地帶到對以往不愉快經(jīng)歷的討論中去,某些心理防御機制對來訪者是有好處的,這不是對內心的大量反思或者共情支持可以替代的。其次是讓當事人的注意力定格于現(xiàn)在及以后,就不至于偏離出發(fā)點太遠。同樣的,調解如果陷入問題導向的泥淖,將過多的關注投入對糾紛原因的調查研究之中,反而會使調解的進程出現(xiàn)方向性的偏差,枉費無謂的時間和精力;若因刨根究底而激起當事人的抵觸心理,反而癱瘓了解決問題的可能。在調解過程中專注于朝向問題解決的歷程,而非探索原因的歷程,有可能在不探究或者探究問題原因較少的情形下,就成功地解決了“問題”。
2.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療程短,見效快,風險低,好學易懂。調解工作者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條件接受系統(tǒng)的心理學培訓,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只關注一兩個糾紛。對于他們而言,適合在調解工作中借鑒與運用的心理咨詢技術應當是應用廣泛的、短期的、聚焦的、低風險的,只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心理學知識就可以使用的。目前國內學習焦點短期心理療法的課程設計一般為四個半天,整個學習周期不超過兩個月的時間。焦點短期心理療法有效率高達百分之七十,遠比一些看似博大精深的心理學理論和高技術含量的治療方法見效更快。
3.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借用了中國的陰陽統(tǒng)一觀,切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心理特征,不僅不容易受到當事人的阻抗,也能使調解員更快地理解和接受。焦點解決短期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韓國裔的Insoo Kim Berg女士,借用了中國陰陽統(tǒng)一觀,用陰陽太極圖來說明其系統(tǒng)平衡的觀點。她認為,人的心理系統(tǒng)是平衡的,心理及行為的改變可以由黑的部分著手,去修改問題的結構,也可以由白的部分擴展,探討問題不出現(xiàn)時的狀態(tài)。就像陰陽太極圖一樣,一旦白的部分擴大,黑的部分就會減少,白的部分增加到一定程度,整個系統(tǒng)也就發(fā)生改變。所以,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著重探討來訪者問題不發(fā)生時的狀況,引導來訪者看到自己身上已經(jīng)存在的“白”,并運用他們已有的資源去改變。這種借用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牡兰艺軐W的理念闡述,正切合了中國人在內心喜簡去繁的傾向,比其他高深的心理學理論更能讓調解員理解和掌握。中國人特別愛面子,較避諱“揭人傷疤”。因此,很多來訪者在心理治療中不情愿回顧“不堪回首的往事”,而以“沒有什么”,“我也不知道”等各種理由搪塞。焦點解決短期療法指向未來的治療理念不容易導致來訪者的阻抗行為,而是關注來訪人可以做什么事來達到良好的實際效果。這種強調解決方法、以探究和激勵為本的心理療法較符合中國人好面子而又務實的文化特點。這種相當“漢化”的理論與技術,即便是文化程度的不高的基層調解員稍加點撥也能心領神會。
4.在調解過程中借鑒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有利于當事人挖掘自身未盡的資源解決矛盾糾紛。焦點解決短期療法不特深究問題行為的根源,而是強調個案是自己問題的專家,擁有改變現(xiàn)狀所應具備的資源,利用個案自身的資源能夠達到改變的目標。咨詢師的責任是協(xié)助個案發(fā)現(xiàn)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引發(fā)個案運用自己的能力和經(jīng)驗達到改變的目標,而不是直接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人為地“制造”改變。同樣的,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始終積極地關注當事人,營造一種平等、尊重、共情的和諧的調解關系,當事人越能深切地感受到這種氛圍,他所獲得的正向的體驗就越多,越能促進當事人的自我體悟和自我成長,改變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與糾紛的態(tài)度。調解員還可以引導當事人在保持合作與溝通的基礎上發(fā)掘自身的資源達到共贏的目標,而不是一開始就教導當事人理應如何解決糾紛,由當事人自己提出調解方案也許比調解員早早地提出調解方案更為明智。
1.在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癥狀”的正向功能
一個問題的存在,不見得只呈現(xiàn)出病態(tài)或弱點,有時也存在有正向功能;發(fā)現(xiàn)“問題癥狀”的正向功能是焦點短期療法的一項基本技術,值得在調解中借鑒。比如甲與父母發(fā)生了嚴重的沖突,經(jīng)過調解員的調查詢問,發(fā)現(xiàn)甲認為父母對自己的品學兼優(yōu)的哥哥偏愛有加,而總是指責自己的不是,但由于與父母之間的交流不夠通暢,深感無力的小兒子終于爆發(fā)了積郁已久的情緒,對著父母怒吼,砸壞家什,盡情宣泄。而事實是,父母確實更加認可大兒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成材模式,而不認可小兒子在社會實踐中成長摸索的成材模式,平時生活中批評小兒子多,對他的認可與贊美較少。在這個案例(以下簡稱為案例一)中,小兒子在家中滋事雖然是個問題癥狀,但是隱藏在背后的卻是一個正向的期待——希望引起父母的關注和認可,當滿懷委屈的小兒子對著父母怒吼并砸壞家什的時候,父母開始關切起小兒子的“問題”并求助于調解員希望緩和家庭關系,因此這個負面的行為其實存在著一個正向的功能。協(xié)助當事人尋求更好的方法取代不順父母、在家滋事,而又能保有其正向的期待,是問題解決的關鍵。調解員在調研階段不僅要看到“問題癥狀”,更要看到其背后的正向功能,才能引導當事人轉變視角,開闊思路,從負面的行為中發(fā)掘其正面的意義。
2.引導當事人面向未來,適當使用模糊處理法
模糊處理法是指調解員在對糾紛進行調解時,對一些非關鍵又無法調查清楚的事實不進行深入調查,對當事人之間的一些非原則性問題不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探究,而是粗線條地作出處理的調解方法。在調解過程中當事人往往也會出于維護個人體面、避免精神創(chuàng)傷或者挽回自身的道德劣勢等原因,而掩飾一些過去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調解員完全可以借鑒焦點解決短期療程面向未來的理念,對一些無須深入調查的信息采用模糊處理的辦法,也無須點破。詢問關注的焦點不是已發(fā)生糾紛的事實細節(jié),而是何種解決方案可以為雙方當事人接受。調解員對過去事實的調查只是為了未來的糾紛解決,對未來糾紛的解決沒有幫助的“過去”是沒有意義的。同時,在調解過程中某些當事人過度回憶過去的細枝末節(jié),容易使之重新經(jīng)歷一遍過去的痛苦,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進而陷入過度的情緒宣泄與相互指責的泥淖,既傷害了當事人又傷害了調解。此時調解員的策略是提醒當事人關注當下和未來,探討問題解決的具體方案,而不是執(zhí)著于過去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3.把抱怨轉化成目標
在焦點短期心理療法實施過程中,咨詢師通常運用一定的詢問技巧引導當事人去思考“希望情況有何改變”,使得當事人不再陷于無休止的抱怨之中,而是比較明確地去澄清自己的期待,并且思考改變的可能及尋找自己的著力點。調解員重新建構當事人的問題,創(chuàng)造改變,在詢問技巧中也很常用。調解員恰當?shù)剡\用這項技術,能使糾紛的發(fā)展在瞬間產(chǎn)生微妙的質變。比如在案例一中,當事人小兒子剛開始總是抱怨父母對哥哥的偏愛和對自己的忽略,而父母也覺得小兒子不體諒自己的苦心,開始心灰意冷。當小兒子的抱怨告一段落時,調解員問他:“那你希望父母作出怎樣的改變呢?”小兒子開始思考自己對于家庭關系的良好愿景并試著描述之,父母聆聽著他的描述,逐漸從他的愿景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和方法,并表示愿意嘗試一些改善親子關系的措施。為了讓當事人停止抱怨,正視問題的解決,調解員可以多使用類似于“你希望要如何”的句型,而不是談論什么是當事人所不要的。與當事人談論自己的需要,可以帶出行動的目標,改變才有可能發(fā)生。重新解構問題,就是邁向解決的一個方向。
4.轉變問句
焦點短期療法主要是以“可以做什么讓問題不再繼續(xù)下去”這樣的問句,取代“問題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即以探究此時此刻可以做些什么的問句,取代探討過去原因的問句。在調解過程中,也不妨運用轉變問句引導當事人開闊思路,以改變當事人的思考方向,讓當事人放棄糾纏于那些對未來糾紛的解決沒有幫助的“過去”,由當事人自行考量創(chuàng)造改變的各種可能性。比如某男由于受不了妻子的嘮叨而提出離婚,調解員在適當?shù)臅r機詢問這個以前總覺得老婆無理取鬧的當事人:“有什么辦法能減少你老婆的嘮叨?”在調解員的啟發(fā)下,丈夫逐漸終于認識到妻子的嘮叨的行為背后,其實是對丈夫的關注的需求,只要自己主動和她多交流溝通,妻子自然能減少抱怨和嘮叨,而離婚只是一種對現(xiàn)實的逃避而已。
5.例外問句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相信任何問題都有例外,個案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咨詢師要協(xié)助個案找出例外,讓個案看到以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獲得問題解決的可能。透過研究個案做了什么而使例外情境發(fā)生,并加強例外情境的發(fā)生,使這些小小的例外情境成為改變的開始,逐步發(fā)展成更多的改變。不論是多么麻煩的問題,任何人都不可能無時無刻均處在問題的情境中,總有問題不發(fā)生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的"例外"。"例外"常??梢宰鰹閱栴}解決的指引。在調解過程中,如果調解員能針對當事人的問題找出他的"例外",而這個例外可以引導問題的解決之道,并協(xié)助當事人感受到對問題的控制感。例如:一對時常爭吵瀕臨感情破裂的夫妻,可能都忘了他們也有不爭吵的時候,但在調解員的協(xié)助下,他們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在校教育發(fā)生問題時雙方都能安靜下來,理性地面對,調解員以孩子正在中考為契機,要求雙方齊心協(xié)力共同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并冷靜思考自己的婚姻該何去何從,這就等于為雙方瀕臨破裂的婚姻提供了一條解決問題的線索。
作為一種短期的咨詢模式,焦點解決短期咨詢是較簡便和容易掌握的。不接受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的心理學專家指責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缺乏理論深度,然而,在許多臨床心理學工作者對現(xiàn)代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技術進行批評與解構的當代,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恰恰以其強烈的時代性迎合了眾多不具備扎實的心理學功底的調解員的需要。其價值必將為更多的人所發(fā)現(xiàn),并潛移默化于調解的各個細節(jié)之中。
注釋:
①馮縉:當代心理治療四大流派治療方法評述,《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1年第1期第76頁。
[1]沈之菲.讓心理咨詢更有效——焦點解決短期心理療法探究.思想理論教育,2005(6).
[2]王紅梅,主編.民間糾紛調解.清華大學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3][英]Аlаsdаir J.Масdоnаld,著.駱宏,洪芳,沈宣元,譯.寧波出版社,2011.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of focus therapy technology in mediation
Wang Hong-mei
(Law Department of Zhejiang Police Vocational Academy, Hangzhou Zhejiang,310018, China)
The focus therapy technology oriented to solve the short-term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its course of treatment is short, quick, and fully "finished", human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use of focus in the mediation to solve short-term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the basi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full. In the process of mediation, we use "symptoms" positive functions, to guide the parties facing the future, the complaint into target, transformation, exception question questions and focus therapy technology, to change the attitude of the parties, help the parties find resource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and dispute itself.
focus; mediation; solution; psychology; technology
B84
A
1000-9795(2014)03-0269-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12
王紅梅(1974-),女,浙江寧波人,副教授,從事民商法學與調解法學等方向的研究。
本文為浙江警官職業(yè)學院2012年度服務行業(yè)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糾紛調解的心理學方法與策略(編號第1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