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明
(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江蘇南京 210017)
政務微博發(fā)展狀況淺析
——以南京政務微博為例
于松明
(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江蘇南京 210017)
政務微博;運行狀況;信息管理;發(fā)展趨勢
信息時代,網絡媒介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網絡使得信息發(fā)布的成本大大降低,發(fā)送方式越發(fā)便捷、傳播速度愈加迅速。如何借助微博擴大官方聲音,防止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失真,制止謠言肆意傳播,提高政府公信力,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和發(fā)展,已成為政務信息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內容。南京地區(qū)較早將政務微博用于工作實踐當中,通過對其部分政務微博的簡要分析,總結出當前政務微博運行中的可取之處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對未來政務微博的發(fā)展趨勢進行預測,為政府機關在電子政務建設中提供參考和幫助,推動政府管理方式改革,更好地建設服務型政府。
信息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使得信息發(fā)布和信息交流的模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不斷轉變政府工作方式,堅持與時俱進,實現行政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是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政府機關如何利用網絡技術擴大自身影響力、在社交網絡日益蓬勃發(fā)展的今天確保公信力不受損害,擴大民主,拉近政府與群眾的距離,匯民意、聚民智,需要廣大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高認識,增強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能力,實現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的創(chuàng)新。
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社會管理是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通過制定一系列社會政策和法律規(guī)范,對社會組織和社會事務進行規(guī)范和引導,培育和健全社會結構,調整各類社會利益關系,回應社會訴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正、社會秩序和社會穩(wěn)定,以及健全社會內外部環(huán)境,促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自然協調發(fā)展的一系列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的過程。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矛盾多發(fā)期、利益調整期,社會狀態(tài)更加活躍,開放性、流動性問題增多,社會訴求不斷提升,維權意識更加強烈。而沒有社會的穩(wěn)定,就不可能有經濟、政治的繁榮發(fā)展。面對這些新的社會管理問題和管理要求,政府機關必須采取新的應對措施。在諸多溝通與交流方式中,使用新型的社交工具微博,能夠迅速、及時、有效地與群眾加強聯系,幫助黨政機關第一時間溝通信息,交流情況,化解矛盾,進而協調社會關系、規(guī)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應對社會風險、促進社會穩(wěn)定。本文以南京政務微博為例,分析探究政務微博的發(fā)展狀況、優(yōu)點、不足及對策。
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社交工具和信息發(fā)布平臺,其便利的發(fā)布方式、友好的互動體驗和迅捷的傳播速度,與傳統媒介相比較都是后者所難以望其項背的。根據工信部2012年2月底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各品牌微博注冊用戶數已超過5億,每天發(fā)布并流通的微博消息浩如煙海,充斥其間的信息也是魚龍混雜。而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微博的傳播功能,建立健全黨務政務信息發(fā)布制度、發(fā)揮微博的開放性特征,提高黨政機關的信息透明度、通過微博的溝通交流功能,推動公民的參與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已然成為目前黨政機關日漸關注的一個焦點,對于把握信息化條件下的政府治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從2009年湖南省桃園縣建立第一個政府微博“桃園網”開始,各類政務微博如雨后春筍般紛紛開通,并在短時間內便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從甘肅校車事故后“微博甘肅”發(fā)布事件處理進展到“我愛柳州”在水源地污染發(fā)生后的水情實時發(fā)布,從成都警方“微博追逃”到浙江溫嶺的“微博辟謠”,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微博的信息公開發(fā)布方式的的確確有助于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而政府官員通過發(fā)布微博與群眾互動,更是拉近了官方與民眾的關系。原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通過微博給癌癥患者家屬回信,“你的痛也是大家的痛”、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在微博上點名高校校長要求加強食堂食品安全,直言“傷不起”。這些飽含深情的真誠話語,不但體現了政府官員的親民作風,更增加了社會和諧的因素。
作為政務發(fā)布信息化、網絡化程度比較高的南京市,在建設政務微博方面自然也不甘落后,正積極探索。最早為平息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引發(fā)市民“搶鹽風潮”而建立官方微博的南京市,為了進一步發(fā)揮微博在政務工作中的作用,深化和拓展民眾與政府間的網絡互動,在較早開通政務微博的基礎上于2011年5月26日在新浪微博又率先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微博城市廣場,在政務微博的建設方面邁出了創(chuàng)新的步伐。
南京微博城市廣場由155家經過實名認證的微博組成。這155家微博按照官方、政務機構、官員、學校院所、新聞傳媒、文化場館、南京名人等八個板塊排列,以構建“微城市”為理念,向社會發(fā)布全方位、多領域的及時消息。微博廣場中政務微博共計58個,新聞媒體52個,16家學校院所和23位經過實名認證的政府官員[1]。新浪官方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底,南京政務微博“粉絲”已達223萬人,南京市公安局微博“平安南京”、物價局微博“南京價格監(jiān)測”、公安局交管局微博“南京路況直播間”等政務微博關注人數均突破十萬,其中南京市委宣傳部開辦的微博“南京發(fā)布”迄今已發(fā)布微博6900余條,日均更新微博15條,每20分鐘更新一次,關注者高達92萬多人,在2011年政務微博年度高峰論壇上,新浪網和人民網輿情監(jiān)察室發(fā)布報告稱,根據活躍度、轉發(fā)率、用戶數等指標綜合分析,“南京發(fā)布”位列全國政務微博前十名[2]。以微博平臺為依托,南京市委宣傳部做出的“突發(fā)事件一小時發(fā)布”的信息發(fā)布制度也于去年成功入選地方政府政府創(chuàng)新獎候選名單。
南京地區(qū)政務微博在建立之后的較短時間內就擁有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服務型政府理念下工作方式的轉變
為了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好更快地發(fā)展,政府機關必須樹立服務意識,在日常工作中將服務性職能放在突出位置,慎用行政管制職能,引入市場機制,充分發(fā)揮市場價值規(guī)律。南京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在基于商業(yè)化運營的社交平臺新浪微博率先建立起城市微博廣場,開全國之先河,通過調整政府工作思路,充分發(fā)揮微博的信息傳播功能,拉近了同群眾的距離,提高了政務信息發(fā)布的速度?,F如今,但凡南京市政府機關作出重要決定或全市發(fā)生重大事件基本上都能夠通過微博第一時間向社會發(fā)布,保證公民的知情權。
(二)南京市各政府部門的重視和參與
隨著微博使用群體的迅速擴大,南京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大力支持政務微博的發(fā)展,先后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務微博建設的意見》、《關于深化網絡發(fā)言人制度建設、進一步提升網絡互動工作水平的意見》等文件,要求涉及百姓生活的窗口部門應當逐步開通政務微博,不斷推進政務微博的深入發(fā)展。
目前,南京市已有75家政府機關開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從市委宣傳部到市公安局,從市物價局到市園林局……發(fā)布的信息初步覆蓋了居民日常生活所經常接觸的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建鄴區(qū)的所有街道辦事處均開通了官方微博,南京政務微博的部門參與程度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三)政務微博管理的專業(yè)化、科學化
政務微博作為黨政機關發(fā)布信息、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在工作中對于平臺的運行和維護應當格外重視,采用專職人員和專業(yè)團隊進行管理,從微博界面設計到微博消息更新都需堅持專業(yè)化、科學化、人性化。2011年,南京市曾組織領導干部進行網絡素養(yǎng)培訓,邀請新浪微博部副總經理李少宇傳授“織圍脖”的經驗,并向領導干部發(fā)放圖書《微博改變一切》,要求領導干部從思想上、行動上重視微博的科學管理和使用。
(四)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和親民性
微博的溝通性是其本身的一大特點,政務微博在運營過程中如能注重和網民的互動,產生雙向交流,不僅能擴大信息傳播能力,同時還能起到信息收集和反饋效用,匯民意、聚民智。政府的決策好不好,工作有沒有問題,可以通過分析網民對發(fā)布的微博信息的反應、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相比一些地方政務微博只發(fā)信息不加好友,或者只與“兄弟單位”互粉的政務微博,南京市政務微博特別重視與網民的交流,以“南京發(fā)布”為例,除了常用的微博留言板外,經過實名認證的網民只要與“南京發(fā)布”微博互粉成功,還可以通過發(fā)送私信的方式與官方交流。南京政務微博充分利用了微博的互動功能,拓寬民眾反饋渠道,搜集社情民意,進一步確保公民民主監(jiān)督、民主決策的權利,擴大了基層民主。
與通過傳統媒介發(fā)布信息使用的正式書面用語不同,南京市眾多政務微博發(fā)布的微博消息更加偏重口語化,在形式上更加貼近群眾,在內容上更加貼近生活,清新活潑的話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政府機關在普通人心中“嚴肅古板”的印象,拉近了民眾與政府的距離?!扒鍥鲩T高架北向南下橋口發(fā)生一起事故,占據左側一股車道,童鞋們一定要保持安全車距,安全第一呢!”[3]網絡流行語在政務微博中的大量使用,不僅說明政府機關內部有一批能把握時代潮流,了解大眾生活的工作人員,而且也體現出行政部門努力提升親民程度,從群眾角度出發(fā)開展工作的良好愿景。
(五)對細節(jié)和時效的注重
對于政務微博來說,“里子”是關鍵,但“面子”也同樣非常重要。相比于板式單一、美工粗糙的系統頁面,經過精心設計的個性化微博主頁更能吸引網民瀏覽。南京眾多政務微博深諳此道,在頁面的編排設計上做足了功課,著實吸引了一批粉絲前來“圍觀”。南京市委宣傳部微博“南京發(fā)布”不僅根據季節(jié)、節(jié)日時常更換主頁風格,有時為此還專門發(fā)出微博進行預告:“政務微博座談會,‘南京發(fā)布’現場換膚了!棲霞紅葉秋天手繪版,漂亮吧!呵呵。不久還有冬季版哦,敬請期待!”[4]
除了在微博主頁的布置上下功夫,南京的一些政務微博還打破時間限制,在正常工作時間外堅持更新,為了搶在第一時間發(fā)布新聞,“南京發(fā)布”曾經在凌晨兩點半更新微博,受到眾多網民的好評。
(六)政務微博得到官員個人微博的支持
政務微博的發(fā)展離不開人員、資金和技術的投入,離不開廣大網民的關注,也離不開有關領導的支持。政務微博,代表的是其背后的行政部門,消息發(fā)布的重點自然放在官方,南京市影響力較大的幾個政務微博如“南京發(fā)布”、“平安南京”、“南京物價監(jiān)測”等雖然努力打造親民形象,但重心必然集中在政務信息發(fā)布上,對于涉及到市民個人的具體事件可謂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照顧到各個方面。而官員的個人微博正好可以成為有力的補充,個人微博具有人格化特征,相比于政務微博,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在個人微博上與網民進行一對一交流更為方便,涉及的話題也更加開放。
目前,南京市共有22位通過了實名認證的官員入駐微博城市廣場,這些個人微博,除了用于正常的社交活動外,也成為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wèi)澤也表示自己經?!皾撍标P注網上的微博精選,把握網絡輿論動向。官員個人微博同政務微博既有聯系又有分工,減輕了政務微博的負擔,拓寬了政務微博的輻射面,有力地支持了政務微博的發(fā)展。
(七)建立了政務微博間的競爭與排名制度
隨著南京市越來越多的行政部門建立政務微博,從2011年下半年起,南京市與新浪微博多次合作,發(fā)布了一系列的政務微博排行榜,從用戶數到活躍度再到影響力,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綜合分析各政務微博的運行情況。微博運行的究竟怎樣,是否符合開辦的初衷,有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通過對量化數據的分析一目了然。雖然南京市沒有對政府部門的政務微博建設情況設立硬性指標,但是通過一次次的政務微博負責人會議和各類微博排行榜單,對政務微博的建設和發(fā)展提出了諸多建議,指明了發(fā)展方向,以一種競爭排名的方式,促進了各政務微博間的良性競爭。
自2011年2月份南京地區(qū)首個政務微博“南京發(fā)布”開通以來,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南京市各政務微博大多取得了較快發(fā)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獲得了輿論的廣泛好評。然而政務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政務平臺,在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總的來看,當前南京市政務微博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一)一些民生部門、窗口單位至今未開通政務微博
與一些開辦得紅紅火火的政務微博形成鮮明對比,南京部分政府部門的政務微博仍是不見蹤影。在全面推廣電子政務、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大背景下,一些單位仍然存在“心態(tài)上不想用,技術上不善用”[5]的思想,南京市民政、規(guī)劃、城建、城管等部門都尚未開通官方微博。2011年年南京曾舉行過民政局行風述職評議大會,會上對民政局的提問多半是咨詢性質的,比如外地人在寧結婚,結婚證如何辦理。有市民對此評價說:“如果民政局的服務窗口開通了微博,是不是這樣的問題隨時隨地就能解答,根本不需要拿到這個場合來問?!保?]
雖然作為綜合性政務微博的“南京發(fā)布”時常會出現涉及這些部門的政務信息,但顯而易見,僅僅依靠一家微博來發(fā)布數家信息量較大部門的信息是遠遠不夠的,這些部門應當建立自己的專門微博,使自己的政務信息更加公開,順應信息化潮流。
(二)部分政務微博疏于管理,流于形式
不少政府網站曾因內容空洞、信息陳舊而飽受批評,時至今日這種問題仍未能得到完全解決。令人遺憾的是,作為信息發(fā)布新平臺的政務微博也不幸延續(xù)了之前出現在網站上的這種問題。更新不及時,數天甚至數周不發(fā)一條信息,對網民的留言不作回應;缺乏維護,微博頁面上廣告橫行。用這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對待政務微博,不僅違背了微博的社交原則,偏離了開設政務微博的初衷,更會令熱心網民感到失望,有損于政府的形象。
(三)微博品牌單一,覆蓋面不夠廣泛
目前南京市各政務微博主要集中在新浪微博平臺上,面對的網民主要是新浪微博的注冊用戶。除了新浪微博外,騰訊、網易、搜狐、人民等品牌微博上還未出現南京市政府部門的官方微博,而這幾家微博的用戶數量也是數以億計。僅僅局限在一家微博上,帶來的不止是用戶量和影響力的損失,也使政務信息公開和拉近官民距離的效果打了折扣。
政務微博的興起是信息時代一種不可抗拒的潮流,不斷完善政務微博的功能,為民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政務信息服務已成為當前黨政機關的一項重要工作。2012年度的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指出:“如今是社交媒體(如微博等)迅速崛起的時代。特別是亞太地區(qū)的社交媒體獲得了史無前例的發(fā)展,成為這兩個地區(qū)網絡使用的主要方式。這就要求政府要利用社交媒體在公眾中推廣電子政務的使用,努力使社會各個群體都能通過這種新的方式享受到電子政務的服務?!保?]針對當前政務微博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結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網絡技術發(fā)展的趨勢,通過以下措施的調整和規(guī)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政務微博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一)優(yōu)化整合,打通政務微博和政府網站、熱線的關系
政務微博在電子政務,特別是網絡信息宣傳中的作用已經初露鋒芒,并將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電子政務平臺的沒落,相反的,政府網站、市民熱線等平臺如今仍然占據著重要地位,網站和熱線作為政府機關信息發(fā)布、與群眾交流的主要手段在短期內不可能被替代。而微博作為快節(jié)奏生活的產物,其本身追求的就是快速簡潔,并不適合發(fā)布大篇幅的信息。普通微博用戶的單條信息字數不得超過140字,政務微博雖然不受此限制,但既然建立在這種短消息式的快速傳播平臺之上,就應當符合絕大多數普通用戶的口味,倘若在政務微博上長篇大論、發(fā)布成篇的政府文件,則不僅使一般網民感到乏味,也失掉了微博“濃縮精華“的特色,變得與傳統的政務網站別無二致。
因此,應當將微博所具有的即時性、簡潔性、互動性等特點與傳統的網站、熱線的系統性、詳細性相結合,綜合各種平臺的優(yōu)勢,完善信息的發(fā)布、搜集和反饋工作。為了推進政務公開,擴大基層民主,保障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在政務微博上依法發(fā)布政務信息,把各類文件加以整合提煉,將要點以微博的形式傳達出去。對于重要的、篇幅過大不適合在微博上公開的,應在相關政府網站上予以公布同時在政務微博上發(fā)出文章的標題和鏈接,方便群眾點擊查閱。這樣就起到了打通政務微博與政府網站的作用。
黨政機關還可以利用微博平臺經常性地舉辦“微訪談”,以問答形式實時與群眾交流,將微博的即時通訊功能發(fā)揮到最大,作為熱線電話的有益補充。同熱線電話相比,群眾的提問和官方的解答可以長時間保留在網絡頁面上,便于更加直觀地查看。
(二)擴大受眾群體,建立覆蓋多個平臺的政務微博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guī)模突破5億,目前有近半數網民在使用微博,比例達到48. 7%。幾大品牌微博(新浪、騰訊、人民、網易、搜狐)都有著千萬以上級別的用戶量,其中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的注冊用戶數更是突破3億,如此大的基數,自然為政務微博擴展影響力提供了充分的用戶保障?;谖⒉┢脚_建立的社交網絡以用戶間的相互關注為紐帶,一條微博只要在不同用戶間經過多次轉發(fā),其影響力就會呈幾何數字增長,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政務微博如果想要搶占輿論高地,將公開的政務信息最大限度地傳播,就必須擁有龐大的關注用戶群體。在商業(yè)化運營模式下,不同微博平臺擁有各自的品牌,各微博間的用戶和數據實行物理隔離。這意味著一條微博信息只能在自己所屬的平臺上進行轉發(fā)和評論,只有將該條微博信息復制下來,然后使用另一賬號登陸其他微博,才能夠實現微博的跨平臺傳播。對于普通網民來說,使用多個品牌微博的活躍用戶比例并不太大,大多數人還是主要使用一個微博。針對這種情況,政府機關如果能夠在多平臺開設政務微博,同時發(fā)布、同步更新,就可以兼顧各個品牌的微博用戶,不但可以擴大受眾的范圍,提高自家政務微博的影響力,更是深化服務型政府理念,為群眾提供人性化服務的有力體現。
在開設多平臺政務微博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因為存在跨平臺維護的問題,必然會導致工作量和運行成本的上升。考慮到當前的政務微博還處在發(fā)展期,對大多數政府部門來說應當擴大資金投入,增加人員支持,而且各微博平臺技術差異性相對不大,維護成本隨著技術的成熟也會不斷降低,實現多平臺開設政務微博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也遠遠超過投入本身。基于此,建設多平臺政務微博是切實可行的,也是未來政務微博發(fā)展的一個趨勢。
(三)走進現實,注重線下交流,與熱心微博粉絲面對面
微博的出現模糊了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界限,不同于過去在社區(qū)、論壇主要以通過匿名身份實現交流的方式,在微博上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個人以實名身份參與各類活動,對這部分群體而言,網絡與現實的界限已然消失,其中有一批人,他們既對政府工作提出批評,表示不滿,也常常群策群力、建言獻策,這些人的身份各異,從精英到草根,幾乎每個階層都不乏這樣的代表人物,在微博上擁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政務微博開設的目的就在于促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因此,必須注重與網民的線上交流,將政務微博作為聯系政府和群眾的一條重要紐帶。要充分發(fā)揮微博的社交性優(yōu)勢,創(chuàng)造條件讓群眾監(jiān)督政府、批評政府,在適當的時候將有代表性的、經常在微博上提出建設性意見的熱心網友請來,面對面地同他們交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詳細了解他們的訴求。這樣,就實現了微博問政、微博行政向現實的延伸,將政府與群眾在線上與線下的交流有機結合到一起。
(四)加強與企業(yè)合作,擴大政務微博影響力
政務微博發(fā)展至今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從微博的作用,尤其是從微博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迅速的信息傳播速度來看,政務微博做得還遠遠不夠。首先,在用戶關注數方面,即便作為全國“粉絲”數量最多的政務微博“平安北京”,擁有的關注用戶也只有215萬,與不少擁有動輒數以千萬計“粉絲”的明星個人微博相比差距明顯;其次,缺乏與關注用戶,特別是與“明星粉絲”的互動,相比于眾多社會知名人士積極關注政務微博而言,不少政務微博對個人的關注較少,官本位思維嚴重。要想破解這些弊端,實現政務微博的進一步發(fā)展,擴大政務微博的影響力,政府除了改進工作作風,加強微博建設外,更要轉變思路,深化與微博運營企業(yè)的合作。
在具體實施方面,政務微博可以借助運營商向用戶發(fā)送推薦信息,吸引用戶關注。在個人使用微博過程中,運營商會根據用戶所在地、關注內容和好友構成向用戶推薦一些熱門微博,政府機關可以與運營商合作,在推薦內容中加入本地區(qū)主要政務微博,鼓勵本地用戶成為地方政務微博的關注者。微博運營商也可以在綜合各項數據的基礎上,向政務微博的管理部門通報關注對象的結構層次,從而使相關政務微博根據關注者的需要調整發(fā)布內容,改進工作方法。
此外,針對各地區(qū)、各部門政務微博發(fā)展不平衡的問題,運營商可以以優(yōu)秀政務微博為藍本,分門別類提供一攬子的政務微博運作方案,這樣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各政務微博間的質量差距,又能適當減輕有關部門打理政務微博的工作壓力,簡化政務微博的運行流程,在技術上促進更多部門開設政務微博。
(五)堅持依法管理,做好正確的輿論引導工作
微博作為新興媒體,相比于傳統媒介有著更快更強的信息傳播能力,這種傳播能力是一把雙刃劍,黨政機關可以用它更好地傳達信息,更加方便地“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但同樣的,如果有人利用微博傳播不良信息,其造成的破壞力和不良的社會影響也是不容低估的。在政務微博的管理上,要注重對發(fā)布信息內容的把握,實事求是地回復網民的留言。在日常維護工作中,要仔細瀏覽微博留言,及時刪除留言板內的廣告和各類違法信息。要加強輿論引導,通過政務微博宣傳積極向上的內容,帶頭凈化網絡環(huán)境。要依法保障網民的言論自由,允許網民在政務微博留言板上對政府工作提出批評,容忍不同意見的存在。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正確的微博輿論導向,政務微博才能進一步發(fā)揮出其應有的社會價值。
總之,建設和發(fā)展政務微博,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眾多政府機關應當重視的一項工作,政務微博的開設有助于政府機關轉變工作方式,建設服務型政府,推動電子政務和辦公自動化進程。學好政務微博的運作方式,用好政務微博,使之成為為民服務的重要窗口是以人為本、堅持與時俱進的體現,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客觀要求,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曾力瑩、顏芳:《南京城市微博廣場昨日亮相》,《新華日報》,2011年5月26日。
[2]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2011年新浪政務微博報告》,2011年12月。
[3]南京路況直播間,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938364634"。
[4]南京發(fā)布,新浪微博"http://weibo.com/njfb"http://weibo. com/njfb。
[5]引自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德生在南京市首屆政務微博大會上的講話。
[6]鹿偉:《南京首份政務微博報告出爐,影響力前三名有兩個是“公安”》,《現代快報》,2011年11月24日。
[7]聯合國經社部、國家行政學院:《2012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中文版。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ment Affairs'Miroblog——Choose Nanjing as an Example
YU Song-ming
(School of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17,China)
government affairs microblog;operation condition;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the network media has achieved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With MicroBlog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cial network,information release cost reduced greatly,in more convenient way and more quickly.How to expand official voice by micro blog,prevent information distort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stop the network from spreading rumors,improve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and promot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has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that the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n not be ignored.This paper uses Nanjing government affairs micro blog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analyses local government affairs micro blog.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sirable place and deficiency in the operation of current government affairs micro blog,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s micro blog.It can offer reference and help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 e-government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mode,and build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much better.
G210.7
A
2095-5170(2014)02-0154-06
[責任編輯:邱 ?。?/p>
2013-06-10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廳2011年高校哲社項目(項目編號:2011sjd860002)階段性研究成果。
于松明,男,江蘇徐州人,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