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景洲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模式,一般都是教師進班級,出示一些復習題,學生舉手回答完成,引入新課,在新課教學中往往都是出示例題學生試做,教師講解,集體訂正,然后做一些書中相應的題,教師總結這節(jié)課就算上完了。這種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數(shù)學教學不是老師教學,而應最大限度地組織學生積極地開展數(shù)學實踐活動,即“做”數(shù)學,也就是做數(shù)學研究。教學中應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shù)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從發(fā)現(xiàn)中尋找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體會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和“做”數(shù)學的樂趣。要實現(xiàn)以上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除了要切實轉變教學理念、重新認識自己的位置與作用外,還得有新的教學策略,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認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開放內容,讓學生回歸生活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shù)學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要把抽象的數(shù)學變成有趣的、生動的、易于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無處不在。數(shù)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學好數(shù)學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解決問題,因此,教學設計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將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將學生經(jīng)驗納入課堂,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理解數(shù)學,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shù)學的魅力,讓數(shù)學課不在空洞乏味。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厘米和米的認識”時,往常都是讓學生帶些物品進行簡單的測量來理解厘米和米,但是這樣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這一次,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去測量,學生自主分組進行幾次測量:量量自己立定跳遠的成績;量量自己跨兩步的距離;任意測量物體的長度,學生興致勃勃地在組長的帶領下,有序地開始了測量活動。說實話我還真沒想到他們有這么強的組織、合作能力。測量的過程非常的標準,整個過程我并沒有給學生講解測量的方法,而是由他們自主地體驗答案,學生不僅掌握了測量方法,還提高了實踐能力。在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在積極地參與,不用老師去組織紀律,他們都自覺地去做。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問題,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
二、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
所謂“自主學習”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傳統(tǒng)的“滿堂灌”是不足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因為學生沒有時間的保證,他們缺乏屬于自己支配的課堂時間,自主學習也就不可能實現(xiàn),因此,給予學生自主權,最根本的就是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我們經(jīng)??吹交蜃约阂灿H身經(jīng)歷過這樣的場景:有的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留一點時間出來,然后對學生說:“給同學們留5分鐘時間,請你們自己學習這部分內容,注意有幾個要求……”而真正的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時間已所剩無幾了。有的老師這樣布置任務:“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本內容,下面請同學們自主完成幾個問題,在課本中找出答案,請同學們自己把握時間,快速完成?!边@一系列的舉措并不能讓學生有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
三、開放空間,讓學生合作互動
合作學習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體系,他在改善課堂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合作學習是讓學生在小組內為了完成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那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合作,我們就要做到:了解學生的認知特征,合理地組建合作小組;明確討論問題,決定合作方式;教師參與互動交流。同時在合作交流時我們也應注意一些問題,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合作,在教學中,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需要合作學習,在沒有合作價值的情況下,合作就是一種重復的、無效的勞動。例如,有位教師在課堂中出示“媽媽買了8個橘子,姐姐又買了6個,他們一共買了多少?”后,對學生說,小組開始合作解決這個問題。其實這樣的問題就缺乏合作的學習價值,學生完全可以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另外,要注意的就是,合作學習追求實效,防止流于形式。在很多課堂中,往往是教師簡單地出示問題就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快速地回頭,滿教室嗡嗡的聲音,小組內每位學生都在張口發(fā)言,誰也聽不清楚誰在說什么。幾分鐘后,教師一聲口令,學生就安靜下來。站起來發(fā)言時,總是“我們組怎樣怎樣”,又或者是小組在回答問題時,組員你推我、我推你,這樣的小組合作交流沒有起到實際的作用。合作學習要有獨立學習的前提,如果沒有獨立學習,就會使合作學習成為好學生的“壟斷”,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長此以往,學生將會喪失自主學習的能力,產生依賴情緒。教學中,我們應該提出問題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然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后,再全班交流。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州特克斯縣喬拉
克鐵熱克鎮(zhèn)孟布拉克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