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法
谷雨在二十四節(jié)氣歌中“春雨驚春清谷天”排在春天節(jié)氣的第六位,是春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過了谷雨就轉入炎熱的夏季了。
如果我們仔細來看這個節(jié)氣歌,就會發(fā)現(xiàn)春天是多么的像一出折子戲:立春是序幕,雨水是開始,驚蟄是發(fā)展,春分是高潮,清明是“節(jié)氣”與“節(jié)日”唯一重合的節(jié)日,谷雨是尾聲。但尾聲并不代表春天就此落幕。徐徐吹拂的春風,潺潺流淌的溪水,潤物無聲的細雨,驚醒萬物的春雷,大地上由淡到濃的顏色,花間嬉戲的人群,翩翩起舞的小鳥,田野里拔節(jié)的莊稼,柳絲串成的綠線,悠悠飄揚的歌聲——都是大自然在春天舞臺上的精彩表演。
“谷雨”這個節(jié)氣中的“谷”字,并不是人們常說的山谷的意思,而是指谷子。谷子書面的稱謂叫“粟”,古代也稱“禾”,屬于常說的五谷(粟、麥、稻、黍、菽)之一。春天里,厚實的土地讓谷種吸足了水分,開始安然生長。那濃濃的綠色,滋潤著行走在田野里的人,讓他們把所有的夢想寄托在田地里。青青的谷禾,讓站立在田野里期待的人,充滿了艱辛的詩意。莊稼的生長依賴雨水,莊稼與雨水密不可分。不管是“谷雨前,好種棉”、“谷雨不種花,心頭像蟹爬”之類世代相傳的諺語,還是“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凈明潔也”的記載,都可以看出,谷雨這個節(jié)氣圍繞著“雨”這個中心。這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谷類作物的生長發(fā)育關系很大。雨水適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jié)和春播作物的播種出苗,古代所謂“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氣候意義。
谷雨時節(jié)太陽到達黃經(jīng)30°,正值人間四月天。谷雨時的春光,極盡妖嬈。人間四月仍如盛裝而出的女子,無邊春色惹人醉,有著說不盡,道不完的妖嬈。地面上青草茸茸,有婆婆納紫花地丁蒲公英綴于其間,與其呼應,像是母親隨口哼出的搖籃曲,甜美而溫馨。這些花開得不緊不慢,孩童般稚氣,白日在開,夜晚也在開,花無眠呵,春無眠,它們自顧自地開著,竭盡全力把春光演繹到最后。墻頭紫藤,枯瘦的藤上因為掛上了淡紫的花束,在舊墻之上猶如一幅水墨畫;而它的近鄰玉蘭花,早就謝盡滿樹白花,總疑心那些花朵化作白鴿在某一個夜晚飛走了。那么一場盛放,數(shù)以百計的花朵被數(shù)以千計的葉子所取代,一切進行得毫無聲息,新葉勝花,它們才是下一個季節(jié)的主角。
宋代大詩人蘇軾有詩云:“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辈杓骞扔甏海湃饲嗖A雨前茶。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時節(jié)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茶農(nóng)們那天采摘來做好的茶都是留起來自己喝或用作來招待客人,他們在泡茶給你喝的時候,會頗為炫耀地對客人說,這是谷雨那天做的茶。言下之意,只有貴客來了才會拿出來給你喝。
過了谷雨,春天也就過去了。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開始,耽誤不起,該耕的地要耕,該種的莊稼要種,該施的肥要施,該鋤的草要鋤,一切都要趕早,萬不可荒蕪歲月,耽誤季節(jié)。不然的話可要誤了一春錯一年喲! 【編輯:木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