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酒”成了人們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喜事飲酒,白事飲酒,節(jié)日慶典也飲酒,樂也飲酒,憂愁也飲酒,可獨自小酌,亦可集聚暢飲;中國又是詩的國度,于是這濃濃的酒也就成了詩人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情感抒發(fā)的載體。以酒賦詩的佳作不勝枚舉,以酒著稱的的詩人也實在太多,像李白、杜甫、蘇軾、陶淵明皆是酒的豪飲者。如果說飲酒是男子的最愛,酒后能釋放那份豪放灑脫之氣,而在南宋的一位女詞人的作品里,我們分明讀出了不一樣的酒韻,酒韻之作就占據(jù)著易安作品的半壁之多,也伴隨著易安的一生。她把這淡淡的酒,滲透到柔美的文字中,讓讀者沉醉于一杯杯淳美的“佳釀”,令人流連其中,不忍酒醒。
我們先來看看她的《如夢令》,按理說李清照作為當時著名學者李格非之女,系大家閨秀,以封建的習俗,少女不宜飲酒狂歡,有失體統(tǒng)。而恰恰是這種濃郁的書香家庭和開明的教育氛圍造就了李清照爽朗和豪放的性格,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被封建禮教束縛的閨閣之女,而是一個熱情隨性率真的少女,我們也可以猜測從小李清照就在父親的影響下,會陪父親小酌一杯,于是這首充滿著青春浪漫氣息的作品也就不難理解了,詞中描寫少女是何等灑脫,個性是何等張揚,又是何等幸福!酒后的率真處處體現(xiàn)著一個少女的情懷,這無拘束的生活又豈止是李清照一人所追求的呢!
再看看她的《醉花陰》,李清照與趙明誠結為連理,可謂是天作之合,兩人情投意合,感情甚篤?;楹髢扇斯餐芯拷鹗磐娌⒆稣恚鹈鄣男腋I畈豢赡艹ο嗵?,別離自是難免,趙明誠為了自己的金石研究,開始游走他鄉(xiāng)。雖說也舍不得李清照,可也無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嘛!雖說此事古難全,可李清照那滿腹的相思之苦該向誰訴說,又有誰人聽?“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這一杯酒能澆去憂愁,能否捎去思念?時值重陽“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李清照并沒有直抒胸臆,表達內心的相思之苦,而佳節(jié)依舊,黃花依舊,可人比花瘦。我們不禁想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可誰又能與相思憔悴消瘦的她共飲這杯相思酒,卻也只能“獨酌無相親”了。
如她的《浪淘沙》: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
幸福的生活總是短暫的,李清照似乎還沒好好體味幸福的滋味,她的丈夫趙明誠便病逝了。這突如而至的一遭,使得她還沒晃過神來,她仍然回首著舊日與趙明誠相對而坐,多少溫馨快樂的場面浮現(xiàn)于腦海,而如今早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不禁“欲語淚先流”。簾外寒風襲來,她這才如夢初醒,原來夫婿早已辭世永別了,亡夫之痛,只能借助酒來麻醉自己,“一江春浪醉醒中”,她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在這半醒半醉之中,我們看到的分明是內心在泣血的李清照啊,可這誰人能憐惜?
她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屋漏偏逢連夜雨”。丈夫的離世使李清照在悲痛中久久不能自拔,怎奈靖康之恥,只能她倉皇難渡,這流離失所的漂泊日子何時是個頭???早年的優(yōu)裕生活卻落得個“凄凄慘慘戚戚”,國破家亡的雙重打擊,使得李清照愈發(fā)的憔悴,就像那被風吹落滿地的黃花,又有誰采摘和拾???如今再也找不回那個浪漫、灑脫、無羈、酒酣后找不到回家路的青春少女,在歲月的風霜、人世的炎涼磨難中,她只能獨自守著窗兒,迎接她的是漫漫的長夜,淡酒在手,濃愁在心,這愁恨怎一杯“酒”了得!
就這樣一個昔日的才女在終日的孤苦和愁怨中香殞他鄉(xiāng),伴隨他一生的只有那充滿閨怨相思的詞和一杯杯暢飲的酒,這酒伴她走過了青春爛漫灑脫的少女時光,酒也替她捎上了對丈夫的相思和悼念,酒也成為詞人晚年打發(fā)時光的慰藉。讀她篇篇佳詞,品她杯杯淡酒,這閨怨,這相思,這國恨也都消融在這酒里了吧!隨著詞人的一飲而盡,留下的只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剛烈有柔情的女中豪杰,酒伴一生又怎樣,任是酒醉也動人!
孫愛卿,教師,現(xiàn)居山東臨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