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雅
(福建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建 褔州350007)
會話沖突是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長久以來受到語用學家的冷落和忽略,這也成為了禮貌研究中存在的理念偏見。[1]所幸學者們已經漸漸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有越來越多關于沖突性話語的研究成果涌現。本文將以電視劇《新結婚時代》中的沖突性話語為語料,從會話分析的角度討論其中的話語沖突,并將其分為兩類,即緩和性沖突和加劇性沖突,探討會話的沖突管理對說話人的身份屬性的顯現和身份構建起到的重要影響,以期更好地解讀人際交往的過程。
一、文獻回顧 會話沖突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包括了許多言語行為和言語事件,如爭執(zhí)、反駁、爭吵、反駁、爭論等,而它們的共同特征就是言語交際雙方的話語對立。早期國外學者對會話沖突研究是從對兒童言語論辯或爭執(zhí)現象開始,Brenneis和Lein(1977)通過調查總結出孩子話語沖突的一般模式——重復、升級和倒轉。Boggs(1978)通過研究兒童爭議現象,也得到了類似的研究結果,即在沖突過程中說話人可能經歷從斷言、挑戰(zhàn)到威脅等規(guī)律性的變換。Goodwin和Goodwin(1987)發(fā)現孩子經常重復使用語音、句法等言語表現形式和手勢、面部表情等非言語表現形式來持續(xù)沖突或者加劇沖突。國內學者主要從會話分析的角度來分析,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沖突性話語的風格特征、結構特征和策略特征。劉平[2]討論了沖突性話語的語言表征和沖突中元語用話語的主要類型及其語用調節(jié)功能。
二、面子和身份構建 Brown 和Levinson認為面子就是行為選擇的自主權,或自己的觀點能得到對方的認可,具體地說,面子就是每個人意欲為自己爭取的公眾形象。他們將面子分為正面面子和負面面子,正面面子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贊許,負面面子則是有自主的權利,有行事的自由,行為不受他人強制或干預。[3](P98-99)在人和人的交際過程中,面子是一種普遍需求,人們通過正面面子和負面面子的協商來進行身份協商,以取得順從性和獨立性(劉靜,2010)。Goffman[4](P5)認為面子即個人在特定語境里所希望建構的積極形象;Scollon.R 和Scollon.S將面子定義為交際過程中的人際身份。[5](P34-36)可見,已經有許多學者從多種維度探討面子和身份,其中起到重大影響的一個是Simon在2004年提出來的身份個人模式,他認為個人的自我概念其實是自己特點或屬性的各種信念的疊加,而身份屬性包括個性特點(如外向)、能力特長、社會角色(如教師)等等。
所謂的身份構建就是交際者在交際過程中呈現并維護自己的身份形象,或者重新建構自己所期望的身份形象[1],因此言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建構或者維護自身的良好形象。會話沖突,作為言語交際類型的一種,說話人在交際過程仍然會努力建構和傳遞自身的良好形象,當然由于話語的沖突性,交際者還可能進一步威脅和破壞對方的身份形象。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言語形式和策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會話沖突管理 會話沖突管理即面對話語沖突,說話人或者第三者為了建構自己所期望的面子和傳遞良好的形象,借助各種語言手段對話語沖突進行加劇或緩和。下面以電視劇《新結婚時代》為語料進行分析。
(一)緩和性沖突管理 緩和性沖突管理指的是在會話沖突產生時,交際者通過各種言語方式來緩和沖突,以期降低面子威脅和減輕對其身份形象的破壞。緩和性沖突管理包括第三者緩和性的語言干預和表面性同意。
1.第三者緩和性的言語干預。說話人或第三者可以插入一些幽默或者抑制沖突的話語來緩和沖突。
[背景:顧小西和何建國是夫妻,何父是何建國的父親]
1顧小西:爸,我跟建國商量過了,那個房子,我們不要,我們不能要。
2何父:建國?
3何建國:我們現在確實比較困難。
4何父:房子不要可以,這錢得出。
5顧小西:為什么?
6何父:為什么?我們生了他,養(yǎng)了他,他和他哥當年都考上了大學,我們只能供一個…(被打斷)
7顧小西:那又怎么樣?
8何父:全家人省吃儉用就供他一個,怎么了?你說怎么啦?他現在出息了,進城了,掙錢了,就可以不要爹娘不要這個家了?
9顧小西:他怎么不管你了?你還想要他怎么管?
10何建國:別說了小西。
11何父:現在家里蓋房需要錢。
12顧小西:我們也需要錢,爸,你們要的太多了,已經超出了我們能力的范圍。
13何建國:小西,行了啊。
在以上的對話中,當顧小西和何父之間發(fā)生言語沖突,何建國一再地說,“行了,別說了”(如行10和13)來緩和顧小西和何父之間的話語沖突。通過請求并打斷顧小西的沖突話語,減弱對其父親的面子威脅和對其身份形象的破壞,同時建構了在父親面前孝順兒子的積極身份形象。
2.表面性同意。部分退讓或者表面性同意等言語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話語沖突。
[背景:顧小西和何建國是夫妻,顧小西是城里人,何建國是農村人。]
1顧小西:你就照顧了我爸幾天,就得掛在嘴皮上沒完沒了的,那我們家給你們家辦多少事你怎么不說?別的不說,就說我媽,我媽可是專家、教授、權威,全國的病人都等著讓她看病,你爸可好,說來就來,招呼也不打一聲,來了還給加任務,自己來就算了,恨不得把全村人都帶上。
2何建國:對對對,你們家人高貴,我們家人低賤,你們家人讓我們家人辦事就是應當應分的,我們家人求你們家人辦事,那就是額外的要求。
上面的例子中,當顧小西和何建國發(fā)生話語沖突時何建國連說三個“對對對”(如行2)表示同意,但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同意,減弱了對顧小西的面子威脅和傷害,同時體現了作為丈夫對于妻子的忍讓形象,但最重要的是對其農村戶口這樣的身份屬性一種無可奈何的承認。
(二)加劇性沖突管理 加劇性沖突管理則是和緩和性沖突管理大大相反,指的是在會話沖突產生的情況下,說話人不進行采取緩和性措施,反而采用不同方式對沖突進行不同程度的升級和惡化。加劇沖突的方式包括正面性沖突加劇和負面性沖突加劇。
1.正面性沖突加劇。為了達到正面性加劇的目的,交際者可以否認雙方共有基礎,明確表示不喜歡聽話人,對聽話人表示不感興趣,不關心,甚至是謾罵或侮辱聽話人。
1.1 侮辱或謾罵聽話者
[背景:何父(顧小西公公)和顧小西之間發(fā)生沖突,顧小西責罵何父來加劇沖突。]
1何父:建國?
2何建國:爹,我們現在確實有點緊張。
3何父:你…你這個兒子,我算是白養(yǎng)了你了!
4顧小西:合著你養(yǎng)他就是為了吃他,他是豬還是雞啊?
5何建國:小西,行了別說了。
6顧小西:得說,不說永遠不明白。爸,您別再動不動就跟我說,您如何生了他,養(yǎng)了他,如何供他上大學,這是一個父母應盡的責任。就算您的大兒子也應該這樣,您要是供養(yǎng)不起,那是您自己應該感到慚愧才是。
以上例子中,何父和顧小西就買房出錢的事情發(fā)生了會話沖突,顧小西直接責罵何父“那是您自己應該感到慚愧才是”(如行6),進一步傷害了何父的人格尊嚴和信仰,破壞了何父在媳婦面前所期望的受尊重的身份形象,直接加劇了沖突。
1.2 強示不喜歡對方
[背景:顧母上班回來看見丈夫和兒子顧小航在廚房邊看食譜邊做飯,于是讓他們兩人離開,自己做飯,也不愿意旁人幫忙。]
1顧父:要不我給你當小工吧?
2顧母:你當小工還不夠添亂的呢!
3顧小航:媽,我爸這不也是好心嗎?
4顧母:好心我領了。
5顧小航:媽,你要這樣啊,干脆別做了。你受了累,別人也不輕松。
6顧母:我干活讓你們,你們有什么不輕松的?
7顧小航:精神上不輕松啊!精神上壓抑!
在上面的對話中,顧母和兒子因為做飯的事情產生了話語沖突(如行6和行5等),面對這樣的沖突,顧小航直接表示不喜歡母親這樣的言行,強調顧母行為產生的精神壓力(如行7),這無疑大大加劇了雙方之間的沖突。
2.負面性沖突加劇。負面性沖突加劇主要有質疑和嘲弄對方、譏諷對方和挑戰(zhàn)反駁對方等方式。[1]
2.1 挑釁或挑戰(zhàn)對方
[背景:施工現場,有顧客來買房,踩在剛鋪上的地磚(剛鋪上不能踩),顧客不聽顧小航即項目經理的勸,不下來。]
1顧小航:這是施工現場,閑人免進。
2顧客:閑人免進?把你那眼睛睜開,好好瞧瞧,我是閑人嗎?我是來這兒買樓的客戶。
3顧小航:買樓可以去售樓處,會有人專門接待你,施工現場新鋪的地磚確實不能踩,請你下來。
4顧客:不管他,不管他,踩了怎么著?
5顧小航:我再說一遍,請你下來。
6顧客:我不下來,你怎么著?你打我,你給我打哭了,我不信這個了,怎么著了?干嘛呀?
在以上的會話語境中,顧小航請顧客從地磚上下來,顧客不同意,由此引發(fā)會話沖突,并且顧客還不顧勸阻一再挑釁,“我不下來,你怎么著?你打我……”(如行4和6)。通過挑釁的言語,顧客想要構建在賣方面前自己是上帝的無上形象,對方就應該接受自己的任何要求和行為。
2.2 譏諷對方
[背景:何建國和顧小西是夫妻,何來自農村而顧是城里人。何喜歡吃過夜飯或剩飯,但是顧十分討厭何的這種行為。下面是兩人又在為吃剩飯起沖突的例子。]
1顧小西:再說報紙上現在已經說了,剩菜剩飯是不能吃的,有亞硝酸鹽!
2何建國:那報紙上的話你也能信???聽報紙說的好,今天說睡覺朝東的好,明天朝南好,后來朝北好,那到后天,你看吧,肯定朝西好!聽報紙說的,那我們家那床肯定要安個轉輪的好!
3簡佳:蔬菜剩的確實不能吃,確實有亞硝酸鹽,不過蛋白質類的沒問題。
4何建國:簡佳,這蔬菜也沒問題,拿我們村里老老少少,祖祖輩輩,全都這樣的!中午吃剩的晚上吃,晚上吃剩的第二天吃,到現在也沒見誰給毒死藥死的呀?
5顧小西:你別跟我說你們村啊,你們村根本是個反面典型。這個病,那個病的,平均壽命才五十多還說什么說?
在上面的例子中,當顧小西和何建國為了剩飯問題而產生爭執(zhí)時(如行1顧小西援引報紙作為證據,而行4何建國則以他家祖祖輩輩的飲食習慣為參照),顧小西通過譏諷對方,舉例何建國村里的種種問題,加劇了雙發(fā)的話語沖突。
沖突性話語時一種普遍的社交現象,當會話沖突發(fā)生時,說話人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呈現和構建自己的身份形象,甚至是威脅對方面子,破壞對方的身份形象,說話人會采取一定的方式對沖突進行緩和或加劇。當然,話語沖突是一個復雜的現象,還有許多值得大家探討,比如人際關系對于會話沖突管理的影響。
[1]李成團,冉永平.會話沖突中的語用管理探析[J].中國外語,2011,(2).
[2]劉平,機構性會話沖突中元語用話語的積極語用調節(jié)功能[J].外語教學,2012,(1).
[3]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4]Goffman,E.Interaction Ritual[M].New York:New York,1967.
[5]Scollon,R & Scollon,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Oxford:Blackwell.199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