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鳳 木
(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高校歷史建筑保護與維修
李 鳳 木
(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介紹了高校歷史建筑所具有的功能,論述了如何對高校歷史建筑進行保護和維修,并在保護歷史建筑風格和文化特色的同時,通過對歷史建筑的現(xiàn)代化改造和保護性維修,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使用需求等問題。
高校,歷史建筑,保護,維修
高校建筑多是為滿足學校的教學、科研、行政辦公以及大學生校園生活的需求,通過對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進行改造,而形成的人為空間。高校歷史建筑除了具備一般意義上的建筑功能之外,還具有傳承學校歷史文化的特殊功能。這些歷史建筑不僅見證了學校的發(fā)展歷程,更體現(xiàn)了不同時代的建筑特色、建造年代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當時決策者和建設者的建設理念和指導思想。
如何對這些歷史建筑進行保護和維修,在保護歷史建筑風格和文化特色的同時,通過對這些建筑的現(xiàn)代化改造和保護性維修,適應新形勢下的使用需求,一直以來都是高校校園文化和建筑維修領域的一個重點與難點問題。
2.1 文化價值
縱觀國內(nèi)外的知名大學,大都保留著一些有特色或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建筑,以彰顯其校園的厚重歷史和濃厚的藝術氛圍。我國高校歷史建筑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的藝術特色,風格迥異,對比強烈,這主要也是由各高校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地域背景所決定的。例如上海理工大學前滬江大學校園是由美國基督教會投資建造的。校園的歷史建筑主要是哥特式教堂風格。西方傳教士將建筑看作是一種文化形式,在向中國輸入其文化的同時也將西方的建筑形式引入中國。又如創(chuàng)建于1928年的武漢大學(時為“國立武漢大學”)歷史建筑,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經(jīng)典范例。校園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是由美國建筑師凱爾斯完成的。當時正是歐美建筑風格在全世界流行,各種流派的建筑在中國蜂擁而起的年代。而“國立武漢大學”的校園建筑風格不為當時的潮流所左右,規(guī)劃設計出氣勢恢弘、布局精巧的中國傳統(tǒng)宮殿式風格的建筑,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中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將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文化、理念、風格、特點與西方的建筑技術、特點有機融合,是近代中西方建筑文化相互滲透、巧妙結(jié)合的經(jīng)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藝術、文化價值。建筑是凝固的藝術,藝術是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因此,建筑也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建筑作為文化的載體,它能充分反映出建造年代的文化特征和時代背景。高校校園歷史建筑是高校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高校的歷史和文化,必須要研究校園歷史建筑。
2.2 育人價值
高校歷史建筑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獨特的育人價值。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高校育人體系也在不斷豐富發(fā)展,不僅有“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和“管理育人”,“環(huán)境育人”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塑造人”。歷史建筑是校園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一種物質(zhì)文化,又是一種非物質(zhì)文化。它無聲的坐落在校園之中,猶如一本特殊的歷史文化教科書,寓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散發(fā)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積淀著前人的價值理念,傳承著學校的歷史文脈。每天都在默默地與學生對話,潛移默化、耳儒目染地教育和影響著學習、生活在其中的青年學生。學生可以在對歷史建筑的感觸和解讀中了解學校的發(fā)展歷史,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先進文化,在精神上感受藝術美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對學校的文化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和價值取向的定位,發(fā)揮著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正面引導作用。
3.1 理念偏差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在歷史建筑保護維修的理念和認識方面存在著偏差。主要體現(xiàn)在將歷史建筑與現(xiàn)代建筑的維修理念混為一談,只注重功能性、實用性修復,而忽略了保護其歷史文化特色,使歷史建筑的文化價值遭到破壞。修復后的建筑如同一個全新的仿古建筑,不僅在外在的形式上失去了原有的“樣”,在內(nèi)在的神韻方面也失去了原有的“魂”。
3.2 資金不足
我國高校歷史建筑保護維修工作量非常大,而歷史建筑由于其立面造型和裝飾工藝復雜,保護維修施工難度大,人工材料價格高等原因,工程造價一般都比較高。另外保護維修所需的論證設計、購買特殊材料、特殊工種的人工等項經(jīng)費都會增加其投資額度。高校在這方面的經(jīng)費主要靠國家撥款,而國家能夠用于歷史建筑專項維修的費用十分有限,因此就使得這項工作的開展十分困難。
3.3 人才匱乏
歷史建筑的保護維修經(jīng)常要使用傳統(tǒng)的工藝、技術和材料,但目前有些傳統(tǒng)技術已經(jīng)失傳或不再采用,特殊工種的工匠少之又少,所需的特殊材料也很難買到,高校維修管理部門自身也缺乏這方面的專業(yè)技術管理人才。因此,在歷史建筑保護維修工程立項、設計、監(jiān)理、施工、驗收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都會遇到困難。
3.4 法規(guī)制度不健全
目前,面對大量的高校歷史建筑需要保護和維修的現(xiàn)狀,除以上問題外,還存在著制度保障方面的問題。在國家層面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還不夠健全,而學校層面也缺乏系統(tǒng)性的規(guī)劃和前瞻性的計劃,沒有將此項工作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和維修工作的常規(guī)性工作加以落實。存在著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問題。
4.1 修舊如舊
我們維修歷史建筑的目的,主要是讓它延年益壽,而不是返老還童。這就需要我們在進行保護維修時,一定不要破壞它原有的形象,特別是具有代表性、標志性的建筑元素和符號。要保持它原有的“樣”和“魂”,這樣才能讓它“保值”,也就是保持它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否則就失去了它的價值。
4.2 采用新技術新材料
由于受建造年代技術和材料的限制,歷史建筑大都是磚木結(jié)構(gòu)。而社會發(fā)展到今天,還照抄照搬采用原建筑所使用的材料,顯然是不合時宜也是不現(xiàn)實的。從材料的耐久性、防火性能、節(jié)能環(huán)保、工程技術和工程造價等多方面的因素考慮,應在保持建筑原有面貌和立面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用現(xiàn)代技術及材料。這樣做還可以避免歷史信息的混淆,留下維修年代的痕跡。不能指望歷史建筑會從生到死都沒有任何變化,它最終也會走向死亡,這是歷史的規(guī)律。
4.3 重視技術層面問題
歷史建筑是文物,在維修過程中一定要將保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維修方案一定要經(jīng)過慎重、反復、充分地論證。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一定是要成熟的,否則要經(jīng)過試驗,證明這些措施不會對歷史建筑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造成損害,才能實施。
4.4 充分發(fā)揮其使用價值
歷史建筑首先是建筑,是建筑就應有使用功能。因此,在高校用地和教學科研用房都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在對高校歷史建筑進行保護維修時,要做到與時俱進,使歷史建筑能適應新形勢下教學科研的使用需求。特別是要做好水電暖通、信息化等方面的改造,以充分發(fā)揮歷史建筑的實用功能。
5.1 學校及歷史建筑概況
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前身,是創(chuàng)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在“哈軍工”建院初期建設的五座民族形式的大屋頂建筑,分布在校園內(nèi),組成了一個規(guī)模宏大、氣勢宏偉的仿古建筑群(建筑面積約15萬m2)。以其特有的形象和風格成為哈爾濱乃至全國高校校園建筑藝術中的珍品,現(xiàn)已被列為哈爾濱市保護建筑,是當年哈軍工和現(xiàn)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校園內(nèi)的標志性建筑。該建筑群的屋頂為歇山式大屋頂,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屋面為灰色陶瓦、墻面為灰色水刷石。雖已歷經(jīng)六十多年的風雨滄桑,但至今仍不失其古樸、典雅的魅力。是前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也是中國民族形式仿古建筑的建筑文化遺產(chǎn),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
5.2 保護維修措施
學校在進行這幾座大樓的維修改造時,采取了如下幾項措施:1)保護原有建筑的風格和文化特征。通過保護維修使其建筑特色更加鮮明,文化功能和育人功能更加突出。如用頁巖陶土瓦取代了20世紀80年代改造時使用的鐵皮屋面,恢復了大屋頂瓦屋面的原貌;恢復和重新描繪檐下彩繪,使其更加醒目。2)為延長其使用壽命,使用了新的技術和材料。如山花和博逢板使用鋁塑板替代了木板,使得顏色更加鮮艷也更加耐久;用鋁塑窗、金屬門和銅門替代了原木門窗,在顏色和風格上與原門窗基本相近,但在使用功能、防火、節(jié)能、觀感、耐久性等方面都比木門窗更佳。3)根據(jù)使用需求,改造和完善了室內(nèi)配電、給排水、網(wǎng)絡信息等設施,使得使用功能更加完善。4)采取措施提高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能。如對屋頂?shù)哪疚菁苓M行加固并涂刷防火涂料;保溫材料由爐渣鋸末更換為水泥珍珠巖;改造拆除門頂內(nèi)的配電線路,消除火災隱患等。以上,被工程驗收組專家稱為是非常成功的歷史建筑維修改造的范例。
在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的今天,高校歷史建筑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對它進行很好地保護和維修,是高校乃至全社會都應予以關注的問題。作為從事高校校園建設的工作者,更應在高校歷史建筑保護維修的理論和實踐方面,認真加以研究和探索。望能通過與大家的交流和探討,共同提高理論水平,將高校歷史建筑保護維修工作做得更好。
[1] 薛 亮.大學校園環(huán)境文化景觀研究[D].南京: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
[2] 楊 竹.歷史建筑保護與修復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2.
[3] 張 劍.校園歷史建筑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yè)大學,2009.
[4] 汪 闊,楊 麗,何 亮.上海理工大學的歷史建筑保護策略[J].山西建筑,2010,36(11):7-8.
Protection and maintenance for historical building of university
LI Feng-mu
(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unctions of historical college buildings,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prote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The use requirement can be adapted to the new situation through the modernization restructuring and protective maintenance for the buildings, at the same time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styl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protected.
university, historical building, protection, maintenance
1009-6825(2014)22-0020-02
2014-05-14
李鳳木(1956- ),男,副研究員
TU-8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