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純生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曲江街道衛(wèi)生服務中心,江蘇 揚州225003)
牽引推拿旋搬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
朱純生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曲江街道衛(wèi)生服務中心,江蘇 揚州225003)
目的:觀察牽引推拿旋搬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效果。方法: 78例分為治療組53例和對照組25例,治療組行牽引、推拿旋搬手法治療,對照組行推拿旋搬手法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8.1%,對照組88.0%,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牽引推拿旋搬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好。
神經根型頸椎病;牽引;推拿旋搬手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筆者用牽引推拿旋搬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顯著,總結如下。
共7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53例和對照組25例。治療組中男26例、女27例,年齡25~68歲,病程1個月~3年。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23~71歲,病程1個月~5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均有頸項、肩胛骨內上緣、肩前疼痛。三角肌區(qū)麻木9例,拇食指麻木21例,食中指麻木26例,無名指小指麻木17例,前臂尺側麻木5例。有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以及不同程度的上肢肌力下降和腱反射障礙。
X線片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48例,出現(xiàn)反弓30例,其中出現(xiàn)鉤椎關節(jié)增生18例,椎間隙狹窄12例,椎體前后緣增生骨贅形成37例,椎間孔形態(tài)異常14例。頸椎MR檢查:有9例未見椎間盤異常,另外69例顯示頸椎間盤突出或膨出,但無髓核脫出及椎管內占位。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1],排除頸椎腫瘤、結核、化膿性炎癥、頸肋和前斜角肌綜合征等。
治療組同時用頸椎牽引、推拿旋搬手法,對照組只用推拿旋搬手法。
牽引治療:用江蘇張家港萬杰康復器材公司生產的WJJ-1型頸椎牽引機坐位牽引,牽引角度為前屈10°~30°,出現(xiàn)反弓者垂直牽引,重量因人而異,一般3~4kg,逐漸增加到5~8kg,每次15~30min,每日1次或2次,10天為一療程。牽引時出現(xiàn)不適感或病情加重時應減輕牽引重量或減少牽引時間或停止牽引。
推拿旋搬治療:患者坐位,于背后頸項部由肩峰經肩井至風池兩側施以滾、揉、四指推等手法約15min,至皮膚有發(fā)熱感為最佳,提拿兩側肩井穴各6次,點按雙側風池穴,頸部夾脊穴各3遍,牽引拔伸頸部6遍,上肢內收牽拉斜角肌10遍,仿臂叢神經牽拉10遍,再施以趙定麟的旋搬手法[2],可聞及“咯答”聲,最后予頸部滾揉拍打放松手法結束。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
根據(jù)《中醫(yī)常見病證診療常規(guī)》[3]。痊愈:頸肩疼痛消失,雙臂無疼痛麻木,牽拉及壓頭試驗陰性,1年內未復發(fā)。顯效:頸肩疼痛消失,勞累后仍感頸部不適。有效:頸肩疼痛基本消失,雙臂麻木感基本消失,久坐后頸椎仍有酸脹感,休息后可自行緩解。無效:頸肩仍有疼痛并上臂及手指仍有痛麻感。
治療組痊愈29例,占54.7%;顯效19例,占35.8%;有效4例,占7.5%;無效1例,占1.9%;總有效率98.1%。對照組痊愈8例,占32.0%;顯效9例,占36.0%,有效5例,占12%;無效3例,占12%;總有效率88.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最短1個療程,最長3個療程。
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中醫(yī)“痹證”范疇。為風寒濕邪乘虛而入,肌肉勞損,氣血不達,衛(wèi)外不固?;蚰昀象w虛,肝腎虧損,氣血衰少,筋脈痹阻;頸部外傷,損傷脈絡,離經之血滯留經脈,氣血痹阻。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失養(yǎng)而發(fā)?。?]。
神經根型頸椎病發(fā)病機理是頸椎間盤突出偏向側方,椎體后緣骨贅特別是鉤椎關節(jié)增生突向椎間孔,均可壓迫神經根,引起神經根水腫粘連,而出現(xiàn)神經根分布區(qū)麻痛或肌力減退(主要癥狀為手臂痛或手指麻痛)。過多的頭頸屈伸活動,會增加小關節(jié)的負擔,前屈時對椎間盤壓力影響增大,頸椎病的發(fā)生率隨頸角的增大而上升,疼痛導致肌緊張、肌緊張導致疼痛的惡性循環(huán),導致疼痛加?。?]。
賈連順等[6]認為牽引可限制頸椎活動,減少負重,使病變組織水腫,充血減輕和消退。可使頭頸部肌肉松馳,解除痙攣,減輕椎間盤壓力負荷,有利于膨出間盤得以恢復。在牽引下椎間孔增大,使神經根所受刺激和壓迫得以減輕,也有助于神經組織與周圍組織粘連的松解。可使頸椎生理弧度恢復,有利于小關節(jié)功能恢復,矯正脊柱結構紊亂,也能使頸椎恢復正常排列。
推拿對局部和全身有明顯活血化瘀,疏經通絡,解痙止痛的作用。能夠提高免疫力,使突出髓核有可能甚至大部吸收。同時提高肌束運動系統(tǒng)的敏感閾,提高痛閾,降低肌張力,減輕疼痛??墒股窠浐蛙浗M織粘連松解,增大椎間隙及椎間孔,減輕椎間盤等對神經根的壓迫,減少椎間盤內的壓力,減輕對鉤椎關節(jié)的刺激,消除無菌性炎癥等作用。肌痙攣緩解還可幫助肌肉關節(jié)運動,減少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硬,調節(jié)脊柱的內在平衡,加強穩(wěn)定性,改善骨及軟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緩解骨質的退行性變,從而提高軟組織的彈性和頸椎骨關節(jié)的靈活性,對促進穩(wěn)定鞏固療效,預防復發(fā)均有積極的作用[7]。
李義凱等試驗觀察認為,旋搬手法的理論基礎是“筋出槽,骨錯縫”,單或多個椎體位移及其鄰近組織損傷是頸椎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旋搬患椎偏歪的棘突,整復椎體滑脫后能使“骨對縫,筋入槽”[7]。 因此通過推拿旋搬手法能夠恢復頸椎諸關節(jié)原有的位置關系,調整椎間隙,消除神經根周圍物理的化學的致痛因素,重建頸椎的動力平衡系統(tǒng),進而達到恢復和穩(wěn)定靜力平衡系統(tǒng)。
牽引配合推拿旋搬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見效快,療效好。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9-190.
[2] 趙定麟.頸椎?。跰].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198-199.
[3] 北京市中醫(yī)管理局,北京中醫(yī)協(xié)會.北京地區(qū)中醫(yī)常見病癥診療常規(guī)[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413.
[4] 周軍,施杞,韋貴康.中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進展與評析[J].中醫(yī)正骨2001,13(3):49-50.
[5] 高旸,胡志俊,崔學軍,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手法治療現(xiàn)狀[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2,20(3):64-67.
[6] 賈連順.現(xiàn)代頸椎外科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3:172.
[7] 邱培亮,李加松.推拿治療頸椎病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正骨,1999,11(12):51-52.
R244.181.55
B
1004-2814(2014)11-1042-02
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