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蔡 偉
(1.貴陽中醫(yī)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貴州 貴陽550002;2.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針灸科,貴州 貴陽550003)
筆者用針刺配合動力灸治療膜樣痛經48例取得較好療效,總結如下。
48例均為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我院門診患者。16~18歲以下8例,19~25歲29例,26歲以上11例;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16年。
診斷標準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好發(fā)于青年未婚女子。排除盆腔器質性疾病所致腹痛。屬腎虛血淤。經行小腹疼痛劇烈,痛連腰骸,畏寒肢冷,經量較多致子宮內膜呈大塊,甚則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出現(xiàn)虛脫,舌質淡暗或有瘀點、苔薄,脈沉弦。
針刺:主穴取地機、歸來、雙側三陰交、次髎、腎俞,惡心嘔吐加中脘,面色蒼白、四肢逆冷加足三里。地機、歸來、雙側三陰交取仰臥位,雙側次髎、腎俞取俯臥,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用0.22mm×40mm毫針針刺,使得氣,地機、歸來、三陰交、次髎行先補后瀉手法,中脘、足三里行平補平瀉手法,腎俞用補法,留針30min,月經前1周開始針刺,直至行經結束,治療3個月經周期。
動力灸:針刺后進行動力灸治療。點燃艾條后放入溫灸器中,將用桃仁、紅花、烏藥、肉桂、雞血藤、干姜、三棱、莪術、延胡索、清酒等中藥浸泡好的紅棉布包裹點燃的溫灸器,皮筋固定,趁熱在地機、歸來、雙側三陰交、腎俞、次髎等用推、按、揉、點等推拿手法按摩,力度適中,熱力向深層滲透,以感覺舒適為度。日1次,每次30min,于月經來潮前1周開始,直至行經結束,治療3個月經周期。
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疼痛消失,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未復發(fā)。好轉:疼痛減輕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維持3個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見改善。
治愈12例(25.0%),好轉33例(68.7%),未愈3例(6.3%),總有效率93.7%。29例治療3個月后未再排出膜樣物,占60.4%。
李某,25歲,女,2012年12月11日初診。經行腹痛10年余。15歲初潮,月經周期28天,經期5天。經行第2天小腹疼痛明顯,第3天爛肉樣組織物排出后疼痛緩解。痛甚伴惡心欲吐,四肢厥冷,腹痛難忍,曾口服止痛藥無明顯效果。B超提示子宮、附件未見明顯異常。舌質淡暗有瘀點、苔薄,脈沉弦。診斷為膜樣痛經。就診時正值月經來潮前1周,開始針刺并動力灸至月經第4天,量、色正常,有少許小血塊及內膜碎片,無明顯腹痛。鞏固治療3個月經周期,隨訪半年未再痛經。
膜樣痛經病機主要為腎陽不足,瘀血濕濁蘊結。《婦科秘方》云:“此癥經來不止,兼如牛膜片色樣,昏倒在地,乃氣結成也?!爆F(xiàn)代醫(yī)學認為,膜樣痛經是由于黃體功能不全,引起孕激素分泌功能低下,致子宮內膜分泌不佳,不能溶解而呈整塊排出,子宮內膜收縮增強,或不協(xié)調收縮而見子宮內膜大片脫落,經血排出不暢,子宮收縮增強或痙攣性收縮所致[2]。以經行腹痛劇烈,甚至發(fā)生痛厥,直到子宮內膜呈大塊腐肉樣物隨經血排出后疼痛始緩[3,4]。治療應以止痛為主,針刺地機、歸來、雙側三陰交、次髎、腎俞等可溫陽通絡、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子宮供血,增加血液流速,促進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質轉運[5]。動力灸把艾灸、手法、藥物作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具有溫熱感的推拿手法,其力量更易透達深部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和局部的新陳代謝,消除或改善局部組織水腫、充血、攣縮、缺血[6]。兩法合用,共奏溫陽通絡活血之功,從而改善疼痛癥狀。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34.
[2]唐艷,王全利.中藥加敷臍治療膜樣痛經60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06,15(6):11-12.
[3]曹慧,盧蘇.膜樣痛經中醫(yī)治療臨床研究進展[J].江西中醫(yī)藥,2007,11(38):77-78.
[4]陸眉亞,陸智義.溫腎化膜湯聯(lián)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療陽虛寒凝型膜樣痛經[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8):823-824.
[5]侯文靜,叢茜,宋秀敏,等.選穴針刺治療原發(fā)性痛經31例臨床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0,50(35):57-58.
[6]楊海文,趙忠揚.動力灸治療腰背肌筋膜炎36例[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23(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