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慧,徐峰艷,王曉強,韓 寧(指導)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生,山東 濟南 250014)
韓寧教授用加味四逆散加減治療失眠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總結如下。
共50例,均為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山東省中醫(yī)院腦病科門診患者。男13例,女37例;年齡26~72歲,平均49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2年6個月;以入睡困難為主要表現(xiàn)19例,以眠淺易醒、醒后不能入睡為主要表現(xiàn)25例,以睡眠時間縮短、睡眠質量下降為主要表現(xiàn)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頭暈、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多夢等癥狀,舌淡,苔薄白或厚膩,脈細弱或弦滑,辨證為血虛痰擾證。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內科學》[1]。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連續(xù)3周以上,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暈、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寧、多夢等癥,各系統(tǒng)及實驗室檢查未發(fā)現(xiàn)有妨礙睡眠的其它器質性疾病。
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994)》[2]。心悸心慌,多夢健忘,頭暈目眩,面白無華,爪甲不榮,舌淡或紅、苔薄或黃膩,脈細弱或弦滑。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和辨證標準,年齡26~72歲。
排除標準:其它軀體疾病、各種精神疾病、手術及外界環(huán)境干擾所致的失眠,酗酒、精神藥物濫用及依賴所致,伴有嚴重自殺行為。
用加味四逆散加減。柴胡12g,炒枳實12g,白芍12g,炙甘草10g,炒酸棗仁30g,柏子仁3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血虛有熱加丹皮、焦梔子、蓮子心、丹參,痰瘀阻絡加浙貝母、紅花、天竺黃,氣滯痰阻加合歡皮、香附、郁金、淡豆豉、薏苡仁、茯苓,心脾兩虛合用歸脾湯加減,每日1劑,水煎煮2次,分午睡前及晚睡前服。4周為一療程,1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根據(jù)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臨床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顯效:睡眠質量明顯好轉,睡眠時間較前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h。無效:睡眠時間及癥狀較前比較無改善或反加重。
臨床痊愈32例,占64%;顯效11例,占22%;有效5例,占10%;無效2例,占4%;總有效率96%。
失眠屬中醫(yī)“不寐”范疇。病因病機為勞倦、思慮過度,情志失調或飲食不節(jié),使臟腑功能紊亂,陰陽失調,氣血虧虛,痰擾心神,心神失養(yǎng)。情志所傷,首傷心神,耗其精血,子病及母,累及肝之精血,心肝血虛;肝血不足或肝失條達,累及子臟而至心血亦虧,心神失養(yǎng),擾亂神明,魂無所歸,神不安則不寐。許淑微《普濟本事方》說:“平人肝不受邪,故臥則魂歸于肝,神靜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歸,是以臥則魂揚若離體也?!币虼耍闹餮案尾匮c睡眠有密切的關系?!毒霸廊珪げ幻隆费裕骸疤祷饠_亂,心神不寧,思慮過份,火熾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此外肝膽胃火熾盛,也可引動痰火,內亂神明,上擾清竅,而煩躁易怒,失眠不安?!敝委煯斠匝a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為原則。
四逆散出自《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功效為疏肝解郁,調和肝脾。方中柴胡透邪外出,枳實泄熱破結,白芍、甘草補益氣血。加味四逆散是在四逆散的基礎上加用炒棗仁、柏子仁、生龍骨、生牡蠣,以加強扶正祛邪安神之功。全方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共奏養(yǎng)血安神化痰之功。
許叔微《普濟本事方》論及不寐方真珠丸和辰砂遠志丸時,分別提到了“日午夜臥服”及“夜臥生姜湯送下”的擇時服藥法。此時正是藥效發(fā)揮的最佳時間。一般而言,安神類方藥常由滋養(yǎng)陰血與質重鎮(zhèn)攝藥物配伍組成,于睡前服用,既充分利用藥物效果迅速安眠,又符合陰藥服于陰時的規(guī)律。
[1]周仲瑛.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155-156.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31-32.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199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