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服務型政黨建設理論架構研究

      2014-04-05 05:30:16徐成芳
      河南社會科學 2014年1期
      關鍵詞:公仆服務型政黨

      徐成芳,閔 雪

      (大連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

      一、引言

      “服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鮮明的標志和本質的屬性,“建設服務型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是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的新要求,這一表述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根本要求。2013年11月12日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強調指出,要“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zhí)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深化服務型政黨建設理論研究,迫在眉睫。

      “服務”一詞在現代漢語中,被解釋為“為集體(或別人的)利益或為某種事業(yè)而工作”[1],具有名詞和動詞雙重屬性。關于“服務”問題,學者們多數從經濟學、管理學(公共服務)及產業(yè)(服務業(yè))的角度來研究,而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中的“服務”與這幾個領域研究的“服務”有所不同,具有三個明顯特征,即服務對象的廣泛性、服務方式的間接性和服務層次的高度性[2]。關于“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目前似乎無準確概念,要下一個定義,必須考證這個概念在實踐和理論層面上的用法及其含義。馬克思主義認為,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在指導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完善。那么,就當前的實踐和認識水平來看,“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是指在民主、法治的框架下,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在施政過程中突出以人為本,貫徹服務理念,加強制度約束,構建和諧黨群關系,擁有一套完善的服務體系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研究中國共產黨服務型政黨建設理論,特別是其理論架構,可以為服務型政黨建設目標的最終實現提供支撐和動力。

      二、中國共產黨服務型政黨建設的理論架構

      (一)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的價值取向——以人為本

      “為誰服務”是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的首要問題。政黨作為“代表一定階級或階層的利益,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力爭取得和保持國家政權而進行活動的政治組織”[3],其在社會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就是聯(lián)系人民群眾與國家政權。從這個意義上講,政黨就應該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宗旨。馬克思主義始終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yè),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4]。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5]。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社會的主體,人民的利益無論在國家還是在社會中都應該是至高無上的,而政黨的權力來源于人民,由此,政黨的所有決策和行為都必須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其核心是“以人為本”,這里的“人”就是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這就為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指明了價值取向,就是“以人為本”,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服務理念。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黨的任務是服務廣大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性質決定了黨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認為,無產階級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分水嶺就是立黨為公還是立黨為私。“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6]。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概括為十分簡練的五個大字:為人民服務。工人階級革命與歷史上的革命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人類歷史上過去的一切革命,都是以一種剝削制度代替另一種剝削制度。而工人階級革命則是要徹底消滅剝削,以一種沒有剝削、沒有階級、人類可以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制度代替剝削制度。工人階級的革命目的和利益要求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前進的方向,而且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是完全一致的。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來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工作,并不是為了個人的特殊利益,而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準則。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的利益、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之外既沒有也不追求特殊的利益,因而黨就必須把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立場和唯一宗旨。

      以人為本的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價值取向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特征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型政黨建設是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同時滿足人民群眾全面發(fā)展的利益要求,在發(fā)展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tài)權益,讓發(fā)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但應注意的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黨建工作的形勢和任務的不斷調整,服務人民群眾的內涵外延和方式方法也隨之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對黨的服務功能和服務能力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人民群眾的需求逐漸多元化,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越來越豐富,民主意識不斷提高,政治參與熱情日益高漲,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強,亟須黨作為貼心人,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關懷與幫助。因此,隨著時代的變化,黨必須深入研究群眾的多元化需求,切實改進服務手段,拓寬服務渠道,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健全聯(lián)系和服務群眾的制度,使服務工作不斷適應人民群眾的生存條件、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服務需求等調整變化,增強黨建工作的滲透力,促進黨組織和黨員更好地踐行宗旨,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的莊嚴使命,夯實黨的群眾基礎和執(zhí)政根基。

      (二)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的服務理念——公仆意識

      “什么樣的服務”是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的關鍵問題。廣大人民群眾不需要“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7],需要的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執(zhí)行人民的意志,為人民服務的公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批判資產階級國家的權力擁有者“不是市民社會本身賴以管理自己固有的普遍利益的代表,而是國家用以管理自己、反對市民社會的全權代表”[8]?!肮倮艏热徽莆罩矙嗔驼鞫悪?,他們就作為社會機關而駕于社會之上”[9],就會從社會的公仆變成了社會的主人。在馬克思看來,資產階級用甜言蜜語掩蓋它是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而且占人口少數的資產階級服務的事實。而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是“人民為著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會生活”[7]的組織。因此,共產黨的利益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是一致的,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黨作為權力執(zhí)行者只是人民群眾的“公仆”,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征。

      馬克思主義公仆理論在中國的具體體現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毛澤東深刻了解中國共產黨和紅色政權的根在群眾之中,要求黨員干部要做到“關心群眾的痛癢,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10]。老一輩革命家周恩來以其身體力行成為舉世公認的人民公仆的楷模,他常告誡人們:國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是做官當老爺。他強調:“我們考慮一切問題,都要從人民的需要、人民的愛好來著眼?!睘槿嗣穹?,必須“做實實在在的事,做實事,收實效,才會對人民有利”。他躬身垂范,要求自己和各級干部“要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人民的世紀到了,所以應該像牛一樣努力奮斗,團結一致,為人民服務而死”[11]。他晚年時胸前一直佩戴著“為人民服務”的徽章,常常自豪地說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務員”“總服務員”。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明確提出“領導就是服務”的科學論斷,還批評一些黨員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權,特殊化,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損害黨的威信,如不堅決改正,勢必使我們的干部隊伍發(fā)生腐化”[5]。江澤民強調:“各級干部都要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一切工作都是為了群眾,也必須依靠群眾才能做好?!盵12]胡錦濤多次強調:“樹立公仆意識,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盵13]“領導干部是人民公仆,一言一行必須受到黨和人民監(jiān)督?!盵14]因此,樹立公仆意識在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

      公仆服務意識重在踐行,是具體而生動的,外之于舉止,見之于言行。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要求黨員干部發(fā)揚“老黃?!本瘢讶康男乃己途τ迷邳h和人民的事業(yè)上。當前,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增強“公仆”意識也賦予了新的內涵,就是把改善民生作為增強“公仆”意識的動力源泉,把創(chuàng)新作為增強“公仆”意識的重要途徑,把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作為增強“公仆”意識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有了公仆意識,才能堅持深入實際,主動問計于民;才能耐心傾聽群眾意見,真心歡迎群眾監(jiān)督;才能熱心幫貧扶困,盡心排憂解難;才能做人清正,執(zhí)政廉潔;才能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才能時刻擺正自己和人民群眾的位置,真正做到“誘惑不移為民志,權重不變公仆心”。

      (三)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的目標定位——和諧黨群關系

      為什么服務是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的重要問題。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都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黨群關系比較密切,這是取得革命勝利和建設成功的重要法寶。建設服務型政黨的目標就是構建更加和諧的黨群關系,因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和諧社會的建設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努力奮斗。和諧的黨群關系是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助推器,是黨執(zhí)政興邦的重要保證,是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和諧的前提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動力。而服務型政黨的建設正是構建和諧黨群關系的重要途徑。

      首先,服務型政黨建設促進黨群互信,和諧黨群關系。黨服務于民,人民群眾會更加信任黨。擁有群眾的支持和信任,黨會更加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促進黨群互信,黨群關系更加和諧。一方面,黨服務于民能夠取信于民。代表人民、為了人民,首先就是要取信于民并且服務于民。就當前而言,我國還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關鍵是民生問題亟待解決。如果這些矛盾和問題不能妥善解決,就會影響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削弱黨的群眾基礎,并進而使黨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黨如果誠心誠意地為群眾辦實事,堅持不懈做好事,盡心竭力解難事,以實際行動妥善地解決社會上的各種矛盾,時刻為人民群眾服務,始終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這樣,人民才會支持黨、擁護黨,并增進對黨的情感。另一方面,黨只有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相信群眾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始終是為爭取自身利益而不懈奮斗,是為實現和發(fā)展自身利益而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新的發(fā)現的。因此,黨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才能不斷發(fā)現蘊藏在群眾中的聰明才智,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時代潮流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才能在勝利中更好地實現為人民服務。因此,服務型政黨建設是構建和諧黨群關系的重要途徑。

      其次,服務型政黨建設促進黨群合力,和諧黨群關系。建設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是全黨及全國人民共同的任務,需要全黨及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正因如此,黨和人民群眾齊心協(xié)力建設服務型政黨是黨群和諧的一個重要表現。一方面,黨的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把黨的政策交給人民群眾,使之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是建設服務型政黨的途徑之一。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我們的政策,不光要使領導知道,干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群眾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標,就會齊心來做?!罕婟R心了,一切事情都好辦了?!盵15]群眾齊心辦事就是群眾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為共同目標團結奮進。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黨的首要責任,就是要組織、動員人民群眾團結起來,為實現黨的政策、完成黨的目標任務共同努力。而群眾自愿自覺去做的前提就是黨的政策是服務于民的。另一方面,黨承擔著組織者和領導者的角色。人民群眾要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只有把黨的堅強的領導力量和群眾的巨大力量結合起來,才能為服務型政黨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才能實現和諧黨群關系。

      再次,服務型政黨建設促進黨群同利,和諧黨群關系。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要求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這里面的利益是多種利益的復雜結合,是政治經濟文化等總體性利益概念,包括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物質利益,參與國家決策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政治利益,還有精神生活充實的文化利益。這種政治經濟文化等利益的實現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由此,黨和人民群眾在利益目標上實質是一致的。黨群同利,黨可以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而黨要最廣泛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就要堅持以人為本,讓人民群眾不斷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利益,高度重視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黨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具體利益仍然存在差別。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要求在差別的具體利益的實現過程中統(tǒng)籌兼顧社會各階層群體的利益,對不同階層群體合法的利益,都要一視同仁地予以尊重和保護,不能只考慮少數人的利益而忽略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也不能只考慮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忽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決不能壓制和侵害人民群眾應有的合法權益。只有讓社會各階層人民群眾都分享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才能夠進一步充分調動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yè),形成全國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共處的局面。與此相適應,黨群關系才能更加和諧。

      (四)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的實現途徑——制度建設

      “怎樣服務”是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的根本問題。制度是組織人類共同生活、規(guī)范和約束個體行為的規(guī)則[16]。制度文明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制度發(fā)展健全的程度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在總結共產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時,鄧小平曾精辟地指出,“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我們過去發(fā)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5]。因此,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的實現途徑就是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要用好的制度來規(guī)范、約束、保證政黨執(zhí)政為民,利用權力造福于民。在建設服務型政黨過程中,除了依靠理想、信仰等精神力量之外,還應更加重視制度創(chuàng)新。面對各種新挑戰(zhàn),應有意識地由精神推動向制度保證轉變,并以民主的評價和認同為外部壓力和動力來推動服務型政黨的建設。

      1.健全服務群眾制度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健全服務群眾制度,充分發(fā)揮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服務群眾中的帶頭、推動、督促、保證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必須扎實有效地為群眾服務,經常深入群眾,使政策和決策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反映群眾的意愿和要求,真心實意地維護群眾利益,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建立起科學民主的服務群眾長效機制。服務群眾,既要體現在思想覺悟上,也要體現在過硬的業(yè)務能力和一流的工作業(yè)績中,通過借鑒和運用教育活動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黨員干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本領的制度。要服務好群眾,必須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采取發(fā)放征求意見表、召開座談會、走訪等方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建立健全察民情、解民意的制度。建立健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制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是服務群眾的具體行動,解決群眾反映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把服務落實到實處。

      2.健全聯(lián)系群眾制度

      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是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保持先進性的集中體現和基本保障。中國共產黨在90 多年奮斗生涯中歷經磨難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的重要原因,就是無論在艱苦的革命年代還是在曲折的改革建設生涯,黨始終堅持“三大優(yōu)良作風”,始終保持密切聯(lián)系群眾。從根本上說,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在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中,使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向人民負責,真正實現好、發(fā)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始終緊密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動力。在新的歷史時期,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與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但是,大興密切聯(lián)系群眾之風卻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上強調,要大興密切聯(lián)系群眾之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必須健全聯(lián)系群眾制度,創(chuàng)新聯(lián)系群眾方式,領導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層特別是經濟落后、問題較多的地方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疾苦,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建立健全聯(lián)系群眾制度,關鍵是要建立健全深入群眾機制、組織群眾機制和服務群眾機制,這是服務型政黨建設的重要制度保障。

      3.健全群眾權益訴求表達機制

      權益訴求表達機制解決的是人民群眾對政黨執(zhí)政的意見,以及人民群眾自身的利益訴求能通過正常渠道傳上去,為政黨所了解、所掌握。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權益訴求表達渠道不斷暢通和拓寬,可以通過“綠色郵政”“網上信訪”“信訪代理”“視頻接訪”“專線電話”等多種平臺,依法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和表達權。黨員干部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征求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意愿,與人民群眾時刻保持交流。另外,人民政協(xié)是群眾表達和訴求權益的重要渠道,尊重和保障參加人民政協(xié)的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在政協(xié)的各種會議上發(fā)表意見、開展視察、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參與調查和檢查活動等權利。新聞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應進一步維護新聞機構、采編人員和新聞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對新聞機構和新聞從業(yè)人員合法權益的制度保障,依法保障新聞從業(yè)人員的采訪權、知情權、批評權、發(fā)表權和監(jiān)督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構建人民群眾權益訴求表達機制要有新的做法,要堅持科學化、民主化的原則,充分顧及群眾權益表達機制的快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實行傳統(tǒng)表達手段和現代表達手段結合、人工表達手段和技術表達手段結合。

      4.健全服務質量評價機制

      服務于民要注重服務效果,建立健全服務群眾的評價機制和指標體系,請群眾對服務質量進行監(jiān)督打分,把群眾的滿意程度作為評判黨的服務效果的標準,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也可以通過依靠客觀中立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對服務群眾的成效進行監(jiān)測評估,科學監(jiān)測評估數據可適度公開,鞭策黨員干部時刻為群眾服務。服務質量的界定與有形產品質量的界定有很大區(qū)別。有形產品的質量主要通過技術特性進行界定,并運用技術標準進行評價。服務質量的界定不能只通過某一維度進行,否則會導致定義過于狹窄,必須采取多個維度,比如服務的功能性、經濟性、時效性、文明性、安全性等,并使每個維度指標細化,還需對服務效率、服務責任等方面進行評價,從而建立全面、立體、多方位的服務質量評價機制。

      三、簡短的結論

      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的理論架構從以人為本、公仆意識、和諧黨群關系和制度建設四個層面回答了“為誰服務”“什么樣的服務”“為什么服務”及“怎樣服務”的問題,系統(tǒng)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的重要意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必須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建設,這是永葆黨的純潔、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關鍵路徑,是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基礎工程和重要保證。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2]鐘龍彪.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依據、內涵與根基[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3,(1):21—25.

      [3]鐘清清.世界政黨大全[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4.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2]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5]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美]道格拉斯·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4.

      猜你喜歡
      公仆服務型政黨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布達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實施“三個三”工作法 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只見公仆不見官”
      當代陜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6
      一句話
      雜文選刊(2019年5期)2019-05-10 05:40:44
      加快發(fā)展服務型制造
      信息化建設(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6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路徑選擇
      服務型數字化校園的構建探討
      春秋時代的“國家公仆”
      學習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民主黨派政黨認同的有效構建
      海盐县| 鄂州市| 青神县| 犍为县| 麦盖提县| 青川县| 山阴县| 衡阳县| 鄢陵县| 无棣县| 新竹县| 雅江县| 奎屯市| 宝清县| 连云港市| 宁乡县| 麻阳| 永和县| 大港区| 邹平县| 荔浦县| 九龙坡区| 马公市| 延长县| 丹棱县| 吉木萨尔县| 陇川县| 施甸县| 太湖县| 晋江市| 武乡县| 乐至县| 旬邑县| 上犹县| 罗城| 霍城县| 杂多县| 渭南市| 灵台县| 开封市|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