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蕊香 劉艷虹 王娜 張霞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臨床治療原則為利尿、擴血管、強心并使用神經(jīng)內(nèi)分泌阻滯劑,盡管腎素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及β受體阻滯劑應用改善了CHF的療效,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絕大多數(shù)CHF患者表現(xiàn)為心肌收縮力減弱和心排出量減少,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仍然是CHF治療中重點。本研究用芪藶強心膠囊聯(lián)合環(huán)磷腺苷葡胺治療CHF 60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衡水市第五人民醫(yī)院住院CHF患者120例,均符合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所指定的診斷標準[1],排除標準:急性心功能不全,伴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CHF合并尚未控制感染,合并嚴重肺、肝、腎功能衰竭,內(nèi)分泌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疾病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治療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2±12)歲;病程3~16歲,平均病程(8.5±3.2)年;其中冠心病30例,高血壓心臟病15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8例,擴張型心肌病5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心功能分級按紐約心臟協(xié)會(NYHA)標準,心功能Ⅱ級18例,心功能Ⅲ級32例,心功能Ⅳ級10例。對照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49~78歲,平均年齡(60±11)歲;病程2 ~15年,平均(8±3)年;其中冠心病31例,高血壓心臟病14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7例,擴張型心肌病6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心功能Ⅱ級16例,心功能Ⅲ級33例,心功能Ⅳ級11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比、基礎(chǔ)疾病、CHF病程、心功能級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強心、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ACEI或ARB和限制鈉鹽),環(huán)磷腺苷葡胺(30 mg/2 ml,山東瑞陽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H20050188)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治療14 d;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用芪藶強心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Z20040141)1.2 g,3次/d。2組療程均為 4 周,病情穩(wěn)定后出院定期隨訪。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做超聲心動圖測定LVEF、CO,記錄6MWT、化驗血漿B型腦鈉肽(BNP),檢驗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心力衰竭癥狀及體征消失,心功能改善2級或以上,或達到心功能Ⅰ級;有效:心力衰竭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心功能改善Ⅰ級而未達到Ⅱ級;無效:心力衰竭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或惡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60例,顯效36例,有效2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0%;對照組60例,顯效24例,有效26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3.3%,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60,例(%)
2.2 2 組治療前后 LVEF、CO、6MWT、BNP 比較 2組治療后 LVEF、CO、6MWT明顯改善,BNP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LVEF、CO、6MWT、BNP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后 LVEF、CO、6MWT、BNP 比較n=60,±s
表2 2 組治療前后 LVEF、CO、6MWT、BNP 比較n=60,±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指標 治療組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LVEF(%) 37±5 52±4*# 38±5 46±3*CO(L/min) 3.7 ±0.4 5.0 ±0.5*# 3.6 ±0.5 4.3 ±0.4*BNP(pg/ml) 805±93 364±51*# 804±86 476±80*6MWT(m) 321±76 595±64*# 321±76 468±63*
2.3 不良反應 2組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無明顯改變,未見其他不良反應。
CHF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fā)病,心肌收縮力降低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發(fā)生發(fā)展機制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作用,因此糾正血流動力學異常,防止心肌損害進一步加重,改善心功能是臨床治療關(guān)鍵[2]。老年人對洋地黃耐受力差,易引起洋地黃中毒,故非洋地黃類正性肌力藥物的選擇在老年CHF的治療中尤為重要。
CHF時心肌細胞能量代謝發(fā)生障礙,細胞內(nèi)環(huán)磷酸腺苷(cAMP)水平低下,環(huán)磷腺苷葡胺為非洋地黃類強心藥物,可以直接增加心肌細胞內(nèi)cAMP水平,使鈣內(nèi)流增加,從而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泵血功能;還能擴張血管,減輕心臟前后負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細胞代謝,保護缺血、缺氧心肌;能改善竇房結(jié)P細胞功能,防治心律失常[3]。環(huán)磷腺苷葡胺具有見效快、不易在體內(nèi)蓄積、不良反應小、使用安全、穩(wěn)定性能高等特點,尤其適合洋地黃禁忌的CHF患者[4]。
芪藶強心膠囊由黃芪、附子、丹參、人參、葶藶子、紅花、澤瀉、玉竹、陳皮、桂枝和香加皮組成,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心輸出量、腎血流量、利尿消腫,改善血流動力學,緩解CHF癥狀,具有傳統(tǒng)強心、利尿、擴血管作用,又能明顯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降低血管緊張素Ⅱ生成,抑制醛固酮升高,明顯抑制室壁厚度的增加,減緩心室重構(gòu),從而改善CHF的生物學基礎(chǔ),即體現(xiàn)了西藥聯(lián)合治療的特點,又顯示出中藥復方多環(huán)節(jié)、多途徑、多靶點的治療優(yōu)勢[5]。
BNP是心臟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激素,由心室肌細胞分泌,已成為CHF診斷的生化標志物,對CHF的診斷、預后和治療效果的評估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6MWT用以評定CHF患者的運動耐力,評價CHF治療的療效。本結(jié)果顯示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芪藶強心膠囊聯(lián)合環(huán)磷腺苷葡胺干預CHF,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治療后 LVEF、CO、6MWT明顯改善,BNP明顯降低,提示芪藶強心膠囊聯(lián)合環(huán)磷腺苷葡胺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CHF,可以更好改善心臟收縮功能,緩解臨床癥狀、體征,延長6MWT,運動耐力增加,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達到了控制CHF癥狀的目的,同時可減少洋地黃制劑的用量,尤其適用于對洋地黃不能耐受老年CHF患者,是治療CHF安全有效藥物,值得臨床推廣。
1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076-1095.
2 李鴻宇.環(huán)磷腺苷葡胺治療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吉林醫(yī)學,2013,34:208-209.
3 汪瑞清.環(huán)磷腺苷葡胺聯(lián)合參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臨床醫(yī)學,2011,30:40-41.
4 張遠卓,王英超,翟羽佳,等.環(huán)磷腺苷葡胺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30例臨床觀察.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1935-1936.
5 吳以嶺,谷春華,徐貴成.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隨機雙盲、多中心臨床研究.疑難病雜志,2007,6: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