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揚州博物館
展覽時間:2014.04.16~07.16
展覽地點:揚州博物館一樓特展廳
此次展覽將展出揚州曹莊隋煬帝墓及蕭后墓出土文物百余件,并結(jié)合文字展板,展現(xiàn)一代帝王隋煬帝的輝煌與隕落,體現(xiàn)隋煬帝的命運與揚州、與大運河的重要關(guān)系。從而揭示出揚州在中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主要展品有“隨故煬帝墓誌”、蹀躞金玉帶、鎏金銅鋪首、玉璋、銅編鐘、編磬、鎏金銅燈以及各種陶俑等。
主辦:新西蘭國家博物館—蒂帕帕湯葛里瓦等
展覽時間:2014.04.04-07.05
展覽地點: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展廳南館
毛利人(新西蘭的土著民族)一直視碧玉為珍寶,用碧玉制作工具、武器、飾品,并將其作為聲望和權(quán)力的象征。今天,這種神圣的玉石仍然是新西蘭不朽的文化瑰寶,是與其祖先建立神圣聯(lián)結(jié)的紐帶。展覽介紹了216件珍貴的毛利碧玉,共分為毛利一個現(xiàn)存的文化、碧玉起源、蒂懷普納姆—碧玉水域、珍貴的石頭和傳世珍寶等五部分,以新西蘭碧玉為窗口和載體,通過碧玉講述新西蘭毛利人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使觀眾進(jìn)一步了解新西蘭傳統(tǒng)歷史文化和當(dāng)代文化藝術(sh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是中國巡展的最后一站。
主辦:沈陽故宮博物院、新疆伊犁州博物館
展覽時間:2014.04.15~06.10
展覽地點:沈陽故宮博物院
本次展覽共展出124件(套)新疆伊犁州博物館藏的精美文物及輔助展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件,包括鑲紅寶石金面具、鳳首青花瓷壺、銅武士像。展覽分《伊犁的早期文明》、《伊犁草原上的游牧人》、《哈薩克的游牧文化》三個單元,對史前的伊犁、經(jīng)歷原始狩獵期和原始農(nóng)牧業(yè)經(jīng)濟(jì)過渡期、游牧經(jīng)濟(jì)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qū)進(jìn)行了全面充分的展示。
主辦:廣州博物館等
展覽時間:2014.04.09-07.09
展覽地點:廣州博物館
該展覽的215件(組)文物精品分別來自中國九個“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城市,包括了絲綢、碑文、外國錢幣,古沉船出水的外銷陶瓷,還有海外舶來品玻璃器、珠串、金器等。展覽以城市為代表分為九個篇章,從其主題可窺“海絲”申遺九市各自的特色——“廣州:永不關(guān)閉的對外窗口”、“福州:東南福地的控海咽喉”、“南京: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中心”、“北海:光彩奪目的南海明珠”、“泉州:盛極宋元的東方大港”、“揚州:盛世大唐的海絲‘奇葩’”、“漳州:全球化初期的映海明月”、“寧波:東亞海域的商貿(mào)中心” 和“蓬萊:中原文明的海上門戶”。
主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山西博物院等
展覽時間:2014.03.28~06.30
展覽地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此次展覽是全國首次以“三晉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展覽,集合了陜西、山西、河南、河北4省共9家文博單位收藏的152件(套)精品文物,主要包括青銅器、陶器、玉器和金銀器,分別來自曲村—天馬遺址、侯馬晉國遺址、金勝村春秋晚期大型墓葬以及秦始皇帝陵等歷年考古發(fā)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