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李洋
摘 要:作為金屬板材校平之用的開卷機是剛才加工中必備的專用設備,主要用于線鋼板以及一些不平整鋼板的校平,并根據(jù)相關的配置可以用于生產(chǎn)其它板材制品或者組成剪切生產(chǎn)、開卷以及校平生產(chǎn)線。主要被用于裝飾、鋼構、家用電器、金屬制品以及車輛和機械。文章主要對某1500mm的平整機組所配置的開卷機中卷筒所產(chǎn)生的漲縮推力進行計算。
關鍵詞:開卷機;卷筒;漲縮缸;推力計算
開卷機在生產(chǎn)中主要用于開啟鋼卷、回轉鋼卷以及支承鋼卷,開卷過程中令卷材的頭部能夠被順利的進入導板中,導板中帶有刮板,主要起到了一種引頭開卷的效果,并使得帶材在開卷機以及平整機之間的軋制過程中能夠受到一定的張力作用。
1 漲縮功能介紹
開卷機的工作起到主要作用的便是卷筒,通過卷筒漲縮缸在設備運行過程中產(chǎn)生的推力,對板材進行加工,因此卷筒中漲縮剛的推力選擇將會直接對開卷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響,最主要的是會影響到所加工板材的表面質(zhì)量。
作為開卷機中最主要的組成部件,卷筒的主要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旋轉接頭、漲縮缸、卷筒軸、拉桿、扇形板以及滑塊等幾大部分組成。下面就某1500mm的平整機中所配置的雙頭開卷機在運行過程中卷頭漲縮缸能夠產(chǎn)生的推力大小進行計算。
卷筒軸通過卡套以及固定螺母等結構同拉桿相互連接,并裝有滑塊,而拉桿則直接連接在漲縮缸活塞上,卷筒軸上具有一個T形槽,用于滑塊的滑動,在T形槽中,滑塊可以任意移動?;瑝K具有一個斜面,同水平面呈現(xiàn)16°角。扇形板同卷筒軸的連接則需要通過滑塊,扇形板在卷筒軸中受到了端蓋的限制,因此只能在卷筒軸上作徑向運動。若漲縮缸的左端進油從而推動活塞向右移動,那么同活塞相互連接點拉桿也會隨之向右移動,而拉桿上的固定螺母以及卡套也會隨之移動,在此作用下滑塊同時向右移動,扇形板則會在滑塊斜面做徑向運動使得卷筒進行縮徑,縮徑后的最小值能夠達到Ф570mm。若是漲縮缸的在右端進油,那么活塞便會受到向左的推力的推動,從而向左移動,卷筒軸上的結構運動則會同上述運動方向相反,卷筒便會發(fā)生脹徑,其脹徑值最大為Ф630mm,而卷筒的實際直徑值是Ф610mm。
2 計算漲縮缸推力
漲縮缸的推力計算會直接影響到對設備的控制,而開卷機在板材的加工中主要依靠漲縮缸產(chǎn)生的推力對鋼材進行加工,因而其推力的大小會對鋼材產(chǎn)生的質(zhì)量造成直接影響。通過分析鋼材在進入開卷機后,受到卷筒作用而產(chǎn)生張力,該力會通過扇形板所產(chǎn)生的摩擦力傳遞到主軸以及滑塊上。該力可以根據(jù)開卷張力進行計算,通過下述公式對扇形板上受到的壓力進行計算。
3 結束語
通過正確的計算卷筒漲縮缸所能夠產(chǎn)生的漲縮力大小,以此對漲縮缸中活塞桿的尺寸以及活塞的尺寸準確的予以判定,使得開卷機在結構上更加合理、更加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閆開宇.開卷機卷筒漲縮缸推力的確定[J].一重技術,2007(2).
[2]田華蕊.液壓開卷機的設計研究與應用[J].鞍鋼技術,1988(3).
[3]商融.開卷機卷筒漲縮徑液壓系統(tǒng)改進[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2(1).endprint
摘 要:作為金屬板材校平之用的開卷機是剛才加工中必備的專用設備,主要用于線鋼板以及一些不平整鋼板的校平,并根據(jù)相關的配置可以用于生產(chǎn)其它板材制品或者組成剪切生產(chǎn)、開卷以及校平生產(chǎn)線。主要被用于裝飾、鋼構、家用電器、金屬制品以及車輛和機械。文章主要對某1500mm的平整機組所配置的開卷機中卷筒所產(chǎn)生的漲縮推力進行計算。
關鍵詞:開卷機;卷筒;漲縮缸;推力計算
開卷機在生產(chǎn)中主要用于開啟鋼卷、回轉鋼卷以及支承鋼卷,開卷過程中令卷材的頭部能夠被順利的進入導板中,導板中帶有刮板,主要起到了一種引頭開卷的效果,并使得帶材在開卷機以及平整機之間的軋制過程中能夠受到一定的張力作用。
1 漲縮功能介紹
開卷機的工作起到主要作用的便是卷筒,通過卷筒漲縮缸在設備運行過程中產(chǎn)生的推力,對板材進行加工,因此卷筒中漲縮剛的推力選擇將會直接對開卷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響,最主要的是會影響到所加工板材的表面質(zhì)量。
作為開卷機中最主要的組成部件,卷筒的主要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旋轉接頭、漲縮缸、卷筒軸、拉桿、扇形板以及滑塊等幾大部分組成。下面就某1500mm的平整機中所配置的雙頭開卷機在運行過程中卷頭漲縮缸能夠產(chǎn)生的推力大小進行計算。
卷筒軸通過卡套以及固定螺母等結構同拉桿相互連接,并裝有滑塊,而拉桿則直接連接在漲縮缸活塞上,卷筒軸上具有一個T形槽,用于滑塊的滑動,在T形槽中,滑塊可以任意移動?;瑝K具有一個斜面,同水平面呈現(xiàn)16°角。扇形板同卷筒軸的連接則需要通過滑塊,扇形板在卷筒軸中受到了端蓋的限制,因此只能在卷筒軸上作徑向運動。若漲縮缸的左端進油從而推動活塞向右移動,那么同活塞相互連接點拉桿也會隨之向右移動,而拉桿上的固定螺母以及卡套也會隨之移動,在此作用下滑塊同時向右移動,扇形板則會在滑塊斜面做徑向運動使得卷筒進行縮徑,縮徑后的最小值能夠達到Ф570mm。若是漲縮缸的在右端進油,那么活塞便會受到向左的推力的推動,從而向左移動,卷筒軸上的結構運動則會同上述運動方向相反,卷筒便會發(fā)生脹徑,其脹徑值最大為Ф630mm,而卷筒的實際直徑值是Ф610mm。
2 計算漲縮缸推力
漲縮缸的推力計算會直接影響到對設備的控制,而開卷機在板材的加工中主要依靠漲縮缸產(chǎn)生的推力對鋼材進行加工,因而其推力的大小會對鋼材產(chǎn)生的質(zhì)量造成直接影響。通過分析鋼材在進入開卷機后,受到卷筒作用而產(chǎn)生張力,該力會通過扇形板所產(chǎn)生的摩擦力傳遞到主軸以及滑塊上。該力可以根據(jù)開卷張力進行計算,通過下述公式對扇形板上受到的壓力進行計算。
3 結束語
通過正確的計算卷筒漲縮缸所能夠產(chǎn)生的漲縮力大小,以此對漲縮缸中活塞桿的尺寸以及活塞的尺寸準確的予以判定,使得開卷機在結構上更加合理、更加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閆開宇.開卷機卷筒漲縮缸推力的確定[J].一重技術,2007(2).
[2]田華蕊.液壓開卷機的設計研究與應用[J].鞍鋼技術,1988(3).
[3]商融.開卷機卷筒漲縮徑液壓系統(tǒng)改進[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2(1).endprint
摘 要:作為金屬板材校平之用的開卷機是剛才加工中必備的專用設備,主要用于線鋼板以及一些不平整鋼板的校平,并根據(jù)相關的配置可以用于生產(chǎn)其它板材制品或者組成剪切生產(chǎn)、開卷以及校平生產(chǎn)線。主要被用于裝飾、鋼構、家用電器、金屬制品以及車輛和機械。文章主要對某1500mm的平整機組所配置的開卷機中卷筒所產(chǎn)生的漲縮推力進行計算。
關鍵詞:開卷機;卷筒;漲縮缸;推力計算
開卷機在生產(chǎn)中主要用于開啟鋼卷、回轉鋼卷以及支承鋼卷,開卷過程中令卷材的頭部能夠被順利的進入導板中,導板中帶有刮板,主要起到了一種引頭開卷的效果,并使得帶材在開卷機以及平整機之間的軋制過程中能夠受到一定的張力作用。
1 漲縮功能介紹
開卷機的工作起到主要作用的便是卷筒,通過卷筒漲縮缸在設備運行過程中產(chǎn)生的推力,對板材進行加工,因此卷筒中漲縮剛的推力選擇將會直接對開卷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響,最主要的是會影響到所加工板材的表面質(zhì)量。
作為開卷機中最主要的組成部件,卷筒的主要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旋轉接頭、漲縮缸、卷筒軸、拉桿、扇形板以及滑塊等幾大部分組成。下面就某1500mm的平整機中所配置的雙頭開卷機在運行過程中卷頭漲縮缸能夠產(chǎn)生的推力大小進行計算。
卷筒軸通過卡套以及固定螺母等結構同拉桿相互連接,并裝有滑塊,而拉桿則直接連接在漲縮缸活塞上,卷筒軸上具有一個T形槽,用于滑塊的滑動,在T形槽中,滑塊可以任意移動。滑塊具有一個斜面,同水平面呈現(xiàn)16°角。扇形板同卷筒軸的連接則需要通過滑塊,扇形板在卷筒軸中受到了端蓋的限制,因此只能在卷筒軸上作徑向運動。若漲縮缸的左端進油從而推動活塞向右移動,那么同活塞相互連接點拉桿也會隨之向右移動,而拉桿上的固定螺母以及卡套也會隨之移動,在此作用下滑塊同時向右移動,扇形板則會在滑塊斜面做徑向運動使得卷筒進行縮徑,縮徑后的最小值能夠達到Ф570mm。若是漲縮缸的在右端進油,那么活塞便會受到向左的推力的推動,從而向左移動,卷筒軸上的結構運動則會同上述運動方向相反,卷筒便會發(fā)生脹徑,其脹徑值最大為Ф630mm,而卷筒的實際直徑值是Ф610mm。
2 計算漲縮缸推力
漲縮缸的推力計算會直接影響到對設備的控制,而開卷機在板材的加工中主要依靠漲縮缸產(chǎn)生的推力對鋼材進行加工,因而其推力的大小會對鋼材產(chǎn)生的質(zhì)量造成直接影響。通過分析鋼材在進入開卷機后,受到卷筒作用而產(chǎn)生張力,該力會通過扇形板所產(chǎn)生的摩擦力傳遞到主軸以及滑塊上。該力可以根據(jù)開卷張力進行計算,通過下述公式對扇形板上受到的壓力進行計算。
3 結束語
通過正確的計算卷筒漲縮缸所能夠產(chǎn)生的漲縮力大小,以此對漲縮缸中活塞桿的尺寸以及活塞的尺寸準確的予以判定,使得開卷機在結構上更加合理、更加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閆開宇.開卷機卷筒漲縮缸推力的確定[J].一重技術,2007(2).
[2]田華蕊.液壓開卷機的設計研究與應用[J].鞍鋼技術,1988(3).
[3]商融.開卷機卷筒漲縮徑液壓系統(tǒng)改進[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