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
摘 要:探索轉化學困生的方法和途徑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要認真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積極探求不同的教育方法,信任并努力轉化他們,使學困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呵護,從內心產生學習動力,改變學習意識。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關愛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我校正在向高效課堂常態(tài)化邁進,但繁重的學習和考試制約著課改的步伐。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仍影響著課改的進行,并引起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思索。因此,關注和重視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適合新社會發(fā)展人才的需要。那么,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呢?下面是我個人多年來在教學中積累的幾點體會。
一、為學困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功大部分取決于自身學習的意愿,教師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濃厚的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氛圍,讓他們在相對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新性。由于小學教育及小學生年齡及心理等特殊性原因,學生對教師懷著尊敬的同時,無形中也心存一份恐懼害怕之情。如果教師不懂得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氛圍,學生難免一直處于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中,影響教與學的效果。為此,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教師應與學生多多談心、交流、溝通。同時,教師自身也要加強自我情緒管理,防止把消極情緒帶給學生,努力向學生展示樂觀健康的情緒。尤其是面對學困生,他們心理極其敏感,教師的不當言行會直接傷害影響到他們,所以不應以成績評價學生,要對學困生一視同仁,根據他們的自身實際水平及能力創(chuàng)設與之相符的學習要求,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尊重學困生的自尊心
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應允許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尊重學困生的自尊心是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做到的,絕不能掉以輕心。學困生因自身學習成績較落后,更容易在心理上有輸人一頭的自卑心理,學不會就不想學,不想學就更學不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更有甚者,認為同學和老師也不喜歡自己,使學困生更加自暴自棄。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困生學習成績可能會比其他同學差些,但他們有的人可能體育好,文藝好。關鍵看教師如何去發(fā)現,并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認識自我的態(tài)度,進而改變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并積極端正學習態(tài)度。過多的批評指責,只會讓學困生更加灰心、失望。
作為教師一定要能及時發(fā)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以表揚鼓勵為主,對學困生要經常使用一些鼓勵的話,如“好好努力、你真棒、你可以的”等等。承認學生的能力并加以贊揚,是轉化學困生的秘訣。鼓勵學習較好的學生對學習消極悲觀的學生伸出援助之手,使學生間削除彼此心理上的分界線,互相幫助共同成長提高。在同學、老師間的友愛呵護中改變他們內向、敏感的性格,換個態(tài)度對待學困生或后進生,催生他們的自尊心。
三、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動機
學困生雖然學習上有困難,但并不代表他們一無是處。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差異,利用他們的特點愛好,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并要利用他們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向上。做到這些,需要教師付出愛心的同時還需一定的耐心。只有教師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才可能讓對學習、對自己失去信心的學困生重新鼓起學習的勇氣。相信自己還有能力去學好知識。作為教師,也可以搜集一些名人,如牛頓等小時候學習成績差,但長大后卻發(fā)揮自己所長,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的故事。鼓勵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他們肯努力,肯付出,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成功。并且,要讓學生明白,一個人的優(yōu)秀與否,并不完全是看成績或分數。但作為學生,當他們處于學習知識這樣一個階段的時候,他們有責任、有義務好好學習文化知識,為將來自己的成長打好基礎,做好準備。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增強自己的優(yōu)勢。只要學困生結合自身特點探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一定可以提高學習效果,取得進步。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習慣,或好或壞。好習慣可以培養(yǎng),壞習慣也可以改變。俗話說:“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說的就是習慣與人性的關系。那么,怎樣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呢?(1)先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正面引導鼓勵。教學中,根據學困生學習特點及愛好,引導他們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并嘗試著解決問題。逐步分層指導,及時鼓勵表揚,使學困生摒棄依賴性或自卑心理,培養(yǎng)學困生自我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好習慣。(2)要進行強化訓練,要克服不良習慣,還需要外部強制力,為他們開小灶,多提問,多輔導,必要時給予適當的懲罰,這對矯正不良習慣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種輔助手段,但使用時要慎重。同時,要讓全班同學幫助他們,安排討論小組時可以安排在有優(yōu)等生的小組內進行幫扶,使學困生從心理上得到幫助和認同,獲得一種被大家接納肯定的滿足感,進而增強學習的動力。
五、重視學困生的家訪工作
教育工作的順利有效進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積極協(xié)調配合。所以,教師除了要掌握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外,也需對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有所了解。特別是對于學困生,教師更應加以關注,應經常與家長加強聯(lián)系,多開展家訪工作,為有效教育轉化學困生提供更多幫助。同時,進行家訪也需一定的方式方法,成功的家訪需要教師事先做好調查并有相應的計劃安排。談什么,怎么談,不同層次的家長要有不同的心態(tài)。要尊重家長,切忌當面“告狀”、在家長面前數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種種不足。教師應向家長多了解學困生家庭生活情況,從生活上真正了解他們,幫助他們,并配合家長對他們進行教育,把家訪作為教育轉化學困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總之,在對學困生進行教育轉化的工作中,教師要在了解學困生個人興趣愛好及性格特長的基礎上,從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順應新課程改革要求,制定科學的教育方法,真正用心關愛學生,想學困生所想,急學困生所急,使學困生真正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呵護,從根本上進行自我改變,真正由學困生向學優(yōu)生轉化。
(作者單位 甘肅省民樂縣民族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