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莉,劉靖榮,尚 菊
·短篇論著·
86例斷指再植手術的圍術期護理
金曉莉,劉靖榮,尚 菊
斷指再植術;顯微外科;護理配合
斷指再植術是一種綜合性的創(chuàng)傷外科手術,我院手足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顯微外科技術,先后為86例斷指患者實施了再植重建術,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共86例,其中男73例,女13例;年齡22~50歲。其中電鋸傷42例,機器絞傷17例,切割傷16例,碾軋傷11例;完全離斷78例,次全離斷8例。
1.2 護理配合
1.2.1 術前護理
1.2.1.1 斷指的保存 斷指可暫時存放于2~4℃的冰箱中,或用潮濕的鹽水紗布和塑料布包裹后周圍放置冰塊,絕不能把冰塊與肢體直接接觸,以免凍傷。嚴禁放于溶液中浸泡(包括生理鹽水),防止水份滲透肢體發(fā)生水腫,使再植困難[1]。對不完全離斷的肢體,妥善包扎后用夾板固定,避免轉運時加重組織的損傷。
1.2.1.2 心理指導 肢體離斷患者受傷后精神緊張,多處于恐懼焦慮狀態(tài)中,這種心理狀態(tài)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血管處于收縮或痙攣狀態(tài),易導致血管栓塞,使手術失敗。因此,護理人員要耐心與患者交談,詳細講解治療過程和注意事項,舉出再植成功的例子,使其穩(wěn)定情緒,恢復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為再植成功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氛圍[2]。
1.2.1.3 術前準備 (1)環(huán)境準備:顯微外科手術室溫要求恒定在22~25℃,防止室溫變化造成血管痙攣。(2)器械準備:無菌手術包,清創(chuàng)車,各種清洗消毒物品和縫合及清創(chuàng)器械;顯微鏡、顯微器械、血管夾、咬骨鉗、克氏針、電鉆、血管和肌腱縫合線及電動氣壓止血帶等。(3)特殊藥品準備: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生理鹽水、罌粟堿、抗生素等。
1.2.2 術中配合
患者入手術室后,快速建立靜脈通路,協助醫(yī)師實施麻醉。麻醉成功后為患者導尿,嚴格記錄觀察尿量。正確扎好止血帶。在扎止血帶處,用紗布墊或棉紙墊平整地環(huán)繞該處做襯墊,將氣囊中的空氣排盡后,綁于肢體上,要求平整地貼近皮膚,防止充氣后壓迫皮膚引起水泡[3]。協助醫(yī)師做好皮膚與創(chuàng)面的清洗消毒工作,按照四步清創(chuàng)法清創(chuàng)。常規(guī)鋪好無菌治療巾、中單及大腹單,調試好顯微鏡。術中密切觀察手術進展情況。吻合血管時,注意患者全身的血容量,使收縮壓維持在正常水平,否則血容量不足,可引起血管痙攣,導致吻合口血栓形成。在吻合過程中,為解除血管痙攣,應不斷用肝素鹽水沖洗管腔。遵醫(yī)囑靜脈用罌粟堿或低分子右旋糖酐。血管縫合完畢,若有漏血,不要急于補縫,可先用溫濕鹽水紗布濕敷5 min[4]。手術時間長時要注意患者保暖,寒冷及低溫都可導致血管痙攣。手術結束縫合皮膚后,用凡士林紗布敷于傷口,紗布繃帶包扎,石膏托固定。
除2例食指離斷患者因遠端血管嚴重挫傷導致壞死外,其余84例斷指再植均獲成功。無一例因物品準備不全,術中配合不當等護理原因造成再植失敗及患者出現其他意外情況。
(1)術前應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使其增強康復的信心。手術室護士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為搶救贏得寶貴時間。(2)巡回護士堅守崗位,密切觀察生命體征。(3)加強止血帶管理,每次充氣和放氣必須記錄時間,并及時提醒準時放氣。(4)術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無菌物品在空氣中暴露超過6 h要重新更換或再次滅菌處理。(5)斷指再植手術時間較長,對易受壓的部位要墊好軟墊,防止褥瘡發(fā)生。(6)手術護士隨時保持手術視野清晰,及時擦凈吻合器械及手術人員手套上的血跡,以防粘住縫線,造成吻合口撕裂或將血塊帶入血管內形成血栓。保證血管內膜對合良好,吻合處內膜光滑,提高手術的成功率。用于血管、神經吻合的縫線、縫針使用前、后均應配對清點,嚴防遺失。
[1] 孫翠花,傅仰攀,呂冬梅.斷指再植的圍術期護理體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7):844-845.
[2] 周晶,嚴波.17例斷指再植患者的護理[J].吉林醫(yī)學,2009,(20):2454.
[3] 崔振吉,王奎書,鄭素婷.應用氣囊止血帶不良反應的分析與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78-79.
[4] 高燕平,劉燕君.斷指再植手術的護理配合[J].現代醫(yī)院,2004,4(11):35.
R472.3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4.05.025
2013-03-15)
(本文編輯:莫琳芳)
264000 山東煙臺,煙臺毓璜頂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