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春 費蕾蕾 萬素蓮 唐為華
(揚州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江蘇省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淮安223002)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CHPS)是新生兒以及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消化道畸形,一經(jīng)確診,需進行手術治療。三孔法腹腔鏡下幽門環(huán)肌切開術已有很多報道。目前,新開展的微創(chuàng)手術單孔法得以在CHPS中應用。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院采用單孔法治療小兒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18例,效果滿意,現(xiàn)將手術中的護理配合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小兒外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采用單孔腹腔鏡下行幽門環(huán)肌切開術治療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患兒18例,男嬰17例,女嬰1例,年齡12~60d,平均28d。18例患兒入院時均伴有輕度脫水和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不良,表現(xiàn)為嘔吐進行性加重,嘔吐物不含膽汁,同時伴有體重下降。右上腹可觸及橄欖樣包塊,B超診斷為幽門肌肥厚。
1.2 麻醉及手術方法麻醉方式多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身麻醉。手術患兒均取仰臥位,臀部抬高3~5cm,于臍部上緣做弧形小切口1.5~2cm,建立氣腹,置入單孔三通道裝置,氣腹壓力8~10mmHg。置入腹腔鏡鏡頭檢查。兩個操作通道分別置入無損傷抓鉗、幽門鉗或微型鉤。在腹腔鏡直視引導下,沿胃體找到肥大幽門,用無損傷抓鉗固定胃幽門部,翻轉向前固定,暴露幽門處的前壁無血管區(qū),用幽門切開刀,自幽門的胃端向十二指腸方向,縱行切開幽門漿腹層及淺肌層,再用幽門分離鉗將幽門肌層逐層完全分開,黏膜充分膨出,由胃管內(nèi)注入氣體,觀察膨出的黏膜有無漏氣,檢查十二指腸黏膜無損傷后,緩慢排出CO2氣體,拔出Tracer,縫合切口,創(chuàng)可貼粘貼。
本組18例患兒手術均順利完成,術中平均出血量為5ml,手術時間15~25min,術后5~7d出院,無手術并發(fā)癥及意外發(fā)生,無切口感染。術后隨訪所有患兒無嘔吐,生長發(fā)育正常。
3.1 術前準備
3.1.1 患者的準備 經(jīng)臍單孔腹腔鏡幽門環(huán)肌切開術是近年來開展的手術,患者家屬對此缺乏了解,對手術存在恐懼、焦慮心理。巡回護士應在術前1d到病房進行訪視,向患兒家屬講明此項手術的優(yōu)越性,了解患兒的基本情況,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方式和麻醉注意事項。告訴患兒家屬術前禁食、禁飲的重要性。囑患兒預防感冒,同時指導患兒家長給予正確撫觸患兒,減輕不適,減少哭鬧。
3.1.2 器械、物品的準備 準備高壓滅菌的常規(guī)手術器械,等離子低溫滅菌的腹腔鏡專用器械:單孔三通道裝置、3mm 電凝鉤1只、抓鉗、無損傷鉗、幽門分離鉗,氣腹連接管,光源線,氣腹針。
3.1.3 腹腔鏡設備 腹腔鏡及配套的顯示屛、冷光源,傳導系統(tǒng),攝像裝置,攝像頭,CO2氣腹裝置,單雙極高頻電刀,電腦工作站。術前認真檢查腹腔鏡裝置及器械,避免術中出現(xiàn)故障而影響手術操作。
3.2 術中配合
3.2.1 巡回護士的配合
3.2.1.1 調(diào)節(jié)室溫 新生兒及嬰兒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成熟,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較少,用未加溫的CO2氣腹或腹腔內(nèi)過量置換CO2,均可導致體溫下降,故應嚴密觀察體溫變化,給小嬰兒合適的保暖,開啟手術專用低檔電熱毯。防止術中散熱過多而致體溫下降,影響呼吸功能及發(fā)生肺炎等并發(fā)癥[1]。室溫24~26℃,濕度50%~60%,使皮膚溫度保持在36~37 ℃,嚴密觀察手術床溫度,防止燙傷患兒。
3.2.1.2 麻醉配合 患兒入室后,巡回護士將患兒安全地抱于手術室床上,立即建立一條靜脈通道。妥善固定,控制滴速。手術中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誘導和手術中用藥要求劑量準確。協(xié)助麻醉醫(yī)師備好導管。因嬰幼兒咽喉黏膜嬌嫩,防止反復插管導致咽喉黏膜水腫和出血。同時,備好氧氣、吸引器等搶救藥品。
3.2.1.3 儀器的連接 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程序,將顯示屏靠近病人床頭位置,調(diào)節(jié)好各種儀器的參數(shù),和器械護士一起,正確連接儀器導線和管道,做好電刀及超聲刀的測試,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3.2.1.4 嚴格控制氣腹壓力 氣腹的目的是利用氣體的壓力分離腹前壁與腹內(nèi)臟器,為術者提供寬闊的視野和易于操作的手術環(huán)境。氣腹對小兒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影響較大,由于小兒生理解剖特點,呼吸運動主要靠膈肌升降來維持,呈腹式呼吸。當腹腔沖入CO2時,限制了膈肌的運動及小兒的主要呼吸形式——腹式呼吸。持續(xù)高壓CO2氣腹或可導致膈肌上抬,增加呼吸道阻力,減少CO2排出,造成CO2潴留;術中腹膜、腹腔內(nèi)臟器漿膜、大網(wǎng)膜吸收大量CO2,CO2氣體逸入組織間隙,經(jīng)腹膜外組織吸收入血,可引起高碳酸血癥和呼吸性酸中毒[2]。在建立氣腹時,先調(diào)節(jié)好氣腹上所需壓力參數(shù),根據(jù)患兒的情況,壓力設定為8~10mmHg。開始采用低流量0.5~10L/min,注氣時,密切觀察小兒的腹內(nèi)壓,遇有充氣困難時,盡量查找原因,不要隨意加大氣腹的壓力,避免發(fā)生并發(fā)癥。長時間高CO2氣腹壓對呼吸、循環(huán)影響大,而低氣腹壓力可減少機體對CO2的吸收,提高腹腔鏡手術操作技巧,縮短手術時間,低氣腹壓完成手術能減少術中并發(fā)癥和促進患者早期恢復[3]。
3.2.1.5 保持有效呼吸循環(huán) 在腹腔鏡手術中,氣腹所造成的腹腔內(nèi)壓力及容積增加,使膈肌上抬運動受到限制,患兒年齡越小,腹腔操作空間相對較小,常需高流量CO2充氣,以擴大操作空間;新生兒及嬰兒以腹式呼吸為主,麻醉、氣腹共同作用使呼吸循環(huán)都受到影響,時間過長可發(fā)生失代償而衰竭。因此,在氣腹過程中,需持續(xù)監(jiān)測新生兒及嬰兒收縮壓(SBP)、舒張壓(DBP)、MAP、PETCO2、SpO2,根據(jù)患兒體重和年齡,定量、定速給予靜脈輸液。術中體位改變后,重新確認氣管導管、鼻胃管的位置。保持引流通暢。
3.2.1.6 術中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由于二氧化碳氣腹、腹腔壓力增高,造成潮氣量減少,有心跳驟停的危險,須嚴密觀察血氧飽和度,如有異常,及時配合搶救[4]。隨時檢查各種儀器和設備的運行,及時供給手術臺上所需物品。
3.2.2 器械護士的配合 器械護士提前20min洗手上臺,檢查腹腔鏡器械完好情況,并裝好備用。與巡回護士共同連接好臺上攝像鏡頭、超聲刀等。調(diào)節(jié)好攝像鏡頭清晰度。手術開始后,吸盡胃內(nèi)容物。在注入氣腹時,臺上護士需在傳遞氣腹針前仔細檢查,保持氣腹針管芯通暢,帶保護裝置的穿刺套管鞘上彈、回落是否完好,轉換器密膠蓋和套管的防漏氣門性能是否良好。于臍孔上緣作一弧形切口,協(xié)助醫(yī)生放置單孔三通道Tracer,通過單孔三通道閥門裝置建立氣腹。注意切口不應過長,避免氣腹漏氣。當氣腹達到指定數(shù)值時,遞給術者腹腔鏡鏡頭,探查腹腔。遞給術者3mm 的抓鉗,探查手術部位,沿胃體找到肥大的幽門,旋轉并調(diào)整角度,充分暴露幽門前壁的無血管區(qū),于Trocar內(nèi)放入備好的幽門肌切開刀,用幽門刀自幽門管的胃向十二指腸端的方向,將幽門漿膜層及淺肌層纖維縱行切開一小口,再用幽門肌分離鉗,用力均勻,緩慢撐開幽門肌層,使幽門肌層逐漸完全分開,黏膜充分膨出。如有出血,可用電凝止血,再由胃管內(nèi)注入50ml氣體,觀察膨出的黏膜無損傷后,緩慢排出CO2氣體,拔出Tracer,縫合切口,切口貼覆蓋。手術中為預防漏氣,維持氣腹壓力顯露手術野,在手術進行中,常需不斷低流量注入CO2氣體,若有漏氣,就難以維持一定的腹壓。需擰緊太松的輸氣管道接點,套管針中橡膠活瓣不起密封作用時,即卸開套管針,去除其中血凝塊或碎石,仔細擦拭后重裝,即可正常使用。對套管針橡膠圈損壞而導致漏氣的,要及時更換。
3.2.3 術中鏡頭模糊的處理 視野清晰是順利開展腹腔鏡外科手術的前提,是手術中護理配合的關鍵。(1)保持監(jiān)視圖像合適的明暗度:術中手術間光線不能太亮,應關閉無影燈。冷光源一般調(diào)節(jié)到自動位置。有時術中監(jiān)視器圖像突然非常暗,多是因冷光源、導光束與腹腔鏡連接處松動或冷光源連接處稍有松動,只要將接頭稍向前推進,光源即可恢復正常;(2)鏡頭如完好,只需調(diào)整焦距,如果視野仍然模糊,要考慮腹腔內(nèi)外的溫差引起鏡頭起霧,或鏡面碰到腹腔內(nèi)滲血所致。可直接用碘伏輕拭鏡頭,改變水分子表面張力,使氣霧形成困難,其效果好,方便快捷;(3)手術進行到關鍵時刻若鏡頭模糊,可將鏡頭輕觸周圍含水多的光滑網(wǎng)膜、脂肪、腸管等,能瞬間清晰,但清晰效果和程度有賴于持鏡醫(yī)師的技術和經(jīng)驗[5];(4)及時消除煙霧。腹腔鏡手術時,電凝或電刀產(chǎn)生的煙霧使視野不清晰,必須及時清除。煙霧去除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快速充氣將其沖淡,或打開穿刺鞘的氣閥將煙霧快速排除。
3.3術后器械清洗保養(yǎng)與滅菌腹腔鏡的器械昂貴且精密,手術結束,立即用流動水清洗,可拆卸部分盡量拆開清洗,器械的彎曲部、軸節(jié)、分離鉗開口等配件用軟毛刷將血漬徹底清洗干凈,管腔部位用高壓沖洗裝置徹底沖洗,腔鏡刷刷洗,除去血液和組織液等殘留物質(zhì)。高壓氣槍吹干,上油。存放滅菌時,不要擠壓和重疊。分離鉗、電凝鉤等器械貯藏時鉗端要套上橡皮保護套,以防尖端損壞。檢查轉換器上的密封圈完好,不漏氣,各部位銜接好,用等離子滅菌備用。
單孔法腹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得到越來越多醫(yī)生的肯定。單孔法腹腔鏡手術專用器械復雜、容易被損壞,同時,在單孔腹腔鏡手術中,器械由單孔進腹,在腹腔內(nèi)不易形成常規(guī)腹腔鏡手術中的“三角操作”,不利于臟器的暴露和牽拉,增加了手術操作難度。因此,手術護士要有嫻熟的手術配合技能,熟練使用手術儀器,術中操作快速、準確。器械使用和清洗時應輕拿輕放,放入專用器械柜保存,專人管理,使用前認真檢查,保證手術器械處于良好的功能狀態(tài)。
[1] 譚力.小兒腹腔鏡疝修補術的手術配合及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2010,3(20):44-45.
[2] 席紅衛(wèi),崔強強,王建峰,等.腹腔鏡小兒腹股溝斜疝修補術探討[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12):930-931.
[3] 吳貴龍,朋立超,蔣克泉,等.不同氣腹壓下長時間CO2氣腹對呼吸循環(huán)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9,16(3):440-442.
[4] 孫瑞平.腹腔鏡下幽門環(huán)肌切開術的配合[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9,30(13):101-102.
[5] 邢春鳳,周月輝,張龍秋,等.腹腔鏡類手術配合中常見問題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