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良軍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將法治貫穿治國理政的全過程與各方面。就領導干部而言,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依法履職在所必然。即便在塑造個人形象、更新自身作風方面,也須嚴格遵循法治思維,按照法治方式行事,秉持法治精神務實,做到信法、懂法、尊法、守法、用法,確?!皣酪孕奚怼酪杂脵?、嚴以律己”。
“解決問題靠法,化解矛盾用法”。領導工作說一千道一萬,概而言之就是做人的工作,把人的工作做好。經(jīng)濟體制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diào)整,社會階層深刻變動,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告訴我們,做好人的工作很難,解決好每個人的具體問題很難,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具體矛盾很難。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彌足珍貴。如若繼續(xù)沿用人治思維,或一半靠人治、一半靠法治,或想起來法治、沒想起來人治,就不可能做到時時處處事事公平、公正,也不敢公開、透明。唯有牢記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把尺子量到底,對事不對人,才能順民心、遂民愿、平民怨。
“法律與制度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與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一直在路上,民主與法治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何一些地方仍然會出現(xiàn)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現(xiàn)象?說白了,就在于不少領導干部內(nèi)心中始終認為權大于法。很多時候很多地方,一些領導干部甫一上任,凡是前任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一律推倒重來,另起爐灶;凡是前任青睞有加的,一概漠然視之。由此規(guī)章制度如紙糊的窗簾。其實這方面鄧小平早就說過: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與長期性。既然是黨委(黨組)的正確主張經(jīng)過正常合法程序所形成的全單位意志,就應該使其效力具有持續(xù)性。擅自根據(jù)個人主張與意志改變、扭曲或打折,都是對民主集中制的冒犯,是對“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與根本工作路線”的背離。
“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路徑。作為領導干部,在這方面更須先行一步,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科學立法”的前提是信法。領導干部要時刻繃緊法治之弦,警鐘常鳴,做到敬畏法、信仰法。唯有培育法治精神與信仰,才能以科學的方法與態(tài)度、科學的原則與立場去制定法規(guī),擬定制度?!皣栏駡?zhí)法”的前提是懂法。實踐表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非但不能彰顯法治的威力,還有可能損害法規(guī)制度的公信力,更遑論嚴格按法的精神辦事,按法規(guī)條例辦事。因此領導干部必須“己欲達先達人,己欲立先立人”,做到知法懂法、學法會法。“公正司法”的前提是善于用法。對牛彈琴、刻舟求劍,都說明行事者并非懵懂無知、胸無點墨,而是不能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干部也知道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只是在依什么法、執(zhí)什么法方面出了問題,或一知半解,或東施效顰,或南轅北轍,以至于群眾仍然要說法,最后落了個自己沒辦法。“全民守法”的前提是領導守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凌駕于法律規(guī)章制度之上。如果領導干部拿著“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無疑是官僚主義的重現(xiàn),是個人主義的矯情。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nèi)心里”。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守法是領導干部的基本社會行為規(guī)范。領導干部以法治塑造好形象、維護好作風,關鍵是守法,核心在守法。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道德的紅線不能觸碰,法律的義務不能棄、道德的責任不能丟,自覺把手中的權力關進法律制度的籠子里,讓手中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